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第2章

路上丢包设套换银

江西临川县有个叫江贤的汉子,家里不富裕,每年七月早稻收割后,就到福建崇安一带靠绱鞋谋生。这年冬天,他攒下了十几两银子,收拾好行李准备回家。

走到半路,江贤忽然看见地上有个布包,捡起来一掂量,估摸着有两三两银子,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刚把包揣进怀里,前面走来个汉子,说:“见者有份,这银子可不能你独吞。不如先藏到你箱子里,等走到没人的地方,咱们拿出来分——你捡的得二分,我见的得一分,怎么样?”江贤觉得合理,再说银子藏在自己箱子里,也不怕他耍花样,就答应了。

两人一起走了没几十步,忽然身后有人哭哭啼啼地追上来,一边跑一边喊:“哪位客官拾到我的银子了?那是三两银子,我借来交官税的救命钱啊!您要是拾到了,可怜可怜我还给我,老天爷都会保佑您的!”

刚才提议分银的汉子立刻露出同情的样子,对那哭着的人说:“是这位绱鞋的师傅拾到了,还说要跟我均分呢。既然是你这穷苦人的救命钱,我情愿不分了。不过你多少得给人家点辛苦费,让他把银子还你。”

江贤被人当场点破,不好再隐瞒,只好打开箱子,让丢银子的人自己把包取回去。最后得了二钱银子当“辛苦费”,江贤还挺知足,觉得自己运气不错。他哪知道,就在刚才开箱的时候,自己箱子里的银子早就被那两个汉子用假包换走了。

傍晚走到乌石镇,江贤找了家客栈住下,拿出那二钱银子付酒钱,又想把剩下的银子归拢到一起。可打开自己的银包一看,里面哪有银子?全是些铜片铁块,十几两血汗钱踪影全无。江贤当场就哭了,可哭也没用,只能自认倒霉。

按说啊,江贤带银子的事,肯定早就被那两个骗子盯上了,才故意设下丢包的圈套。一个骗子先在偏僻处等着,见江贤过来就把假银包扔在地上,料定他会捡;然后另一个骗子出来提议分银,让江贤把捡来的包放进自己箱子,这样就有机会接触到他的银子。等第三个骗子(也就是假装丢钱的人)一出现,江贤必然要开箱还包,骗子趁他不注意,就用假包换走了真银子,江贤根本没防备这手“偷梁换柱”。

其实江贤当时要是不把捡来的银子放进箱子,当场就跟那提议分银的人把“银子”分了,骗子的计谋就落空了。不过话说回来,就算当场分了,这两个骗子说不定也会在偏僻处抢他的真银子。所以出门在外,别总想着捡别人的便宜,更要把自己的财物藏好,这样才能避免损失啊。

第三类换银骗

假银锭换真银子

泉州府有个叫孙滔的商人,为人老实本分,说话做事都透着一股实在劲儿。他带着一百多两银子,打算去南京买布,中途在沿山码头搭船。船上偶然遇到个叫汪廷兰的汉子,自称是兴化府人,说话的乡音和孙滔有些相似。两人同船几天,聊得挺投机,汪廷兰摸清了孙滔是个实在人,心里就打起了歪主意。

船快到芜湖时,汪廷兰说自己要在芜湖上岸买货,又故作苦恼地说:“我这银子还没铸成锭,带着零碎银子不方便,要是有现成的银锭换就好了。”这话明显是说给孙滔听的。孙滔果然问他:“你有银子要换?”汪廷兰立刻笑着说:“是啊,我有个十二两重的细丝银锭,兄台要是有零碎银子,咱们换一换如何?”孙滔让他拿出来看看,汪廷兰痛快地取出银锭递过来。孙滔接过一看,赞叹道:“真是上好的金花细丝银!”

汪廷兰为了显得这银子是真的,又把银锭从孙滔手里接过来,挨个给船上的客人看,问大家:“这银子成色怎么样?”众人都说是好银子。这时船上正好有笔墨砚台,汪廷兰忽然冷笑一声,拿起笔在银锭底部的凹陷处写下“十二两足”几个字。孙滔心里暗说这人太张扬,有银子何必这么摆弄,悄悄劝他:“出门在外,还是谨慎些好。”汪廷兰却说:“没事,放心。”

孙滔问他怎么折算,汪廷兰说:“我就买点杂货,兄台看你的银子成色,随便折算就行。”孙滔拿出自己的零碎银子,都是八九钱重的小银块,成色大概九成一二。汪廷兰接过来看了,故意惊喜地说:“这银子成色好啊,怕是能到九四五成吧!要是都这样,咱们就这么换了!”他故意把孙滔的银子成色估高,就是想让孙滔乐意换。

孙滔拿出天平秤,算清了折算的数目。汪廷兰从箱子里取出白绵纸,把自己的银锭包好,递给孙滔。就在这时,汪廷兰忽然站起来转身,假装不小心把原银锭揣进了袖子,拿起另一包东西说:“这包是我的了。”孙滔连忙摆手:“不对,这包才是你的。”汪廷兰顺势把那包用绵纸包着的假银锭递过来,包装得和真银锭一模一样。孙滔接过来,稍微捏了捏纸包,见上面写的银字和之前一样,根本没多想,就锁进了自己的箱子里。

没过多久,汪廷兰在芜湖上岸告别。孙滔一路到了南京,等拿出银子准备买布时,拆开纸包一看,里面哪是什么银锭,竟是个锡疙瘩!他这才明白自己被换包骗了,懊恼得直拍大腿,可后悔也晚了。

按说孙滔是个老实人,看汪廷兰摆弄银子时只觉得他张扬,却不知道这人故意装张扬,就是为了让人不怀疑,后面才好用假银换真银。不然换完银子后,万一有人从旁边看一眼,他的骗局不就露馅了?所以他在船上冷笑,在银锭上写字,都是为了转移注意力,让孙滔后面懒得再仔细核对。有人说:“要是当时包银子时,孙滔自己拿着真银锭,让汪廷兰收他的零碎银子,不就没事了?”可就算那样,这种骗子也会想出别的招数。说到底,出门在外还是要守好自己的本分,用自己的钱财,别贪小便宜,才能不落进别人的圈套啊!

道士船上换走真金

贲监生在南京国子监读书,期满后准备回乡。他想换几十两好金子,带回家送给妻妾,也算一份心意。同乡的邓监生劝他:“京城换金子的,常被骗子用铜疙瘩掉包,金子又不是急用,何必在这儿换呢?”贲监生却不以为然:“京城才有好金子。真有骗子能骗走我的金子,我也算服他手段高明。”

接下来几天,贲监生换了十几两金子,都是仔细看了成色交易的,确实都是好金。后来有个年轻人拿了个十二两的金锭来换银。贲监生接过一看,几乎是足色金,问他怎么折算。年轻人说:“是乡官让我来换的,按五换算就行。”贲监生把金锭递给邓监生看,这金子成色好,按六换算都值,五换算是很公道了。邓监生说:“确实是好金子,你先收起来放好,别再让他碰了。”贲监生照做,先把金锭收进箱子,再拿六十两银子给了年轻人。年轻人没机会动手脚,只能拿着银子走了。回去后他跟父亲说:“那两个监生防备得紧,没机会把金子换回来。”他父亲急得直跺脚:“全家指望这生意吃饭呢,本都赔进去了,以后怎么过?赶紧去打听那监生啥时候回乡。”手下人探得消息:贲监生已经订好船,某天就动身。

到了出发那天,贲监生和邓监生上了船坐定。有个穿着整洁道士服的老者也来搭船,船夫让他上了船,几人就在船上闲聊起来。这道士谈吐文雅,说起京里的官场事、民间事都头头是道,贲监生和同船的人都乐意跟他聊天。

两天后的傍晚,道士故意提起辨认珠玉宝贝的法子,大家闲扯了一阵,又说到辨金子,道士说自己最会认真金。贲监生一听就来了兴致,自夸在京城换了个足色金锭,价钱还便宜。同船有人好奇,让他拿出来看看成色。贲监生正想炫耀,就把金锭拿出来递给众人传看,大家都夸金子好。传了一圈后,天色渐渐暗了,众人把金锭还给他。贲监生正要收进箱子,道士也说:“让我也看看。”他接过金锭看了看,说:“果然是好真金。”随手就还给了贲监生,又转开话题聊别的去了。贲监生把金锭收进箱子,这时晚饭做好了,大家就各自散去吃饭。

第二天,道士付了船钱给船夫,跟众人道别后上岸走了。

贲监生回乡后,把金子分给妻妾。过了几天叫银匠来打首饰,先用小锭金子打,银匠都夸金子成色好。贲监生得意地说:“我还有个十二两的大锭金,成色更好。”银匠说:“大锭金子要小心,京里骗子常用铜疙瘩冒充骗钱。”贲监生说:“我拿给你看,哪有骗子能骗我?”银匠接过金锭一看,笑着说:“这不就是铜疙瘩嘛!”贲监生吓了一跳,赶紧拿回来细看,果然是铜的。他纳闷道:“我和邓相公都看过,明明是上好的金子,同船的人也都看过,怎么都被骗了?”忽然他猛地醒悟:“哎呀!对了!最后是那道士看金锭,他还给我时天色都暗了,我没再细看就收进箱子,准是那时候被换了!那道士怎么会有个一模一样的铜疙瘩,还早早就备在手里,换得这么容易。想来京城那个换金子的年轻人,就是这老骗子的儿子。当时没换成,就跟着来船上把金子换回去了!”

按说这老骗子能骗走贲监生的金子,有人说他手段真高,我却觉得不是。要是贲监生不那么爱炫耀,把金子好好藏着,老骗子就算有诸葛亮的计谋、庄子的智慧,也看不到金子,又怎么能骗走呢?所以这事错在贲监生自己,爱夸耀、好显摆,这才招来了骗子。唉!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