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第4章

云南个旧“12·11”黑恶案纪实:小县城黑势力与保护伞的疯狂与覆灭

2009年12月11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个旧市大桥头,本该热闹的街头突然陷入混乱——人群尖叫着四散躲避,地面上大片血迹刺眼夺目,几名手持长刀的年轻人在街头狂奔,身后是试图控制局面却被阻拦的民警。这场震惊当地的群体性伤人事件,不仅撕开了个旧市治安混乱的冰山一角,更牵扯出一个盘踞多年、背后暗藏保护伞的黑恶势力团伙。

一、街头血案:缓刑期内的黑老大,光天化日下的疯狂报复

2009年12月11日晚,个旧市一家饭店的饭局上,气氛突然剑拔弩张。个旧市宝源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志保,与市民万某因言语冲突爆发争执。酒过三巡的马志保当场放话:“我要让你脑袋搬家!”尽管众人及时劝阻,饭局不欢而散,但这场冲突并未就此结束——马志保的报复,才刚刚开始。

离开饭店后,马志保立刻召集公司的谷瑞、杨明等10余人,每人分发一把长刀,分头寻找万某。找不到目标的团伙成员,竟将怒火发泄到万某经营的游戏室,闯入店内一顿乱砍乱砸,玻璃碎片与器械残骸散落一地,吓得周边商户纷纷关门避险。

但马志保仍不罢休,又指使手下赵永环再纠集人手。赵永环迅速召集陈乐斗、白嘎碱等10余人,驾驶多辆汽车在个旧市街头地毯式搜寻。最终,他们在大桥头老个旧餐厅门口的公交车站,发现了正躲藏的万某。赵永环率先持刀冲上前,七八名团伙成员紧随其后,对着万某疯狂砍击,直到万某倒在血泊中才停手。

此时,个旧市公安局一位副局长恰好路过,见状立即亮明身份试图制止,却被几名年轻人围堵推搡,根本无法靠近现场。混乱中,砍人的嫌疑人趁乱逃窜,只留下倒在地上奄奄一息的万某,以及围观群众惊恐的尖叫。

接到报警后,个旧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紧急调派周边警力赶赴现场。可当民警抵达时,仍有团伙成员对着民警叫嚣:“公安算个啥?我们的事自己能搞定,不用你们多管闲事!”更嚣张的是,当民警试图拦截准备驾车逃离的马志保团伙时,马志宝竟猛踩油门朝着民警冲去,全然不顾可能造成的伤亡,最终驾车逃脱。

经个旧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鉴定,万某的伤势构成重伤,好在送医及时才保住性命。这场光天化日下的暴力袭击,很快在个旧市传得沸沸扬扬——市民们既恐惧又愤怒,“连副局长都敢拦,这些人到底有多大后台?”

二、案中有案:黑老大的“洗白”之路,藏在矿业里的罪恶网络

事件发生后,个旧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以副局长陈波为组长的专案组。可侦查工作刚一开始,就陷入了困境:现场能确定身份的主要嫌疑人已全部逃脱,被当场抓获的陈乐斗、白嘎碱又守口如瓶,对案件策划与实施过程拒不透露半个字。用办案民警的话说:“这些人的反侦察意识特别强,像是早就受过‘训练’。”

专案组只能先对陈乐斗、白嘎碱依法执行刑事拘留,同时将马志宝、赵永环等核心成员列为网上追逃对象。可随着调查深入,民警发现马志宝绝非“普通的暴力团伙头目”——他的背后,藏着更复杂的过往与更庞大的罪恶网络。

资料显示,马志宝早在2002年就是个旧市恶势力团伙“熊氏集团”的骨干成员,曾因参与多起聚众斗殴、故意伤害案件被警方打击处理。2005年,他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期四年执行。也就是说,2009年“12·11”案件发生时,马志宝仍处于缓刑期,本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却敢如此明目张胆地组织暴力犯罪,其嚣张气焰的背后,显然有人“撑腰”。

更令人意外的是,缓刑期间的马志宝并未收敛,反而借着个旧市发展有色金属产业的契机,成立了宝源经贸有限公司,表面上从事矿业开采与冶炼,实则以此为掩护,网罗了一大批有违法犯罪前科的人员。这些人名义上是“公司员工”,实则是马志宝的私人打手,专门为他处理“麻烦事”——强占矿山、打压竞争对手、暴力催收债务,凡是能用暴力解决的问题,马志宝从不含糊。

个旧市因盛产锡矿闻名中外,当地政府一直将“打造云南省最大有色金属冶炼中心”作为发展战略,矿业经济的繁荣吸引了大量从业者。马志宝正是看中了矿业领域的暴利,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行低价收购小型矿山,再以高价出售矿石或冶炼产品,短短几年就积累了巨额财富。而那些不愿“合作”的矿主,轻则矿山被砸,重则家人受到威胁,最终不得不妥协。

专案组在梳理宝源公司员工涉及的案件时,更是倒吸一口凉气:仅2007年至2009年两年间,就有10余起案件与该公司人员有关,其中不乏行凶致人死亡、聚众斗殴致人重伤的恶性案件。“这些案件之前要么是‘悬案’,要么是‘草草结案’,显然有人在背后干预。”办案民警说。

三、治安困局:百姓不找警察找“打手”,恶性循环下的信任危机

其实,“12·11”案件的爆发,并非个旧市治安混乱的偶然事件。早在案件发生前,红河州副州长、公安局局长王军就收到过一封群众来信,信中详细反映了个旧市的治安问题:街头盗窃、抢劫案件频发,暴力犯罪时有发生,老百姓出门都要提心吊胆,“感觉生活在这里没有安全感”。

为核实情况,王军带着工作人员换上便装,悄悄走访了个旧市的大街小巷。个旧市坐落在云贵高原南端,北回归线穿城而过,市区被群山环绕,中间的金湖碧波荡漾,本该是一座风景宜人、宜居宜业的小城。可王军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农贸市场里,小偷公然扒窃,摊主敢怒不敢言;夜市上,几伙年轻人因琐事争执,转眼就掏出管制刀具;甚至在学校周边,都有社会人员向学生索要“保护费”。

更让王军揪心的是,他在卡房、老厂等乡镇走访时发现,当地百姓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找政府、找警察,而是找“有势力的人”私下解决。“警察解决不了的事,我们找社会上的打手来处理,虽然要花钱,但至少‘管用’。”一位村民的话,道出了个旧市治安的恶性循环——由于部分案件处理不力,百姓对民警逐渐失去信任;而百姓不报警,又导致违法犯罪得不到及时打击,黑势力愈发猖獗,进而让更多人选择“私了”。

有村民透露,曾有一户人家因宅基地纠纷与邻居产生矛盾,报警后迟迟没有结果,最后找了马志宝的人“出面”,对方不仅砸了邻居的房子,还将人打伤,纠纷“解决”了,却也埋下了新的仇恨。“后来那户邻居也找了另一伙人报复,最后两边打起来,伤了好几个人,还得靠马志宝这样的人来‘调解’,简直是本末倒置。”

王军意识到,个旧市的治安问题,早已不是“简单的犯罪案件”,而是黑势力与保护伞相互勾结,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与执法环境。就在他暗中策划整治方案时,“12·11”案件爆发,这无疑给本就混乱的治安“雪上加霜”,也让彻底打黑的决心更加坚定。

四、跨省追捕:隐蔽办案破困局,核心成员落网撕开缺口

面对马志宝团伙的嚣张气焰与背后可能存在的保护伞,专案组决定改变策略——将办公地点设在隐蔽的宾馆,实行“封闭式办案”,从红河州公安局刑侦支队、行动技术支队及全州多个县市公安局抽调骨干力量,分成多个独立小组,每组只对专案组组长负责,案件进展严格保密,避免侦查工作受到干扰。

“我们每星期开一次专案会,做一次专题分析,确保每一步都走得扎实。”专案组民警介绍,为了拿到铁证,他们不仅要梳理马志宝的社会关系与经济往来,还要重新核查过去几年与宝源公司相关的每一起案件,“必须让每个个案的证据都能形成完整链条,不能给对方留下任何狡辩的空间。”

追捕马志宝的过程,更是一波三折。2009年12月27日,专案组接到线索:马志宝准备从云南省腾冲驼峰机场飞往昆明,再转机逃往外地。民警立即赶赴机场,在安检口将马志宝当场控制。可到了审讯环节,马志宝却百般抵赖,拒不承认自己是“12·11”案件的组织者,而当时能直接指向他的客观证据不足,按照法律规定,若在讯问时限内找不到关键证据,只能释放马志宝。

“不能让他就这样脱罪!”专案组当机立断,将工作重心转向抓捕当晚动手的核心嫌疑人赵永环——只要赵永环落网,就能从侧面突破马志宝的防线。通过侦查,民警得知赵永环案发后跟随马志宝躲到了四川双流。个旧市公安局副局长陈波立即带领侦查员赶赴四川,在赵永环可能出现的小区轮流蹲点。

连续守候三天后,民警在附近一家宾馆调查时,赵永环突然出现。“我们一眼就认出了他,冲上去把他死死按在墙上,他还想反抗,但根本没机会。”陈波回忆,赵永环的落网,成为案件侦破的关键转折点。在审讯中,面对民警出示的部分证据,赵永环的心理防线逐渐崩溃,不仅供述了“12·11”案件的详细经过,还交代了马志宝团伙多年来的其他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赵永环的招供,其他涉案嫌疑人也相继落网。民警从部分嫌疑人的住所搜出了枪支、管制刀具等凶器,证实“12·11”案件并非临时起意,而是马志宝团伙早有预谋的暴力报复。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多名嫌疑人的审讯,马志宝犯罪团伙的组织结构逐渐清晰:马志宝是核心头目,负责统筹策划与对外“协调关系”;赵永环、谷瑞等人为骨干,负责组织实施暴力行动;其余成员多为社会闲散人员或有前科者,负责执行具体违法活动。

五、深挖保护伞:打黑必打伞,斩断黑恶势力的“靠山”

随着案件侦办的深入,专案组愈发确定:马志宝团伙之所以能在个旧市横行多年,甚至在缓刑期内仍敢顶风作案,背后一定存在“保护伞”。“从案件的前期处理情况来看,有人在刻意包庇、纵容他们,甚至为他们通风报信。”红河州公安局局长王军明确表示,“打黑必须打伞,否则黑恶势力还会卷土重来。”

专案组成立了专门的“保护伞”核查小组,从马志宝的经济往来、社会关系入手,重点排查与他有密切接触的公职人员。很快,一名与马志宝往来频繁的当地派出所民警进入了警方视线——该民警曾多次在马志宝团伙涉嫌违法犯罪的案件中“打招呼”,甚至在一次聚众斗殴案件中,帮助涉案成员“取保候审”,事后收受了马志宝赠送的贵重礼品与现金。

顺着这条线索,更多“保护伞”浮出水面:有负责矿山审批的官员,为马志宝违规办理采矿手续;有负责案件侦查的民警,故意拖延办案进度,为嫌疑人逃脱争取时间;还有个别领导干部,收受马志宝的贿赂后,对其违法犯罪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保护伞”的存在,让马志宝团伙有恃无恐,逐渐成为盘踞个旧市的“地下霸主”。

为了彻底斩断“保护伞”,专案组将核查到的线索移交至纪检监察部门。在多方配合下,涉案的公职人员相继被调查处理,有的被开除公职,有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只有把‘保护伞’连根拔起,才能彻底净化个旧市的治安环境,让百姓重新信任政府与警察。”王军说。

六、正义终至:黑恶团伙覆灭,小城重归安宁

截至2010年3月,“12·11”案件涉案的32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马志宝团伙多年来实施的20余起违法犯罪案件被彻底查清,包括故意伤害、聚众斗殴、寻衅滋事、非法持有枪支等多项罪名。2010年10月,个旧市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公开审理,马志宝因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等多项罪名,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赵永环、谷瑞等骨干成员分别被判处10年至2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其余涉案人员也依法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随着马志宝黑恶势力团伙的覆灭,以及背后“保护伞”的清除,个旧市的治安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街头的暴力犯罪大幅减少,百姓出门不再提心吊胆;农贸市场里的小偷不见了,摊主们能安心做生意;学校周边的社会闲散人员也消失了,孩子们能安全上下学。

更重要的是,百姓对民警的信任逐渐恢复。“现在遇到问题,我们第一时间就会报警,民警来得快、处理得也公正。”一位在个旧市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说,“终于又能感受到小城的安宁了。”

“12·11”案件的侦破,不仅是云南红河州打黑除恶工作的重要成果,更给所有存在黑恶势力隐患的地区敲响了警钟:小县城的黑势力看似“不起眼”,但一旦有了保护伞,其危害程度不亚于大城市的黑恶团伙;而要彻底铲除黑恶势力,必须坚持“打黑必打伞、除恶务尽”,只有这样,才能还百姓一个安全、稳定、公平的社会环境。

如今,个旧市的金湖依旧碧波荡漾,群山环绕的小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美好。但这场惊心动魄的打黑之战,始终提醒着人们: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任何试图挑战法律底线、危害百姓安全的黑恶势力,终将被绳之以法。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