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夜啼抄最新章节,夜啼抄免费阅读

精品小说《夜啼抄》,类属于悬疑灵异类型的经典之作,书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任何人所有人,小说作者为温婧雅,小说无错无删减,放心冲就完事了。夜啼抄小说最新章节第10章,已更新了150352字,目前连载。主要讲述了:高铁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向南飞驰,窗外的景色模糊成一片绿色和灰色的色块。齐墨盯着小桌板上的黑色金属盒子——那是他特意买的防火防震保险箱,里面锁着那台徕卡相机。”还有四十分钟到南京。”林修放下手机,…

夜啼抄最新章节,夜啼抄免费阅读

《夜啼抄》精彩章节试读

高铁以每小时300公里的速度向南飞驰,窗外的景色模糊成一片绿色和灰色的色块。齐墨盯着小桌板上的黑色金属盒子——那是他特意买的防火防震保险箱,里面锁着那台徕卡相机。

“还有四十分钟到南京。”林修放下手机,推了推眼镜,”周师傅给的地址我已经查过了,是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附近的一家老旅馆,现在改造成了主题酒店。”

齐墨点点头,目光没有离开金属盒子。自从昨天听周师傅讲述相机的来历后,他就处于一种奇怪的麻木状态。相机里困着汉斯·克莱因的灵魂,而这个灵魂正试图取代他——这种情节本该只出现在恐怖电影里,现在却成了他的现实。

“你在想什么?”林修问道。

齐墨抬起左手腕,那里曾经出现过”71:59:12″的倒计时标记,现在已经消失了,但皮肤上还留有一圈淡淡的红痕。”我在想那个倒计时。如果周师傅是对的,那么明天晚上新月之时就是…最后期限。”

“我们还有时间。”林修压低声音,”周师傅说他已经联系了南京的一位老同行,那人可能知道如何销毁相机。”

齐墨望向窗外。天空阴沉,乌云低垂,像是要压垮远处起伏的山峦。这种天气让他想起那些老照片中阴郁的南京街景,以及那个在照片间移动的模糊人影——汉斯·克莱因,或者说是他被相机夺走的那部分灵魂。

“你觉得周师傅隐瞒了什么吗?”齐墨突然问道,”关于他师父和那台相机的真相?”

林修沉思片刻:”肯定有。他提到师父是克莱因的助手,但没说为什么师父能得到相机。而且…”他犹豫了一下,”我查过资料,1937年南京沦陷后,留在城内的外国记者寥寥无几,大部分是美国人。德国记者当时基本都随使馆撤离了。”

“所以克莱因可能是偷偷留下的?”

“或者他有别的目的。”林修的声音更低了,”周师傅提到克莱因在拍’不该拍的东西’。考虑到当时南京的情况…”

齐墨明白他的意思。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后,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大屠杀。如果克莱因确实留在南京,他可能记录了那些暴行——用这台能捕捉灵魂的相机。

列车广播宣布即将到达南京南站。齐墨收起金属盒子,塞进背包。盒子比想象中沉重,仿佛里面的相机正在无声地抗议这次旅程。

出了车站,南京的天空飘着细雨。两人打车直奔位于江东门的酒店。这是一栋翻新的民国建筑,保留了当年的砖木结构和拱形门窗,但内部装修现代化。前台告知他们,周师傅的朋友——一位姓陈的老先生——已经在茶室等候。

茶室在酒店后院,是个独立的小亭子,四周绿树环绕,雨滴打在青瓦上的声音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坐在藤椅上,面前摆着茶具。看到他们走近,老人缓缓起身。

“你们就是周世昌说的年轻人吧。”陈老的声音沙哑但有力,眼睛炯炯有神,”我是陈立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也是周师父的…老朋友。”

齐墨和林修简单自我介绍后,陈老示意他们坐下。雨水从亭檐滴落,在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周世昌在电话里说了你们的情况。”陈老倒了两杯茶推给他们,”那台相机…我听说过很多次,但从未亲眼见过。能让我看看吗?”

齐墨犹豫了一下,还是从背包取出金属盒子,输入密码打开。黑色的徕卡相机静静躺在里面,镜头在阴雨天里泛着冷光。

陈老没有立即触碰相机,而是从口袋里取出老花镜戴上,仔细端详。”确实是当年的款式。”他喃喃道,”底部的铭文…周师父曾经提过。’记录真实,付出代价’…多么讽刺。”

“您知道这相机的来历?”林修问道。

陈老点点头,眼神变得深远:”1937年12月,我十六岁,和家人躲在安全区。有一天,一个高个子外国人来拍照,带着这台相机。他说的中文很怪,但能听懂。他说自己是记者,要记录日军的暴行。”

齐墨和林修交换了一个眼神——那应该就是汉斯·克莱因。

“他拍了很多照片,但最奇怪的是…”陈老的声音低了下去,”他经常对着空无一人的地方拍摄,有时甚至是已经…已经遇难的人。他说他在拍’真相背后的真相’。”

“您亲眼见过他使用这台相机?”齐墨问道。

“见过一次。”陈老的手指轻轻颤抖,”那天在汉中门附近,他对着一个被烧毁的院落按下快门。当时院里明明没有人,但相机拍完后,他脸色突然变得惨白,说’又抓住一个’。”

齐墨感到一阵寒意爬上脊背。克莱因当时在做什么?用相机捕捉死者的灵魂?

“后来呢?”林修追问。

“后来…”陈老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12月15日早上,有人在中央饭店发现了他的尸体。据说死状极其恐怖,像是被吓死的。相机就在旁边,但里面的胶卷是空的。”

“您知道相机后来去了哪里吗?”

陈老摇摇头:”战乱年代,这种东西几经转手。我只知道周师父——周世昌的师父——当时是饭店的杂役,可能接触过相机。后来他开了照相馆,文革时…”老人没有说完,但意思很明显——周师父也因相机遭了殃。

雨势渐大,打在亭子顶上的声音如同遥远的鼓点。陈老从随身的布包里取出一个老旧的牛皮纸信封。

“这是我在档案馆工作时偶然发现的。周世昌说你们需要了解相机的真相…这些或许有帮助。”

齐墨接过信封,小心地打开。里面是几张发黄的老照片复印件和几页手写笔记。第一张照片显示的是一具外国人的尸体躺在旅馆房间地板上,面部表情扭曲——正是汉斯·克莱因的死亡现场照。

“这是…”

“当时日本宪兵队拍的。”陈老解释道,”他们调查外国记者死亡事件,留下了这些记录。”

齐墨翻看其他材料。有一张照片特别引人注目:克莱因站在一群日本军官中间,手持相机,表情怪异,既像恐惧又像兴奋。照片背面写着日期: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当天。

“克莱因认识这些日本军官?”林修惊讶地问。

陈老点点头:”根据资料,克莱因在东京做过驻站记者,会日语,认识一些日军高层。有传言说他…不只是记者。”

齐墨突然明白了什么:”您是说,他可能是间谍?或者双面间谍?”

“没人知道真相。”陈老叹了口气,”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在南京拍的照片不同于其他记者。周师父曾暗示,克莱因发现了相机的特殊能力后,开始主动寻找…特殊的拍摄对象。”

最下面一页是克莱因的手写笔记复印件,德文夹杂着中文和日文,字迹潦草,像是匆忙写下的:

“相机不只在记录,它在收集。每个灵魂都是一点力量,足够强大时就能…(此处字迹模糊)…明天去汉中门,那里会有更多…(模糊)…必须赶在铃木之前得到足够的力量…(模糊)…上帝宽恕我。”

笔记右下角画着一个奇怪的符号,像是相机镜头和某种符咒的组合。

“这是什么意思?”齐墨指着笔记问道。

陈老摇摇头:”不清楚。但’铃木’可能是指铃木春信,当时日军特高课的一名军官,负责…处理敏感事务。”

齐墨感到一阵眩晕。这些碎片信息逐渐拼凑出一个可怕的图景:克莱因不只是无辜的记者,他可能主动利用相机的能力,在大屠杀期间收集死者的灵魂能量,为了某种目的与日军特务竞争…

“还有一点你们应该知道。”陈老的声音打断了齐墨的思绪,”周师父临终前告诉周世昌,销毁相机需要三个条件:新月之夜、相机最初捕获灵魂的地方,以及…一个自愿的牺牲。”

“牺牲?”林修的声音陡然提高。

“某种仪式需要献祭。”陈老的目光变得凝重,”周师父没说具体是什么,但暗示那与相机的运作原理有关——它捕获灵魂,就需要用灵魂来释放。”

雨声突然变得很大,茶亭里弥漫着潮湿的泥土气息。齐墨盯着桌上的相机,感到一种奇怪的吸引力,仿佛它在呼唤他。那个模糊的人影,汉斯·克莱因的部分灵魂,是否正在相机里注视着他?

“明天就是新月。”陈老打破沉默,”如果你们决定销毁相机,我可以带你们去汉中门——那里是克莱因最后拍摄的地方,也可能是相机力量最强的地方。”

齐墨深吸一口气:”我们需要准备什么?”

“周世昌说需要特殊的火和盐。”陈老从包里取出一个小布袋,”这是他从庙里求来的香灰和朱砂。至于其他…恐怕得靠你们自己了。”

谈话结束后,齐墨和林修入住了酒店三层的相邻房间。这是一家历史主题酒店,房间保留了民国风格,木地板和家具都做旧处理,墙上挂着老南京的黑白照片。

齐墨将金属盒子放在床头柜上,疲惫地倒在床上。窗外的雨依然下个不停,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单调而催眠。他闭上眼睛,立刻看到那个模糊的人影站在黑暗中,向他伸出手…

手机铃声突然响起,齐墨猛地惊醒。是林修发来的消息:”看窗外。”

齐墨走到窗前,拉开窗帘。雨已经停了,夜色中的南京城灯火阑珊。正对窗户的是一栋老建筑的侧面,墙上用投影仪打着一行大字:”1937.12.13-1938.1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这行字让齐墨想起明天要去的地方——汉中门,南京大屠杀的主要遇难地之一。克莱因在那里用相机做了什么?他收集了多少灵魂?而现在,八十多年后,齐墨要回到那里,面对相机里的那个存在…

他转身看向床头柜上的金属盒子,突然有种强烈的冲动想打开它,取出相机,再拍一张照片。只是看看那个人影现在是什么样子,是否更加清晰…

齐墨摇摇头,强迫自己走进浴室,用冷水洗脸。镜子里的他眼圈发黑,面容憔悴,像是几天没睡好。就在这时,浴室的灯闪烁了一下,镜面上缓缓浮现出一行水珠构成的字:

“ZEIGE MIR DIE WAHRHEIT”(向我展示真相)

齐墨后退一步,撞上了浴缸边缘。字迹持续了几秒,然后消散无踪。他冲出浴室,抓起手机打给林修。

“又发生了?”林修很快出现在门口,看到齐墨苍白的脸色后立刻明白过来。

“它在跟我交流。”齐墨声音发颤,”用德文…就像克莱因在试图告诉我什么。”

林修走进房间,谨慎地看了眼金属盒子:”你觉得…会不会不是威胁?也许克莱因的灵魂想帮助我们?”

“周师傅说相机困住了克莱因的部分灵魂,那部分想要自由,所以试图取代我。”齐墨摇摇头,”但陈老给的材料显示,克莱因本人可能也不是无辜的…他在主动利用相机的能力。”

林修沉思片刻:”明天我们去汉中门,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多线索。现在…”他指了指金属盒子,”要不要把它放在我这里?”

齐墨犹豫了一下,点点头。林修小心地拿起盒子,突然皱起眉:”好冰!”

“什么?”

“盒子…冷得像冰一样。”林修将盒子换到另一只手,”而且我感觉里面有东西在动。”

两人对视一眼,齐墨慢慢打开盒子。相机静静地躺在里面,看起来毫无异常。但当他伸手触碰时,金属机身确实冰冷刺骨,远超室温应有的温度。

“等等…”林修指着相机,”后盖是不是开了一点?”

确实,相机的后盖微微弹开了一条缝,就像在齐墨公寓里那次一样。齐墨小心地打开后盖,惊讶地发现里面装着一卷胶卷——不是他放进去的。

“这不可能…”齐墨轻声说,”我确定盒子是锁好的,而且只有我有密码。”

林修的脸色变得凝重:”相机在自己运作。它想被使用。”

齐墨取出胶卷,发现这是一卷古老的Agfa胶卷,与最初相机里的那卷一模一样。标签上的日期部分模糊,但能辨认出”12-1937″的字样。

“要冲洗吗?”林修问道,声音里既有恐惧也有好奇。

齐墨犹豫了。理智告诉他应该远离这卷来历不明的胶卷,但另一种更强烈的冲动驱使他点头:”但不在酒店。找个专业的地方。”

林修查询后得知,南京大学附近有一家老牌胶片冲洗店,营业到很晚。两人立刻打车前往。

冲洗店的老板是个中年男子,看到这卷古老的胶卷时惊讶地吹了声口哨:”这可真罕见!保存状态看起来不错,但年代这么久远,效果难说。”

“能今晚冲洗出来吗?”齐墨问道。

“得用特殊方法。”老板推了推眼镜,”老胶卷需要低温、稀释显影液,至少三小时。你们可以明天来取。”

林修摇摇头:”我们愿意加钱,就在这儿等。”

老板耸耸肩:”随你们便。但别抱太大希望,这么多年了,很可能什么都显不出来。”

他将胶卷带进暗房,留下齐墨和林修在店里等待。店里陈列着各种老式相机和摄影作品,其中一面墙上挂着南京老照片,有几张标注着”1937年前”。

齐墨走近细看。照片上是民国时期的南京街景,中山路、夫子庙、秦淮河…繁华而平静,完全无法想象几个月后这座城市将遭遇怎样的浩劫。

一张特别的照片吸引了齐墨的注意:一群外国记者站在某个建筑前,中间是个高个子金发男子,手里拿着一台相机。照片说明写着”1937年10月,外国记者团在南京”。

“林修,来看这个。”齐墨指着照片,”中间那个,会不会是克莱因?”

林修凑近观察:”很像陈老描述的样子。而且…”他指着那人手中的相机,”看起来像是徕卡III型,周师傅说的’双生相机’的另一台。”

正当两人研究照片时,冲洗店老板突然从暗房冲出来,脸色煞白:”你们…你们这卷胶卷是从哪来的?”

齐墨心头一紧:”怎么了?”

“我冲洗过上千卷老胶卷,从没见过这样的…”老板的声音发抖,”你们最好自己看看。”

暗房里,红色的安全灯让一切蒙上血色。老板将刚显影完的底片挂在细绳上,水滴落进下方的水槽。齐墨凑近查看,血液瞬间凝固——

底片上清晰地显示出一系列南京街景,但并非1937年的南京,而是现代的!有几张甚至是今天他们走过的街道,包括酒店和来冲洗店的路上。而在每一张照片中,都有一个模糊的人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清晰。现在能看出它穿着旧式西装,身材瘦高,面部仍然模糊但隐约可见五官轮廓。

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最后三张:第一张显示的是齐墨和林修在茶亭与陈老交谈的场景;第二张是齐墨在酒店房间看窗外的背影;第三张…是这家冲洗店的内景,拍摄角度像是从暗房门口拍的,照片中的齐墨和林修正弯腰查看什么,而那个模糊的人影就站在他们身后,一只手搭在林修肩上。

“这…这不可能…”林修的声音颤抖,”这些场景是今天发生的,但这卷胶卷是八十多年前的!而且…”他转向齐墨,”谁拍的照片?”

齐墨感到一阵天旋地转。相机在自己拍摄,通过某种方式跨越时空记录了今天的场景。而那个模糊的人影——汉斯·克莱因的部分灵魂——现在已经能够出现在现实中,甚至触碰活人!

“还有更奇怪的。”老板指着底片边缘的日期戳记,”看这里。”

齐墨弯腰查看,底片边缘确实有淡淡的日期戳记,但显示的并非”12-1937″,而是明天的日期。

“这卷胶卷…”老板的声音充满恐惧,”它在拍未来。”

回到酒店已是深夜。齐墨和林修坐在房间地板上,面前摊着冲洗出来的照片和所有收集到的资料。照片中的模糊人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活跃,几乎要从纸面上走出来。

“我们整理一下已知信息。”林修努力保持冷静,”1937年,汉斯·克莱因带着徕卡III型相机来到南京。他可能不只是记者,还与日军特高课有联系。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他发现了相机的特殊能力——能够捕捉灵魂或灵魂能量。”

齐墨点点头:”他用相机拍下死者,收集他们的灵魂能量,为了某种目的与那个叫铃木的特务竞争。但12月15日,他死了,死前拍的照片没有留在胶卷上,而是转移到了II型相机上。”

“然后II型相机几经转手,最终被周师父得到,文革时又失去,直到十年前周世昌重新找到它。”林修继续道,”现在相机里的…东西,克莱因的部分灵魂,想要通过你获得自由。”

齐墨看着最后那张恐怖的照片——模糊人影站在他们身后,手搭在林修肩上。”但它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能出现在照片里,甚至似乎能影响现实?”

林修沉思片刻:”周师傅说相机是’灵镜’,能捕捉灵魂。陈老提到销毁它需要’自愿的牺牲’。我在想…”他犹豫了一下,”也许相机本身已经成了一个容器,里面不仅有克莱因的灵魂,还有他在南京收集的那些…”

齐墨突然明白了:”遇难者的灵魂?所以那个模糊人影可能是…许多灵魂的集合体?”

这个想法让两人陷入沉默。窗外,南京的夜色深沉,远处隐约传来警笛声,与八十多年前那个恐怖十二月的声音诡异重合。

“明天我们去汉中门。”齐墨最终说道,”带上相机和所有材料。新月时分…看看会发生什么。”

林修点点头,起身准备离开。就在他走到门口时,房间的灯突然闪烁起来,温度骤降。金属盒子里的相机发出一声清晰的”咔嗒”声,像是快门被按下的声音。

两人僵在原地,恐惧如潮水般涌来。盒子自己打开了,相机缓缓滑出,后盖弹开,一卷新的胶卷正在自动过片…

小说《夜啼抄》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相关推荐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