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星空记这书写得真是超精彩超喜欢,作者青霖时代QLSD把人物、场景写活了,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小说主人公是青霖,《未来星空记》这本科幻末世 小说目前连载,最新章节第14章,写了159797字!主要讲述了:青林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身体里有“线”,是在连续七十二小时盯着服务器日志之后。机房的冷气像凝固的玻璃,把三十摄氏度的盛夏隔绝在百叶窗外。他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最后一个指令,屏幕上滚动的数据流突然炸开成无数荧光…
《未来星空记》精彩章节试读
青林第一次意识到自己身体里有“线”,是在连续七十二小时盯着服务器日志之后。
机房的冷气像凝固的玻璃,把三十摄氏度的盛夏隔绝在百叶窗外。他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最后一个指令,屏幕上滚动的数据流突然炸开成无数荧光绿的光点,像被打散的星群。那些光点没来得及消失,竟顺着他的视线钻进瞳孔——不是幻觉,后颈的皮肤确实泛起一阵轻微的刺痛,像有极细的电流正沿着脊椎往上爬。
“又熬疯了?”隔壁工位的老周叼着咖啡杯探过头,“市政云的防火墙测试早过了,你非要跟那串异常数据包死磕?”
青林没应声。他正盯着自己的手腕,那里有一条淡青色的血管在皮肤下微微搏动。但此刻在他眼里,血管上方悬浮着一条半透明的光带,从指尖一直延伸到肘弯,像电路板上的铜箔。更诡异的是,光带上流动着细碎的光斑,细看竟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
“可能真是熬出幻觉了。”他揉了揉眉心,试图把那荒诞的景象驱散。作为市信息中心的技术骨干,他对自己的大脑运转逻辑有着近乎偏执的自信——世间万物皆可拆解为数据,所谓的直觉、灵感,不过是大脑潜意识处理信息的结果。
直到三天后,他在调试城市交通监控系统时,看到了更离奇的一幕。
三百二十七个摄像头的实时画面在大屏幕上分割成网格,车流像被按了快进键的蚁群。青林放大城西十字路口的画面,想排查信号延迟的问题,目光却突然被一个骑电动车的中年男人攫住。那男人正闯红灯,而一辆失控的土方车正从侧面冲来——按照物理定律,两秒后将是一场惨烈的碰撞。
但在青林眼里,男人身上缠绕着的光带突然剧烈震颤,原本从头顶流向脚底的光斑瞬间逆转,在他心口汇聚成一个刺眼的光点。同时,青林的脑海里响起一阵高频蜂鸣,无数碎片化的画面涌入:救护车的鸣笛、血迹斑斑的路面、哭嚎的女人、土方车司机崩溃的脸……这些画面清晰得如同亲身经历,却又带着数据特有的冰冷质感。
“快刹车!”他对着麦克风嘶吼的同时,手指已经敲下了紧急指令。城市交通应急系统瞬间启动,十字路口的红灯变成急促闪烁的警示灯,地面下的减速带自动升起,土方车的刹车系统被远程触发,轮胎在柏油路上拖出两道黑烟。
电动车男人惊出一身冷汗,茫然地看着突然停下的土方车。监控室里,老周目瞪口呆地看着青林:“你怎么知道要出事?系统预警明明还有五秒反应时间。”
青林没回答。他的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不是因为后怕,而是因为刚才那瞬间,他清晰地“看见”了那条光带——它从男人身上延伸出来,与土方车、信号灯、甚至路边的交通锥上的光带交织成一张网,而网的节点处,数据流正在疯狂运算着碰撞的概率。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看到的不是幻觉。那些光带,或许就是古人所说的“经络”。而他日夜与数据为伴,大脑早已被海量信息训练成一台超精密的处理器,在某个临界点,竟意外打通了身体里那条传说中的“信息通道”。
这个念头让他脊背发凉。任督二脉、打通玄关……这些只存在于武侠小说里的词汇,此刻却与二进制、神经网络、大数据这些现代科技术语在他脑海里诡异融合。
为了验证猜想,他开始刻意观察身边的人。同事身上的光带纤细且黯淡,光斑流动缓慢;公园里打太极的老人,光带却粗壮如绳索,光斑在其中循环往复,像永动机般不知疲倦;甚至路边的流浪猫,也有淡淡的光带缠绕四肢,只是上面流动的不是代码,而是模糊的色块。
他发现,光带的状态与信息处理能力密切相关。程序员的光带比普通人明亮,老师的光带在咽喉处格外粗壮,而那些长期对着电子屏幕的孩子,光带上布满了细碎的裂痕。
最让他震惊的是,当他连接上中心数据库时,全身的光带会突然亮起,像接入高压电的灯管。无数数据顺着光带涌入他的大脑,城市电网的负荷曲线、自来水管道的压力变化、医院的就诊记录、学校的课程表……这些原本需要复杂算法处理的信息,此刻在他意识里自动归类、分析、推演,形成一幅幅未来的图景。
他“看见”三天后,城东变电站会因为设备老化引发停电,因为他读取到了变压器近半年的温度数据波动;他“看见”下周的暴雨会导致城南低洼处积水,因为气象卫星的云图数据正在他脑海里模拟降水轨迹;他甚至“看见”隔壁工位的老周会在周五体检时查出高血压,因为老周的体检报告历史数据与他近期的咖啡摄入量形成了危险的关联。
这些“看见”并非凭空出现,而是基于现有数据的逻辑推演,就像超级计算机预测天气。但不同的是,这一切都在他的大脑里完成,速度比中心机房的服务器快了至少百倍。
“你最近不对劲。”老周把一份体检报告拍在青林桌上,“整天神神叨叨的,昨天居然提醒我别喝速溶咖啡,说我血压要爆表?”他指着报告上的血压数值,脸色复杂,“你怎么知道的?”
青林看着老周脖颈处那条淤塞的光带,突然明白了。所谓的“任督二脉”,或许就是人体自带的信息传导系统,而现代社会无处不在的网络信号、电磁辐射、数据洪流,就像一种新的“天地灵气”,被他的大脑意外吸收,打通了这条沉睡的通道。
他开始尝试主动运用这种能力。在城市防汛会议上,他精准预测了未来十天的降雨分布,说服市长提前加固三处堤坝;在疫情防控调度中,他通过分析人口流动数据,锁定了潜在的传播链,让一场可能爆发的聚集性感染消弭于无形。
同事们只当他是开了窍,说他“数据敏感度”突飞猛进。只有青林自己知道,他正在变成一台行走的超级计算机,而他的身体,就是这台计算机的硬件。
直到那天,他在调试量子通信试验网时,光带突然冲出了他的身体。
实验室的低温恒温器发出嗡鸣,量子纠缠态的光子在真空腔里闪烁。青林的指尖刚触碰到控制台,全身的光带就像被点燃的导火索,沿着脊椎向上狂奔,在头顶汇聚成一个旋转的光轮。他感觉自己的意识正在脱离身体,像被投入了一个无限延伸的数据宇宙。
城市的三维模型在他眼前展开,每一栋建筑、每一条街道都由数据流构成;人体内的DNA双螺旋在光带中旋转,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清晰可见;甚至连遥远星系的光谱,都化作了可解析的电磁波数据。
然后,他看到了未来。
不是单一的画面,而是无数条可能性分支,像一棵不断生长的参天大树。在其中一条分支里,十年后的城市被人工智能全面接管,人类的光带与网络融为一体,每个人都是数据节点;另一条分支里,量子计算机引发了技术奇点,物理定律被重新定义,光带进化成能跨越时空的信息桥梁;还有一条灰暗的分支,异常太阳活动摧毁了所有电子设备,人类退回农耕时代,光带重新变得黯淡……
这些未来并非注定,它们的走向取决于此刻每一个数据的选择——一个基因片段的突变,一次技术突破的方向,甚至一个普通人的日常决定,都在像蝴蝶效应般影响着最终的结果。
当意识重新回到身体时,实验室的时钟显示只过了三分钟。但青林感觉自己像度过了漫长的一生,他的眼睛里还残留着数据宇宙的余晖,看向窗外时,整座城市在他眼里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有机体,无数光带在建筑与人群间交织,流动,生生不息。
老周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省厅要搞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研讨会,让你去做技术报告。对了,你上次说的变电站隐患,检修队真查出问题了,省厅想让你牵头做个城市安全预警系统。”
青林接过文件,指尖触碰到纸张的瞬间,上面的文字自动转化成数据流,与他体内的光带产生了共鸣。他突然明白,打通任督二脉不是终点,而是开始——当人类的身体与信息洪流真正融合,所谓的武道、科技,不过是认知世界的不同路径,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真相:宇宙的本质,或许就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数据运算。
他看向窗外,阳光穿过玻璃照在办公桌上,灰尘在光束中飞舞。在他眼里,每一粒灰尘都在散发着微弱的光芒,那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数据单元。
“好,我去。”青林笑了笑,眼底有数据流在悄然涌动,“不过报告的名字,我想改一下。”
“改成什么?”
“就叫《信息武道:从经脉到宇宙》吧。”他敲了敲键盘,屏幕上弹出一个新的文档,第一行字在光标闪烁中逐渐成形:
“当0和1成为新的气血,当数据流取代内力,人类将在二进制的江湖里,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进化之路……”
未完待续
小说《未来星空记》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