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第2章

大内禁苑,琼林苑中菊花开得正盛。

潘金莲随着端王仪仗入宫,但见金碧辉煌,侍卫环列,处处透着天家威严。武松与西门庆扮作王府随从,紧随其后。过宣德门时,武松敏锐地察觉到暗处投来的数道目光。

“东北角楼上有弓手。”他低声对潘金莲道。

潘金莲目不斜视,唇角微动:“不必理会,今日他们不敢妄动。”

端王赵佶走在前面,忽然慢下步子,等潘金莲跟上,轻声道:“稍后见了官家,不必拘礼。官家最厌唯唯诺诺之人。”

潘金莲会意点头。她今日特意选了件月白襦裙,外罩淡青比甲,发间只簪一支白玉簪,清雅不俗,在这满园锦绣中反倒格外醒目。

琼林苑深处设着御宴,文武百官分坐两侧。正中龙椅上坐着当今天子,年约四旬,面色略显苍白,眼神却锐利如鹰。

潘金莲随端王行礼时,敏锐地察觉到一道阴冷目光。抬眼望去,但见天子身侧站着一个紫袍宦官,面白无须,眼神如刀,正是权倾朝野的董贯。

“皇弟今日来得迟了。”天子含笑开口,声音温润。

赵佶躬身道:“臣弟偶得一幅顾恺之真迹,看得入迷,故而来迟,请皇兄恕罪。”

“哦?”天子挑眉,“可是《女史箴图》?”

“皇兄圣明。”

天子大笑:“难怪!朕听闻你为这画费尽心思。既然是真迹,稍后拿来与诸位共赏。”

董贯忽然阴恻恻开口:“王爷得此名画,想必费了不少周折吧?老奴听说,近日东京城来了几个能人,专为王爷搜罗珍玩。”

潘金莲心下一凛,知道董贯这是在试探。

赵佶却不慌不忙:“董公公消息灵通。不错,本王新得了几个门客,确实有些本事。”

天子似被勾起兴趣:“能得皇弟青眼,必非寻常人物。今日可来了?”

赵佶回身示意,潘金莲缓步上前,执礼如仪:“民女潘金莲,参见陛下。”

满座皆惊。一个女子,竟敢在御前自称“民女”,且不卑不亢,气度从容。

天子打量她片刻,忽然笑道:“朕听闻你在清河县做些生意,很有些手段。”

潘金莲抬眸,正对上天子目光:“民女不敢当。不过是些糊口的小买卖。”

“小买卖?”董贯冷笑,“听说潘娘子一个炊饼卖五百文,这若是小买卖,东京城的商贾都要羞死了。”

席间一阵窃窃私语。五百文一个炊饼,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潘金莲却不慌不忙:“董公公有所不知。民女的炊饼,用的是西域传来的新式烤炉,面粉选用河套精麦,馅料更是三十六道工序精制。一个炊饼的成本便要二百文,卖五百文,实在算不得贵。”

她顿了顿,又道:“况且民女的炊饼,专供达官贵人。他们吃的不只是味道,更是身份。”

天子闻言,眼中闪过异色:“此话怎讲?”

“回陛下,富人之所以为富,不在钱财多寡,而在与众不同。”潘金莲声音清越,“民女的炊饼全大宋独一份,他们买了,便显得自己高人一等。这其中的差价,买的是虚荣,也是地位。”

席间寂静片刻,忽然爆发出天子的大笑:“妙!妙啊!好一个‘买的是虚荣’!”

董贯脸色铁青,正要开口,天子却摆手道:“朕倒要尝尝,这五百文的炊饼是何滋味。潘金莲,你可能现场制作?”

潘金莲躬身:“民女荣幸。”

不多时,太监搬来炉具食材。潘金莲净手后,当众和面制饼。她手法娴熟,姿态优雅,竟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品。武松在一旁护卫,目光始终不离董贯及其党羽。

炊饼出炉时,满园飘香。天子尝了一口,连连点头:“外酥里嫩,鲜香满口,果然与众不同!”

他放下银箸,忽然叹道:“若是朝廷漕运也有这般手段,何至于年年亏空?”

潘金莲心念电转,知道机会来了:“陛下,民女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民女以为,漕运之弊,不在天灾,而在人祸。”她声音清朗,传遍御苑,“沿途关卡层层盘剥,漕粮十船至京,往往不足三船。若能将漕运交由商贾经营,按市价收购漕粮,既可省去中间损耗,朝廷还能收取商税,一举两得。”

董贯勃然变色:“荒唐!漕运乃国之命脉,岂能交由商贾?”

潘金莲不卑不亢:“董公公,民女在清河县时,曾计算过漕运成本。若按民女的方法,每年可为国库节省三百万贯,增收商税二百万贯。”

满座哗然。五百万贯,这几乎相当于朝廷一年的军费开支。

天子目光炯炯:“你此话当真?”

“民女愿立军令状。”潘金莲跪拜在地,“若不能实现,甘愿领罪。”

董贯急道:“陛下不可!此女来历不明,所言必是妄语!”

一直沉默的端王忽然开口:“皇兄,儿臣以为可以一试。就让潘金莲先在京东路试行,若果然有效,再推广全国不迟。”

天子沉吟片刻,目光扫过潘金莲坚毅的面容,终于点头:“准奏。即日起,授潘金莲漕运司判官,总领京东路漕运改制。”

圣旨一下,满座皆惊。一个女子,竟被授予实职官身,这在大宋开国以来闻所未闻。

潘金莲叩首谢恩时,感觉到董贯毒蛇般的目光死死盯在自己背上。

宴席散后,端王特意留步。

“你今日太过冒险。”赵佶低声道,“董贯绝不会善罢甘休。”

潘金莲望着远处董贯离去的身影,轻声道:“民女既然走上这条路,就没想过回头。”

武松上前一步:“我会护嫂嫂周全。”

西门庆也从暗处转出,面色凝重:“董贯在京东路党羽众多,此事难为。”

潘金莲却笑了:“难为才有趣。况且…”她眸中闪过睿智的光,“我们不是孤军奋战。”

是夜,潘金莲在端王安排的别馆内,对着漕运图沉思。

武松推门进来,见她单薄的背影映在烛光里,不由得放轻脚步。

“二郎,你来看。”潘金莲指着地图,“京东路漕运,最关键的是这段。”她的指尖落在泗水至汴河的一段。

武松近前细看:“这里水道复杂,盗匪猖獗。”

“不止盗匪。”潘金莲轻声道,“我怀疑,董贯的私兵就藏在这一带。”

武松神色一凛:“嫂嫂如何得知?”

“你看。”潘金莲取出一本账册,“这是赵霆账册的副本,我暗中抄录的。上面记载着董贯每年从漕运中截留的银两,数目与军饷亏空正好吻合。”

武松倒吸一口凉气:“他私养军队?”

“恐怕不止。”潘金莲合上账册,“我怀疑,他与辽国勾结,所图非小。”

窗外忽然传来一声轻响。武松闪电般拔刀,护在潘金莲身前。

“是我。”西门庆的声音传来,接着窗子被推开,他轻盈跃入,面色苍白。

“怎么了?”潘金莲急问。

西门庆喘着气道:“我刚得到消息,董贯派了‘影卫’来取你性命。”

武松握紧刀柄:“影卫?”

“董贯暗中训练的死士,共三十六人,个个武功高强。”西门庆神色凝重,“为首的名叫影一,据说从未失手。”

潘金莲却笑了:“来得正好。”

武松与西门庆皆是一怔。

“我们正愁找不到董贯的罪证,这些人送上门来,岂非天意?”潘金莲走到案前,提笔疾书,“西门大官人,劳你传信给雷九指,让他按计划行事。”

她又对武松道:“二郎,明日我们便启程去泗水。我要亲自会会这些影卫。”

武松急道:“太危险了!”

“危险?”潘金莲抬眸,眼中闪着穿越者特有的冷静与睿智,“这世上最危险的,从来不是刀剑,而是人心。”

她走到窗边,望着东京城的万家灯火,轻声道:“而我,最擅长的就是看透人心。”

远处传来更鼓声,三更天了。

新的棋局已经布下,而这一次,执棋的不再只是那些藏在深宫里的男人。

潘金莲轻轻抚摸袖中的令牌,那是她与这个时代博弈的筹码。

穿越者的智慧,商人的精明,女子的坚韧,在这一刻完美融合。

大宋的天空,即将因她而改变。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