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第4章

杨巧映看秋收过去,就去找大队长开了去市里的介绍信,理由是她要去探望六女儿。

不管别人怎么想,这就是明面上的理由,她要去市里换点钱回来,思来想去,还是要想办法赚一笔,不单单是日益减少的现金让她有压力,还有一个问题是杨庆居拜师学艺的问题。

他想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提出想学会烧砖,杨巧映答应了,一边帮他打听,一边准备拜师学艺的费用。

这可不是什么小支出。

怎么换钱?

乔装打扮一番在市里面出一些物资换钱。

公社是窝边草,她不愿意冒险,但在市里的话她就去一回,之后很久都不会再去第二次,要是情况合适的话,她就出一点东西,风险就小很多了。

家里人不理解她为什么好端端提出要去市里看那个嫁出去就跟没这人一样的老六,但还是提出不放心她一人去,要陪她一块去,被杨巧映拒绝了,“扣我一个人的工分就可以了,我很快就回来了。”

说着就收拾了一些鸡蛋和菜干青菜什么的,准备第二天一早出发。

他们公社去市里一天就只有早上那一班车。

下车的时候她深深吸了一口气,以现在的路况和气味真是一场折磨,幸好她身体还可以,也不晕车,不然小半条命就得丢下了。

走了一段路,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手里提着的篮子收进空间,又换了一身衣服,给脸上涂黑,还在脖子那里点了一颗痣,这才去了书店。

她不是来买书的,只是来这里看看有什么书,这边允许出现什么书。

不得不说这里的书齐全多了,她看中了好几本,但她没买,她要先去废品回收站先转一圈,要是那边有旧书呢,旧书除了旧了点,性价比高啊。

市里有三个废品回收站,她去了最近的那个,这比公社的大一倍不止,工作人员有两个,而且不知道刚打砸了什么地方,在进门处堆着一堆杂物,有破旧的家具、有瓷器碎片、撕裂的字画书籍等等,她看了一眼就问在另一头整理玻璃瓶的大娘:“同志,我孙子孙女上学,我想买一些旧课本和资料书,哪里有?”

大娘指了个方向:“读什么年级了,这边是小学的,那头的是初中高中的。”

这里的书分门别类了,课本归课本,杂书归杂书,报纸归报纸。

杨巧映一本本翻看,有用的留下。

别说,这里的小人书有不少是她之前没见过的,肯定要买了。

最后一看,挑出来厚厚一摞,她又去问大娘:“《数理化自学丛书》不齐,我看那一堆里还有课本,我能去那里找吗?”她指着门口处那一堆还没整理过的东西。

其实她已经凑够一整套了,但现在肯定不能这么说。

大娘上下打量了她一眼,看她确实是个乡下人,身上也没有方便夹带的地方,才点头:“可以,找好了叫我一声。”

已经分类整理的过的杨巧映不会做点什么的,但这种乱七八糟的,杨巧映没想着客气。

嗯?医书,是她用得上的,与其被烧,不如她笑纳,偷偷塞进空间。

咦,这个裂开的首饰盒有点重啊,里面是不是有夹层?带走带走。

这幅《春江花月夜》怪好看的,怎么就撕成两半了呢,最重要的画轴那里好像有东西,拿走拿走。

泥里半埋着一个裂开两半的碟子,花纹挺好看的,背后落款写着个明,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拿走吧。

……

等她挑好了去找大娘,大娘仔仔细细的翻了一遍她要买的旧物,确定没有什么不该出现的东西,这才给她开了单子:“四块五毛六,你要的多,要不要绳子?”

“要。”

离开了废品回收站,找了个没人的地方把书放空间,把痣给擦了,提着个用布盖着的篮子就去附近工厂的家属区。

她专门找那些看着面善,衣着干净整齐少补丁的大娘往前凑:“同志,我来这边探亲,不知道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刘大峰的人,我是他亲戚,听说他脚扭了,我从家带了一只鸡过来看他。”

“同志,打扰一下,你们这是不是叫文明路?我表姐娶媳妇了,我带了一些鸡蛋过来送礼。”

“同志,这是我特意给我儿子带的蜂蜜。”

“同志,你知道蓝二妮住哪吗,我是她表姨,她让我帮她做豆干,我做好了。”

“同志……”

这些人在她刚开始搭话的时候都有些反应不过来,但很快就回过味来了,立马拉着她去没人的角落“交易”。

她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纠缠,这些都是抢手货,她开价高,有的人会还价,但没有人舍得不买。

她们手里不缺钱,缺的是物资。

完事一算,到手差不多一百八十块,杨巧映就收手了,重新换回出发来市里时的那一身衣服,提着个篮子,就去了市区另一角的食品厂家属区。

她一走进那条巷子,就有人看着她这个生面孔问了:“同志,你找谁啊?”

杨巧映:“我找杨六竹,我是她妈,来看看她。”

那位大娘愣了下,然后一拍掌,热情的笑了:“原来是孙主任的亲家啊,我是孙主任家的邻居,我姓雷,我应该比妹子你长几岁,来来来,我给你领路,这个点你女儿应该在家。”一边说,一边不着痕迹的打量杨巧映,她记得孙主任这位二儿媳家里人就来过一次,这都过去好几年了,没想到突然就过来了,是不是有什么事?还是说来打秋风了?

这时候杨巧映穿着大儿媳给她做的新衣裳,看上去条件并不差,所以她也拿不准了。

“那就麻烦雷姐了。”

杨六竹嫁的人姓孙,排行第二,他下乡半年就回城接了他妈的班去食品厂工作,现在是一个会计,而他爸是食品厂的车间主任。

孙父生了三子,大儿子在供销社上班,到如今一连生了三个女儿,还没有儿子,这也是杨六竹一生下双胞胎儿子立刻就被婆家接纳的原因。

他们家条件好,住的房子不是厂里分的,而是祖产,吃的住的都比较宽裕,杨巧映去到孙家,来开门的杨六竹红光满面,配上她本就出色的外表,更吸人眼球,也怪不得孙二会扛不住她的追求在乡下和她谈对象。

听到敲门声来开门的杨六竹有些诧异:“妈?你怎么来了?”

杨巧映:“来看看你,看看我两个外孙。”

雷大娘在旁边哈哈笑着:“肯定是你妈想你们了,瞧,还给你们带了不少东西。”

杨巧映带来的竹篮上面盖着一块布,却也能看出里面满满当当,她伸手进去里面一摸,就摸出来两根新鲜的黄瓜:“都是自家种的,也不值几个钱,雷姐你拿去解解渴。”

她眼睛都笑的眯了起来:“哎哟,你这大老远的带过来,我哪好意思拿啊。”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又不是靠两条腿走过来。”

一番推据,雷大娘满意的收下了两根黄瓜,才在她们两人的注视下离开。

杨六竹不愉的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关上门:“你怎么和她搭上话的,她最喜欢占点小便宜。”

两根黄瓜是不值什么钱,但杨六竹不喜欢她,当初她刚来的时候,雷大娘没少说她闲话,她连根叶子的便宜都不想给她占。

“我走到你们巷子正要问路,她就上来问我找谁了。”要是不给两根黄瓜,她多半还不想走,还想留下来,杨巧映不想跟她撕扯,两根黄瓜给就给了,家里黄瓜长得太好了,她乐意换清闲。

杨六竹就没再说雷大娘的事:“妈,你怎么不托人带个口信就来了,家里出什么事了?”

她上下打量着杨巧映,心里松了一口气。

看来不是娘家出事,看她妈脸上气定神闲的样子和这一身她没见过的新衣服,杨六竹起了好奇心:“这一身衣服是五姐孝敬你的吗?还是二哥?”

杨巧映没有错过她眼里的计算:“你想多了,这是我运气好买到的瑕疵布,我两个外孙呢,出去玩了?”

杨六竹不信她的话,却也没当场反驳,“他们在家玩呢,小凯、小毅,你们外婆来了。”不是来打秋风,那是来做什么的?要是妈拉下脸求人,自己肯定要被大嫂取笑了。

很快屋里就出来两个长得十分相似的双胞胎,五岁,圆头圆脑,白白嫩嫩,是长辈最喜欢的有福气长相。

他们知道外婆是什么,但是没有什么印象了,他们长这么大,就跟过父母回过一次外婆家。

“外婆。”他们有礼貌的叫人,然后眼睛就放到她提着的篮子那里了。

是不是有好吃的?

杨巧映手一伸,从里面掏出来两个桃子:“这桃子是我们家后面长的,又脆又甜,你们尝尝。”

很快里面又有人出来了,是孙母,她怀里抱着还不会走路的小孙女,这是她大儿子家的三女儿,“是亲家来了,快进来坐。”

她看到人也有些诧异,心里也瞧不上二儿媳的娘家,不过就是看在自己两个大孙子的份上,她也不会在面上闹的难看:“六竹,快给你妈泡茶,把柜子里的麻花也拿出来。”

杨巧映坐下,把篮子里的东西拿出来,八个鸡蛋,六根黄瓜,两包豆角干,一包干木耳,一包晒干的豆腐条,一包烘干的小鱼小虾,一包炒黄豆,还有十几个桃子。

看起来都是农家土产,但这不年不节的拿这些上门,是有事相求?

孙母这想法在脑海里转了一圈,面上笑容有点勉强。

有事相求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不过帮不帮就要看求的是什么事了,要是求的是一份工作,那没的说,肯定帮不了,他们要是有这个本事,也不用二儿媳妇闲在家里了。

杨巧映看出来这对婆媳的担忧,很快就说明了自己的来意:“我这来一趟吧,也是之前做梦梦到两个孩子了,正好农忙过了,有时间我就过来看看他们,顺便让六竹帮她侄子打探打探消息,他啊说是对烧砖感兴趣,想学这门本事,我们家不认识这方面的师傅,就想着他六姑在市里,认识的人多,能不能帮忙牵个线。”

婆媳两个心下一松,原来就这个事啊。

杨六竹脸上笑容灿烂,她还担心她妈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要求让她下不来台呢,现在心安了,“妈,是庆居?”

庆安学了木匠,除了他之外,也就庆居年龄合适了。

“对,就是他,大丫前段时间去花绣娘那学本事了,庆居也还年轻,要是有一技傍身,以后的路那么长,指不定就能顺一点,别的不说,他要是能烧砖了,我们家慢慢的或许就能换成砖房了。”

这听起来有些好笑,但想一下可行性,杨六竹觉得不是不行,就看娘家那边的土适不适合烧砖了。

杨六竹看向孙母,她不认识这方面的人,但她婆婆有可能认识。

孙母思索了一下:“我得问问,亲家母,这事不急吧?”

杨巧映:“不急不急,有消息了,六竹你寄封信回去,我这边肯定是等不了的,明天中午有车,我就回去了,家里事多,离不得人。”

到了晚上,杨巧映见到了孙家所有人。

孙家有工作分别有孙父、孙大、孙大媳妇,孙二,孙三还在读书,孙大生的三个女儿,前面两个都已经上学了,一大家子十分热闹。

不管怎么说,孙父孙母对她这个亲家母面上是热情的,也一口答应会帮她打听,杨巧映不知道他们是会真的帮忙还是嘴上说说,私底下跟杨六竹说要是成了,就给她送两只鸡做辛苦费。

杨六竹一听,脸上顿时发光:“这事你就交给我吧,我一定尽心尽力帮庆居打听!”

晚上孙二去打地铺,她跟杨六竹、两个外孙挤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去了供销社,买了不少东西,杨六竹看的眼睛都瞪大了:娘家发了?

然后就见杨巧映拿出一个单子:“我难得来市里一趟,他们都让我帮忙带东西。”

杨六竹失望:原来如此。

看在杨巧映带来的那些土特产的面上,孙家也给了回礼:一个有瑕疵的黄桃水果罐头、两斤有点碎的饼干。

这种都是食品厂员工福利——不要票就能便宜一些买到的好东西。

看着不是很好看,却不影响吃,没有关系,外人根本买不到,杨巧映也很满意。

拿回家,杨四河看到这些东西脸上表情有些诡异:老六这回居然这么大方?还有一个水果罐头?!她之前过年回来就带了点饼干碎!

杨巧映内心:她爱脸,尤其是在她那个大嫂面前。

杨六竹回娘家带了什么她大嫂看不到,自己这回上门,拿走什么东西杨六竹大嫂不可能不清楚,要是给的少了,那不就说明自己娘家没地位?娘家没地位,她面上也不好看。

而且她很想要一份工作,她大嫂这份工作是她娘家给想的办法,她求而不得,但她大嫂没生儿子,杨六竹又得意自己一下子生了双胞胎儿子,就是这种羡慕又瞧不起的矛盾心理,让她十分在意婆家对两个儿媳妇的“公平”。

杨巧映怀疑,杨六竹之前回娘家的时候,孙母给准备的东西都是一样的,但她不想给,私吞了,这回没有她私吞的余地,她才有这个水果罐头。

这时候水果罐头可不便宜,在供销社,得要一块多呢。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