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第2章

北京的冬天来得迅猛而决绝。一夜之间,气温骤降,未名湖面结了一层薄冰,光秃秃的树枝在寒风中摇曳,发出簌簌的声响。

林薇裹紧大衣,快步走向文学院大楼。她刚刚结束在出版社的实习,带着满心的收获和一丝不舍,回归了纯粹的校园生活。她的短篇小说集《错位的答案》在文学圈引起了不少关注,几篇书评称赞她“以细腻笔触捕捉了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困境”。

“林薇!”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微微的喘息。

她回头,看见一个陌生男生小跑着追上来。他穿着深灰色的羊毛外套,围巾松松地搭在肩上,鼻尖冻得微微发红。

“你好,我是许墨,哲学系的研究生。”他伸出手,笑容温暖,“我在《当代文学》上读过你的小说,非常喜欢。”

林薇有些惊讶地与他握手。这种被陌生人认出来的经历,对她来说还是新鲜的。

“谢谢你的喜欢。”她礼貌地回应。

许墨从背包里拿出一本《错位的答案》:“能请你签个名吗?我妹妹是你的忠实读者,下周末是她的生日,这将是很好的礼物。”

林薇接过书,注意到书页中有许多便签标记,显然被仔细阅读过。她翻开扉页,写下赠言,然后签上自己的名字。

“你妹妹多大了?”她一边递回书一边问。

“十七岁,正在为高考奋斗。”许墨的眼睛很亮,像是蕴藏着某种永不枯竭的热情,“你的那篇《距离的度量单位》让她哭了,她说你写透了她暗恋学长的心情。”

林薇微微一愣。那篇小说确实融入了她自己的情感经历,但没想到会被一个高中生如此深刻地理解。

“替我谢谢她的共鸣。”她轻声说。

两人并肩走在文学院的长廊里。午后的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古老的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实际上,”许墨突然说,“我也从你的作品中获得了很多启发。我正在写一篇关于‘当代文学中的他者困境’的论文,你的小说为我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文本。”

林薇停下脚步,好奇地看着他:“怎么说?”

“你笔下的角色总是在寻找与他人的连接,却又害怕真正的亲密。这种矛盾非常具有现代性。”许墨的眼神变得专注,“就像你那篇《翻译的极限》中的女主角,她可以通过文字理解一个已故作家的灵魂,却无法与身边的活人建立深入的关系。”

这番解读让林薇感到一丝被看穿的不安,同时也产生了知遇的欣喜。陈宇欣赏她的才华,周磊理解她的内心,但这是第一次有人如此精准地把握她作品中的核心主题。

“你读得很仔细。”她说。

许墨笑了笑:“好作品值得仔细阅读。对了,下周文学院有个关于‘叙事与记忆’的研讨会,你有兴趣参加吗?我是组织者之一。”

林薇接过他递来的宣传页,点点头:“我会考虑的。”

回到宿舍,林薇打开电脑,发现许墨已经通过邮件发来了研讨会的详细议程,附言写道:“期待你的参与。另外,如果你不介意,我很想听听你对保罗·奥斯特作品的看法,我觉得你们的叙事风格有某种奇妙的相似性。”

林薇不自觉地笑了。这个许墨,不仅认真阅读了她的作品,还能精准地指出她所受的文学影响。保罗·奥斯特确实是她最喜欢的作家之一,那种对命运偶然性的探索,对身份不确定性的思考,都深深影响了她的创作。

她回复了邮件,表示会参加研讨会,并附上了自己对奥斯特作品的一些看法。

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她感到一种久违的兴奋——那种因思想碰撞而产生的火花,那种被真正理解的喜悦。

随后的几天,林薇和许墨通过邮件频繁交流。他们讨论文学,讨论哲学,讨论记忆如何塑造我们的现在,讨论叙事如何赋予生活以意义。许墨的思维敏锐而开放,总能提出让她眼前一亮的观点。

“你知道吗,”在一次邮件交流中,许墨写道,“阅读你的小说,就像观看一场精妙的解构过程。你先是建立起看似稳固的情感结构,然后通过一个细节、一个回忆、一个偶然的相遇,将它彻底瓦解。这种写作方式非常勇敢,因为它揭示了生活的本质不确定性。”

林薇反复读着这段话,心中涌起一阵感动。这正是她试图在创作中达到的效果,只是从未如此清晰地被表述出来。

周末的研讨会来了很多校内外学者。林薇坐在听众席上,听着许墨在台上发言。他讲的是“记忆的不可靠性与叙事的治愈功能”,观点新颖,表述清晰,引得台下不时响起掌声。

研讨会结束后,许墨找到她:“你的新小说写得怎么样了?《星光的延迟满足》这个标题很有味道。”

林薇惊讶地看着他。这个标题她只在自己的博客上提过一次,而且那篇博文已经删除很久了。

“你怎么知道…”

“我是个忠实的读者,记得吗?”许墨狡黠地眨眨眼,“你去年十月在博客上写道:‘开始构思一个新故事,关于星光的延迟满足。我们看到的星星,可能是它多年前的样子;我们感受到的爱,是否也会有类似的延迟?’”

林薇感到一阵心悸。她自己都快忘记写过这段话了。

“那篇博客已经删除了。”她说。

“但我记下来了。”许墨轻声说,“因为那段话让我思考了很久。关于情感的延迟,关于理解的滞后,关于我们总是在错过最佳时机后才懂得某些事情的悲哀与美丽。”

他们走出文学院大楼,夜幕已经降临。北京的冬夜寒冷而清澈,几颗顽强的星星在天幕上闪烁。

“一起去吃晚饭吧?”许墨提议,“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小店,他们的牛肉面能温暖整个冬天。”

林薇本想拒绝,但寒意让她改变了主意:“好啊。”

那家小店藏在一条胡同深处,店面不大,却温暖热闹。牛肉面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到莫名的安心。

“所以,”许墨一边帮她倒茶一边问,“那篇小说完成了吗?关于星光的延迟满足。”

林薇摇摇头:“写了一半,感觉不对,就搁置了。”

“能告诉我讲的是什么故事吗?”

林薇犹豫了一下。她很少与人讨论未完成的作品,但许墨的眼神中有着真诚的期待。

“是关于一个天文学研究生和一个语言学家的故事。”她缓缓说道,“他们在一个国际会议上相遇,发现彼此的研究有着奇妙的关联——他研究的是星光的延迟,她研究的是翻译中的时间差。他们相爱了,但又因为各自的学术追求而分离。多年后,他们在另一个会议上重逢,却发现彼此都已经不是对方记忆中的模样。”

许墨专注地听着,然后问:“那么标题中的‘延迟满足’指的是什么?”

“既指星光的物理延迟,也指情感的延迟理解。”林薇说,“我们总是在事后才明白某些瞬间的重要性,总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就像星光,当我们看到它时,它可能已经不存在了;当我们理解一段感情时,它可能已经结束了。”

许墨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但你不觉得,这种延迟本身也是一种礼物吗?正因为有了时间的距离,我们才能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本质。就像翻译,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找到最恰当的表述。”

这句话击中了林薇心中某个柔软的角落。她想起与周磊的感情,那些当时无法理解的决绝和疏离,在时间的沉淀下,逐渐显露出新的意义。

“也许吧。”她轻声说。

那晚的牛肉面确实很美味,热气腾腾的汤底温暖了她的全身。更温暖的是与许墨的交谈,那种思想上的共鸣和理解,让她感到久违的心灵满足。

送她回宿舍的路上,许墨说:“你知道吗,林薇,你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既清醒又感性,既独立又渴望连接。这种矛盾在你身上达成了奇妙的平衡,非常吸引人。”

林薇感到脸颊微微发热。这不是直接的告白,却比任何告白都更触动她的内心。

“谢谢。”她低声说,“今晚的谈话很愉快。”

回到宿舍,林薇打开电脑,重新点开那篇搁置许久的小说。许墨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给了她新的灵感。她开始修改故事情节,赋予它更多的层次和深度。

写作过程中,她意识到自己在通过虚构来理解现实。那个曾经让她痛苦的情感延迟,在文学的透镜下,呈现出不同的光彩。

凌晨时分,她收到许墨的邮件:“今晚的星光很美,让我想起你的小说。期待读到完整版。”

附带的是一张夜空的照片,北极星在镜头中格外明亮。

林薇保存了那张照片,然后继续写作。窗外的天色逐渐发白,而她的故事,也正在向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接下来的几周,林薇和许墨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多。他们一起去听讲座,逛书店,参观展览。许墨不仅理解她的文学世界,也尊重她的独立空间。他不会像陈宇那样试图规划她的未来,也不会像周磊那样带着未完成的牵挂;他只是自然地出现在她的生活中,像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而不灼人。

一月的一个下午,他们一起去国家图书馆查资料。林薇在为毕业论文收集材料,许墨在准备他的博士申请。

“我申请了剑桥的博士项目,”休息时,许墨告诉她,“研究方向是叙事哲学。”

林薇的心微微一沉:“如果被录取,你会去吗?”

“会。”许墨坦诚地看着她,“但那将是明年秋天的事。我们还有很长的时间,可以创造很多回忆。”

这句话中的暗示让林薇心跳加速。他们从未明确讨论过彼此的关系,但那种默契和理解,已经超越了普通朋友的界限。

“林薇,”许墨轻声说,“我不急着要任何答案。就像你小说中写的,有些理解需要时间的沉淀。我愿意等待,也愿意陪伴。”

回北大的路上,林薇靠在公交车窗上,看着窗外流转的街景。北京的冬天依然寒冷,但她的心中却有一股暖流在涌动。

她想起了周磊,那个曾经占据她整个心灵的少年。时间的河流已经将他们带向了不同的彼岸,而那些未完成的感情,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沉淀,化为她创作中的养分。

而现在,面对许墨,她感到的是一种不同的可能——不是年少时那种炽热而盲目的冲动,而是一种建立在相互理解和尊重基础上的情感。

那天晚上,她在博客上发布了一篇新的文章,题为《冬日的馈赠》:

“北京的这个冬天格外寒冷,但也格外清澈。就像经过霜冻的土地,虽然坚硬,却也孕育着新的生机。

曾经以为,有些伤口永远不会愈合,有些人永远不会忘记。但现在我明白,时间的流逝不是遗忘,而是一种提炼。它带走了表面的波澜,留下了深处的真金。

在这个冬天,我学会了与过去和解,也学会了向未来开放。不是背叛曾经的自己,而是承认生命的流动性,承认我们都在不断地成为新的自己。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幸遇到能理解你灵魂的人,那便是冬日最珍贵的馈赠。”

发布文章后,她关上电脑,走到窗前。夜空中的星星依然在闪烁,那些跨越光年的光芒,经过漫长的旅程,终于抵达了她的眼睛。

就像有些理解,需要时间的延迟;有些感情,需要空间的沉淀。

而此刻,她选择活在当下,拥抱这个冬天带给她的所有可能。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