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第3章

十二月的寒风裹着雪粒子,狠狠砸在合作社办公室的玻璃窗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林晚秋刚把省市场监管局的回执单放进档案柜,手机就震动起来,屏幕上跳出王秀琴的名字,接通后,对方带着喘息的声音立刻传了过来:“晚秋,‘绿盟小课堂’的预约人数破五千了!刚看后台数据,还有不少人在问今晚能不能加更,想多了解点小米品种的事儿,有个上海的客户还特意留言,说想给家里老人买小米,就怕买错了不适合熬粥。”

林晚秋握着手机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转密的雪絮,嘴角忍不住上扬。自从上次绿色小米的投诉风波后,她就和张研究员敲定了“绿盟小课堂”的直播计划——每周三晚七点准时开播,用通俗的语言讲绿色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和品种特性,还会穿插“田间实拍”“实验室检测”的小视频,让消费者看得明白、买得放心。没想到第一期讲“如何辨别真正的绿色小米”,就吸引了三千多人观看,评论区里提问的消息刷个不停,有位宝妈还晒出孩子喝普通小米粥消化不良,换了老品种小米后胃口变好的对比图,现在第二期还没开播,预约人数就翻了近一倍。

“加更暂时不用,先把今晚的内容准备好。”林晚秋对着电话说,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你让小李把上次拍的河湾合作社小米种植基地的视频再剪一剪,重点突出‘老品种小米颗粒小但营养密度高’的细节,比如对比检测的维生素B族含量数据,还有农户凌晨三点起来灌溉的镜头,让大家知道种好小米多不容易;另外,把客服整理的消费者常见问题列个清单,特别是‘老品种小米熬粥要不要提前泡’‘适合哪些人群吃’这类问题,今晚直播时我好逐一解答,别让大家等急了。”

挂了电话,林晚秋从抽屉里拿出提前写好的直播脚本,上面密密麻麻标注着重点——从老品种小米的历史渊源(据说还是抗战时期村民用来充饥的“救命粮”),到种植时不施化肥、全靠人工除草的田间管理细节,再到口感粗糙背后的营养优势,每一条都配了具体案例。她正对着脚本默念,办公室的门被推开,林卫东裹着一身寒气走进来,肩头和帽子上落满了雪,刚摘下围巾就急忙说:“晚秋,县气象局刚才发了橙色预警,说明天凌晨开始会有持续强降雪,可能伴随冰冻,积雪厚度预计能到十五厘米,咱们的冷链仓库和东沟村的麦田得提前做准备,不然怕出问题。”

林晚秋心里一紧,放下脚本走到地图前——冷链仓库里还存放着近两千箱有机蔬菜和槐菊蜂蜜膏,其中有五百箱是要发往北京商超的订单,要是仓库温度因断电升高,这些货物全得变质,光赔偿就要损失好几万;东沟村的麦子刚进入越冬期,积雪过厚会压坏麦苗,冰冻更是会冻伤根系,一旦受灾,明年的收成就要受影响,农户们的收入也得打折扣。“你现在就带人去仓库检查保温设备,把备用发电机加满油,再准备二十床厚棉被和十箱暖宝宝,万一暖气停了,就用棉被裹住货架,暖宝宝贴在蜂蜜膏的包装箱上保温;另外,通知各合作社,让他们赶紧组织农户清理麦田周边的排水沟,准备好铁锹、扫帚和草帘,明天一早我去东沟村看看。”

林卫东点点头,转身快步离开。林晚秋看着窗外越来越暗的天色,伸手拿起系统终端,刚想询问是否有应对雪灾的建议,面板上就自动弹出一行提示:“检测到极端天气风险,解锁‘应急保障’临时任务:保障农产品储存安全,协助农户应对雪灾,任务完成可获得‘抗寒小麦种子’兑换权限及应急资金补贴。”

“抗寒小麦种子?”林晚秋眼睛一亮——东沟村的小麦品种虽然耐旱,但抗寒能力一般,去年就因为寒潮冻伤了不少麦苗,产量减了两成,要是能换成抗寒品种,以后就算遇到寒冬也不用太担心。她立刻将系统提示截图保存,然后拿起外套,决定先去冷链仓库看看准备情况。

仓库里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将厚棉被搬到货架旁,小李和两个技术员围着发电机检查线路,见林晚秋进来,小李急忙上前汇报:“晚秋姐,保温设备都没问题,备用发电机试过了,能正常启动;我们还在仓库门口堆了沙袋,防止积雪融化后进水,另外,把容易受冻的蜂蜜膏都挪到了仓库中间的货架,远离门窗,还在周围放了温度记录仪,每半小时记一次数。”

林晚秋点点头,走到存放蔬菜的货架前,伸手摸了摸纸箱外壁,感受着里面的低温,又查看了温度显示器——稳定在2℃,符合储存要求。“今晚安排两个人值班,每小时检查一次温度和发电机,有情况立刻汇报,千万别大意。”她叮嘱道,目光扫过仓库角落堆放的除雪工具,心里稍微踏实了些,又特意嘱咐,“要是雪下得太大,值班的人别硬扛,安全第一,实在不行就先撤到旁边的值班室,等雪小了再处理。”

回到办公室时,已经是晚上六点半,距离直播开始只剩半小时。林晚秋快速整理好头发,换上一件干净的墨绿色毛衣,坐在提前准备好的摄像头前,打开直播后台——在线人数已经突破六千,评论区里满是“主播快点开播”“等不及想了解小米了”“我妈让我问老品种小米有没有货”的留言。她深吸一口气,调试好麦克风,拿起旁边的两袋小米放在桌上,准时点击了“开始直播”。

“大家晚上好,欢迎来到‘绿盟小课堂’,我是林晚秋。”镜头里,她笑容温和,身后的背景板上贴着“绿色农产品科普”的字样,旁边还放着一盆翠绿的小麦苗,“今天咱们继续聊小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左边这袋颗粒饱满、颜色偏黄的小米,和右边这袋颗粒小巧、颜色偏深的小米,哪个更好?”

话音刚落,评论区就刷起了屏——“肯定是颗粒大的好,看着就饱满,送礼也有面子”“我家一直买大颗粒的,煮出来的粥更黏,孩子爱吃”“难道小颗粒的有什么特别之处?我上次买的小颗粒小米,煮出来有点糙,还以为是坏了”林晚秋看着评论,笑着拿起两袋小米:“其实很多朋友都和大家一样,觉得颗粒大的小米更好,但今天要跟大家说的是,右边这袋小颗粒的,才是咱们‘绿盟’的老品种绿色小米,别看它个头小,营养可比普通大颗粒小米丰富多了。”

她拿起提前准备好的检测报告,对着镜头展示:“大家看,这是省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报告,咱们的老品种小米,虽然颗粒小,但维生素B1的含量比普通大颗粒小米高30%,膳食纤维含量高25%,而且因为不施化肥,用的是农家肥,口感虽然稍微粗糙一点,但更有米香味,熬粥的时候不用放糖,自带清甜。”说着,她打开提前煮好的两碗小米粥——小颗粒小米煮的粥颜色偏深,表面浮着一层厚厚的米油,“大家看,这层米油就是小米的精华,老品种小米煮出来的粥,米油更厚,老人和孩子喝了特别养胃,上次有个宝妈跟我说,她孩子之前喝别的小米粥总胀气,换了咱们的老品种小米后,胀气的毛病都好了。”

评论区瞬间变了风向——“原来小颗粒的才更有营养啊,之前一直买错了,下次就买绿盟的老品种”“难怪上次买的绿盟小米,虽然颗粒小,但煮的粥特别香,我家老人说有小时候的味道”“主播能不能再讲讲,怎么辨别是不是真正的老品种小米?怕在别的地方买到假货”林晚秋耐心地解答着大家的问题,还播放了河湾合作社种植基地的视频,镜头里,农户们正弯腰除草,田埂边立着“禁止使用化肥农药”的牌子,阳光下的小米穗虽然小巧,但颗粒饱满,泛着自然的光泽,还有农户捧着刚收割的小米,对着镜头笑着说:“这小米是咱祖辈传下来的品种,好吃又养人,就是种着费劲儿,得天天去地里看着。”

直播持续了一个半小时,结束时在线人数已经突破一万,不少观众都在评论区留言说“以后就认绿盟的老品种小米了”“期待下次直播讲蔬菜,想知道有机蔬菜和普通蔬菜有啥区别”,还有人直接问能不能在直播间下单,林晚秋笑着回复,让大家去“绿盟”的电商店铺购买,还承诺今晚下单的客户,都会送一份小米熬粥的食谱。关掉直播后台,她揉了揉有些发酸的肩膀,刚想喝口水,手机就响了——是东沟村的村支书打来的,声音带着焦急:“晚秋啊,雪下得太大了,村里的几亩麦田已经被积雪盖住了,有些农户家的棚子也快撑不住了,特别是王老太家的那个老棚子,木梁都有点弯了,你能不能来看看?”

“我马上过去!”林晚秋挂了电话,抓起外套和手电筒,快步冲向停车场。此刻外面的雪已经下得没过脚踝,寒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疼得人直流眼泪,她发动拖拉机,小心翼翼地往东沟村赶——乡间小路已经被积雪覆盖,只能凭着记忆沿着田埂行驶,拖拉机的轮子不时打滑,溅起一片片雪沫,好几次差点陷进雪坑里,她握紧方向盘,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快点赶到东沟村,不能让农户们的心血白费。

赶到东沟村时,已经是凌晨一点,村口的麦田里,几个农户正举着铁锹铲雪,王老太裹着厚厚的棉袄,头上还包着一块头巾,站在田埂上焦急地张望,见林晚秋来了,急忙迎上去:“晚秋啊,你可来了!这雪下得太急了,才几个小时就积了这么厚,再不清雪,麦苗就要被压坏了,我家那个棚子也快不行了,里面还放着明年的麦种呢!”

林晚秋打开手电筒,照向麦田——积雪已经没过了麦苗的一半,厚厚的雪层压得麦苗弯下了腰,有些地方的积雪还在不断增厚,再这样下去,麦苗很可能会被压断;王老太家的棚子就在麦田旁边,棚顶的积雪已经堆了快一尺厚,几根木梁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好像随时都会断裂。她心里一沉,立刻召集农户:“大家别慌,咱们分两组行动:一组人用铁锹和扫帚清理麦田里的积雪,注意别伤到麦苗,尽量顺着麦苗的长势铲雪;另一组人跟着我去加固王老太家的棚子,特别是存放麦种的那间,一定要保住!”

说着,她从拖拉机上搬下提前准备好的麻绳、木板和草帘,带头走向王老太家的棚子。几个年轻农户爬上棚顶,用扫帚快速清理积雪,林晚秋和其他人则在下面用木板顶住棚柱,再用麻绳把木板和棚柱绑紧,防止棚柱被压弯。寒风裹着雪粒子打在脸上,疼得人睁不开眼,大家的手套和鞋子都湿透了,冻得手指和脚趾发麻,可没人叫苦,王老太还特意烧了热水,给大家轮流递水喝,嘴里不停地说着“谢谢”,大家都知道,棚子里的种子是明年的希望,绝不能出问题。

就在大家忙着加固棚子时,小李突然跑了过来,手里拿着手机,脸色焦急:“晚秋姐,河湾合作社打来电话,说他们的小米仓库屋顶漏雪了,里面还存放着五千多斤待包装的小米,要是雪水渗进去,小米就会发霉,李社长都快急哭了!”

林晚秋心里咯噔一下——五千多斤小米,要是毁了,不仅河湾合作社要受损失,“绿盟”的小米供应也会受影响,上海“鲜食优选”的订单还等着发货呢。她立刻安排:“这里的棚子差不多加固好了,你们继续清理麦田积雪,注意安全,我带小张和小王去河湾合作社,一定要保住那些小米!”

赶到河湾合作社时,仓库里已经进了不少雪水,地面上积了一层水洼,存放小米的麻袋被雪水浸湿了边角,有些麻袋甚至已经开始滴水,几个工人正用脸盆往外舀水,李社长急得满头大汗,头发上都沾了雪,见林晚秋来了,急忙说:“晚秋,你可来了!屋顶的雪已经清理了,但雪水还在往下渗,我怕这些小米撑不了多久,要是毁了,今年的收成可就白瞎了!”

林晚秋快步走进仓库,抬头查看屋顶的漏点——是屋顶的瓦片被积雪压碎了,好几个地方都在往下滴水,雪水顺着房梁流到地面,汇成了一条条小水流。她立刻指挥:“先把浸湿的麻袋搬到干燥的地方,用干布擦干表面的水,再铺一层塑料布防潮;小李,你带两个人去附近的农户家借塑料布和梯子,把屋顶的漏点盖住,记得多借几块,一定要把漏点堵严实;其他人跟着我,用木板在仓库地面铺一层,把小米麻袋搬到木板上,防止被地面的水浸湿。”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有的搬麻袋,有的铺木板,有的爬上屋顶盖塑料布。林晚秋蹲在地上,和工人们一起擦麻袋上的水,冰冷的雪水浸透了手套,冻得手指发麻,她时不时搓搓手取暖,又继续埋头干活——每多擦干净一袋,就多保住一份损失,多保住农户们的一份希望。直到凌晨四点,屋顶的漏点终于被堵住,仓库里的小米也都搬到了干燥的木板上,林晚秋才直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腰,看着眼前整齐堆放的麻袋,心里终于松了口气,李社长更是激动得握住她的手,不停地说“谢谢”。

天快亮时,雪终于停了,太阳透过云层,洒下微弱的光芒,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薄纱。林晚秋带着人回到东沟村,只见麦田里的积雪已经清理得差不多了,麦苗重新挺直了腰杆,在阳光下泛着嫩绿的光泽,王老太家的棚子也稳稳地立在那里,里面的麦种安然无恙。王老太拿着一碗热粥走过来,粥碗还冒着热气,递给林晚秋:“晚秋,快喝点粥暖暖身子,这是我刚煮的小米粥,用的就是咱们绿盟的老品种,你尝尝,可香了!这一夜辛苦你了,要不是你,咱们的麦田和棚子可就遭殃了。”

林晚秋接过粥,喝了一口,温热的粥水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一夜的寒冷,小米的清香在嘴里散开,让人心里暖暖的。她看着眼前的麦田,又想起昨晚直播时观众们的信任,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流——从推动品牌升级遇到瓶颈,到新技术推广出岔子,再到应对雪灾,虽然一路坎坷,但每一次克服困难,都让“绿盟”离目标更近一步,也让她更坚定了带着农户们一起致富的决心。

回到合作社时,系统终端突然弹出提示:“‘应急保障’临时任务完成,获得‘抗寒小麦种子’兑换权限,可兑换500斤抗寒小麦种子;同时获得应急资金补贴2万元,已转入联盟账户。”林晚秋看着提示,脸上露出了笑容——有了抗寒小麦种子,明年东沟村的小麦就不怕寒冬了;应急资金则可以用来修复受损的仓库和设备,真是雪中送炭。她立刻给东沟村的村支书打电话,告诉他抗寒小麦种子的事,村支书高兴得在电话里直喊“太好了”,说要马上告诉村里的农户。

刚坐下没多久,王秀琴就拿着一份订单跑了进来,脸上满是兴奋,手里的订单都快被她攥皱了:“晚秋,好消息!上海‘鲜食优选’的李姐刚才打电话,说咱们昨晚的直播太成功了,他们平台的小米订单一下子涨了三倍,好多客户都备注要老品种小米,李姐还说要追加五千盒槐菊小麦胚芽饼干的订单,另外,还有两家超市联系咱们,想引进咱们的老品种小米和发酵饮,说要放在进口食品区卖呢!”

林晚秋接过订单,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放晴的天空,阳光洒在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远处的麦田里,农户们正忙着给麦苗盖草帘,一派忙碌又充满希望的景象。她知道,虽然未来还会遇到更多挑战,但只要坚持下去,带着联盟的农户一起努力,“打造全国知名绿色农业品牌”的目标,总有一天会实现。

就在这时,系统面板上又弹出一行新的提示:“检测到宿主及联盟在应急事件中的出色表现,解锁‘区域农业互助’新支线任务:协助周边地区合作社建立应急保障体系,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任务完成可获得‘农业技术培训基金’及‘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单位’申报资格。”

林晚秋看着提示,眼神变得更加坚定——这不仅是系统的任务,更是她作为联盟带头人的责任。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区域农业互助计划”几个字,心里已经开始盘算:下一步,要把“绿盟”的应急保障经验整理成手册,分享给周边合作社,再组织技术培训,请张研究员来讲课,教大家绿色种植技术和应急处理方法,让更多农户受益,让绿色农业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结出丰收的果实。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