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第2章

腊月三十的青藤街,被一层薄薄的积雪覆盖,却挡不住四处弥漫的年味儿。风铃长廊的玻璃珠挂着冰晶,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红绸带在风中猎猎作响;玻璃珠博物馆的门楣上贴着大红春联,“时光不语藏珠韵,青藤有声贺岁华”的字迹在雪光中格外醒目;家家户户的门口都挂着红灯笼,暖黄的光晕透过积雪,在石板路上织成一张温暖的网。

周明远一大早就开始忙碌,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杂货铺的门板上贴满了林小满剪的窗花,有青藤缠绕的图案,有玻璃珠串成的纹样,还有只肥嘟嘟的黑猫,像极了蹲在柜台上打盹的青藤。他把周磊的军功章和林慧的照片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旁边放着盘刚摆好的糖果,算是给逝去的亲人留的年席。

“周叔,春联贴歪啦!”林小满举着浆糊跑过来,鼻尖冻得通红。少年今天穿了身新衣服,红色的棉袄上绣着青藤花纹,是苏晓棠特意请人做的。他踩着板凳,帮周明远把“暖阁藏珍忆旧岁,长街守岁迎新春”的春联贴正,青藤猫跳上柜台,用爪子扒拉着桌上的福字,像是在帮忙检查。

赵叔扛着相机挨家挨户拍年景,镜头里装满了青藤街的年味:李奶奶在院子里炸丸子,油星溅起金色的光;张大姐在早点铺门口挂灯笼,红绸带在她身后飘成了蝴蝶;老王头戴着老花镜,给修鞋摊的工具箱贴福字,说“老伙计也得过年”。他把照片实时传到社区群里,引来在外游子一片感叹:“还是青藤街的年最像样!”

苏晓棠带着年货赶来时,周明远正在厨房忙活。她拎着个大礼盒,里面装着腊肉、春联、糖果,还有件给周明远的新棉袍。“周叔,我妈让我给您送年礼,说您一个人过年太冷清。”她脱下沾着雪的外套,鼻尖冒着白气,“规划院放年假了,我今年在青藤街陪您守岁。”

周明远笑着接过礼盒:“早就给你备了碗筷,就等你来了。”他指着锅里咕嘟作响的炖肉,“你最爱吃的红烧肉,特意多放了冰糖。”苏晓棠凑过去闻了闻,眼睛亮起来:“还是周叔做的香!比我妈做的有味道。”灶台上的蒸笼冒着热气,里面是李奶奶送来的豆沙包,香气混着煤烟味,格外亲切。

下午,街坊们聚在玻璃珠博物馆的广场上,一起贴“青藤街集体福字”。这福字是阿哲画的,用青藤花纹勾勒出“福”字的轮廓,里面藏着街坊们的笑脸和玻璃珠、老座钟的图案。十几个街坊合力把福字贴在博物馆的外墙上,周明远站在最中间,苏晓棠和林小满分在两边,青藤猫跳上梯子,在福字角落留下个梅花爪印,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孩子们在广场上放电子烟花,彩色的光焰在雪地上炸开,照亮了风铃长廊的玻璃珠。林小满举着烟花棒转圈,光斑在他红色的棉袄上流动,像穿了件会发光的衣裳。阿哲支起画板,把这热闹的场景画进画里,笔尖下的青藤街灯火璀璨,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意,连飘落的雪花都带着暖意。

李奶奶带着几个老人在钟表工坊包饺子,面团在她们手里转着圈,很快变成一个个圆鼓鼓的元宝。“晓棠丫头,尝尝我调的白菜馅。”李奶奶递过块饺子皮,“当年你最爱吃我包的饺子,每次都要吃两大碗。”苏晓棠咬了口馅料,眼眶忽然红了:“还是小时候的味道,一点都没变。”

周明远在旁边煮饺子,沸水咕嘟咕嘟地冒着泡,把饺子浮起来的样子映在玻璃上。他捞起第一碗饺子,先端到展柜前的老座钟旁:“林慧,磊磊,吃饺子了,新年平平安安。”座钟的滴答声似乎快了些,像是在回应他的话。蒸汽模糊了钟面的玻璃,倒映出周明远鬓角的白发,时光仿佛在这一刻轻轻重叠。

傍晚时分,青藤街的灯笼全部亮起,暖黄的光线把积雪染成了金色。家家户户的烟囱都冒着炊烟,饭菜的香气在长街上弥漫:红烧肉的甜香、炸丸子的油香、饺子的面香,混着淡淡的煤烟味,构成了青藤街独有的年味儿。赵叔举着相机,把这万家灯火的场景拍下来,说要做成明信片寄给在外的老街坊。

年夜饭摆在杂货铺的长桌上,街坊们自带饭菜来凑桌,很快摆满了整整一桌:周明远的红烧肉、李奶奶的饺子、张大姐的炸糕、老王头的卤味……最中间放着个大火锅,里面咕嘟咕嘟地煮着丸子和青菜,蒸汽腾腾地往上冒,把每个人的脸都熏得红红的。

“敬周叔!”苏晓棠举起酒杯,眼里闪着光,“谢谢您守着青藤街,守着我们的家。”街坊们纷纷举杯,酒杯碰撞的脆响在屋里回荡。周明远笑着摆手:“该敬大家,敬咱们青藤街,敬所有没离开的、回来的家人。”他给每个人夹菜,夹到林小满时特意多放了块红烧肉:“多吃点,长个子。”

席间,大家说起青藤街的变化,从拆迁的危机到风铃长廊的建成,从钟表工坊的开馆到玻璃珠博物馆的热闹,每个人都感慨万千。“要不是晓棠丫头,咱们老街早没了。”老王头喝了口酒,声音有些哽咽,“现在好了,老街活过来了,比以前还热闹。”

李奶奶拉着苏晓棠的手,给她碗里添饺子:“丫头,以后常回来,别让周叔一个人过年。”苏晓棠点点头,从包里拿出个精致的盒子:“我给大家带了新年礼物。”打开一看,是套青藤街主题的钥匙扣,上面刻着每个人的名字和对应的老物件:周明远的是座钟,李奶奶的是汤圆,林小满的是玻璃珠。

林小满收到的钥匙扣上,除了玻璃珠,还有只小猫的图案。他举着钥匙扣给青藤猫看:“你看,有你的名字呢!”黑猫用脑袋蹭着他的手心,喉咙里发出满足的呼噜声。阿哲的钥匙扣上刻着壁画图案,他笑着说:“我要把它挂在画板上,走到哪儿都带着青藤街的祝福。”

春晚开始时,大家挤在杂货铺的电视前,嗑着瓜子,聊着天,时不时被小品逗得哈哈大笑。林小满和几个孩子跑到外面放烟花,青藤猫追着烟花的光跑,尾巴在雪地上扫出串串痕迹。烟花在夜空中炸开,照亮了风铃长廊的玻璃珠,照亮了博物馆的春联,照亮了青藤街的万家灯火。

周明远和苏晓棠坐在门口的长椅上,看着漫天的烟火。“周叔,您还记得我小时候过年,总缠着您放烟花吗?”苏晓棠轻声说,“那时候您总说,烟花虽短,但亮过就不算白来这世上。”周明远点点头:“就像咱们青藤街,再难也挺过来了,现在不也亮堂堂的吗?”

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敲响时,青藤街响起了此起彼伏的欢呼声。电子鞭炮的声响、风铃的叮咚声、街坊们的笑声混在一起,在长街上久久回荡。周明远打开杂货铺的门,给每个来拜年的街坊发糖果,林小满穿着新衣服,挨家挨户地说“过年好”,口袋里很快塞满了红包。

苏晓棠站在风铃长廊下,给远方的朋友发视频,镜头扫过璀璨的灯火和玻璃珠的流光:“你们看,这是我的青藤街,过年啦!”视频那头传来羡慕的声音,说年后一定要来青藤街看看。她举着手机,把每个灯笼、每串风铃都拍下来,想把这温暖的时刻永远留住。

夜深了,街坊们陆续回家,青藤街渐渐安静下来,只有灯笼的光晕还在雪地上流淌。周明远收拾着碗筷,发现林小满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个没吃完的糖果,青藤猫蜷在他脚边,尾巴盖在他的手背上。苏晓棠轻轻给他们盖上毯子,动作温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时光。

周明远走到门口,看着长街的灯火,心里无比踏实。他想起林慧在世时,总说除夕夜的灯火能照亮来年的路,现在看着这温暖的光,他信了。青藤街的路,被灯笼照亮着;青藤街的未来,被大家的牵挂守护着,这样的年,才算真正的团圆。

他回到屋里,给老座钟上了发条,钟摆的滴答声在安静的夜里格外清晰。苏晓棠在旁边写新年愿望,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愿青藤街永远温暖,愿牵挂永不消散,愿我们年年都能在老街团圆。”她把纸条折成星星,放进玻璃珠里,挂在风铃长廊上,让风把愿望带给每颗星星。

这夜,青藤街的梦里,有长街的灯火,有团圆的笑声,有烟花的璀璨和风铃的轻响。而那盏盏灯笼,就像时光留下的眼睛,守着青藤街的故事,守着街坊们的牵挂,在除夕夜的长街上,静静等待着新年的晨光,等待着青藤街更温暖的明天。当第一缕阳光照进老街时,所有的灯火都会化作新的希望,在青藤街的时光里,继续温暖地流淌。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