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鹏,程万里小说阅读,鹏,程万里完结版

鹏,程万里

作者:都市墨者

字数:109462字

2025-07-31 22:55:08 连载

简介

鹏,程万里》是一本引人入胜的都市种田小说,作者“都市墨者”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本书的主角张鹏林晓雅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热爱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

鹏,程万里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香港中环的摩天大楼在夏日阳光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张鹏站在摩根士丹利亚太总部大楼前,整了整借来的阿玛尼西装领带——这是陈教授坚持让他买的”战袍”。

“记住,”临行前陈教授叮嘱他,”投行不只是分析数字,更是读懂人心。”

电梯直达42层,前台的接待员扫了眼张鹏的实习证,递给他一张门禁卡:”杨总让你到了直接去会议室,晨会已经开始了。”

张鹏轻手轻脚地推开会议室的门,二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转过来。长桌尽头,一个两鬓微白的中年男子微微颔首:”张鹏?我是杨志明。找个位置坐下吧。”

这是张鹏第一次见到传说中的杨总——摩根士丹利亚太区副总裁,香港金融界的风云人物。他挤到唯一空着的角落座位,旁边的女生递给他一份文件,小声说:”正在讨论吉利收购沃尔沃的后续策略,跟紧点。”

接下来的一小时,张鹏仿佛在听天书。各种专业术语——LBO、EBITDA乘数、协同效应——像子弹一样在会议室里飞来飞去。他拼命记笔记,手心渗出汗水,浸湿了纸张边缘。

晨会结束,杨总指了指张鹏:”你,跟我来。”

办公室的落地窗俯瞰整个维多利亚港,杨总倒了两杯咖啡:”陈国豪说你是个天才,让我看看成色如何。”他推过来一份文件,”这是一家内地光伏企业的财报,给你一小时,找出三个关键问题。”

张鹏深吸一口气,翻开文件。前二十分钟,他逐行扫描数字,标记异常项目;接下来二十分钟,他对比了行业平均水平和竞争对手数据;最后二十分钟,他写下结论。

“第一,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远高于行业平均,显示现金流管理糟糕;第二,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异常高,有利润操纵嫌疑;第三,子公司间交易定价不合理,可能存在转移定价避税。”

杨总眉毛微微上扬:”有点意思。知道为什么选光伏企业吗?”

张鹏摇头。

“因为十年前,我犯过一个错误。”杨总望向窗外,”低估了政策风险,差点让公司亏掉两亿美元。技术分析只是基本功,理解风险才是金融的本质。”

他站起身:”今天你跟Jessica团队,负责复印文件。”

就这样,张鹏开始了他的投行实习生涯。头三天,他确实只做了些跑腿打杂的工作——复印、装订、送咖啡。但他从不抱怨,每次都会快速完成交代的任务,然后静静观察同事们的工作方式。

周五下午,办公室里突然骚动起来。一家原本计划IPO的医药公司临时变更决定,寻求私募融资,需要连夜准备新的估值方案。

“所有人取消周末计划!”团队主管Jessica拍着手喊道,”张鹏,你去买二十份晚餐回来,记得开发票。”

当张鹏抱着两大袋外卖回来时,会议室已经变成了作战室。白板上写满了数字,分析师们对着电脑疯狂敲击。他默默分发食物,然后站在角落观察。

“那个实习生!”Jessica突然指着他,”你不是数学很好吗?过来帮Tom核对这个DCF模型。”

张鹏立刻凑到Tom的电脑前。那是一个复杂的现金流折现模型,但有几个参数设置明显不合理。他小心翼翼地指出问题,Tom却烦躁地挥手:”菜鸟别指手画脚,按行业标准来!”

凌晨两点,大部分人都已精疲力竭。Jessica审阅完最终报告,皱起眉头:”这个估值区间太宽了,客户不会买账的。”

会议室鸦雀无声。张鹏鼓起勇气举起手:”我…我有个想法。”

所有人的目光像聚光灯一样打在他身上。Jessica叹了口气:”说吧,新人。”

“如果我们把研发管线按阶段拆分估值,而不是整体乘数,区间可以缩小30%。”张鹏快速画了个示意图,”而且更能反映各项目的风险差异。”

Jessica盯着他的草图看了半晌,突然转向团队:”按他说的重做!”

第二天中午,修改后的报告获得客户高度认可。Jessica破天荒地拍了拍张鹏的肩膀:”不错嘛,菜鸟。下周你跟我去客户会议。”

周末,张鹏本该好好休息,但他却跑到港大图书馆,借了十本关于医药行业分析和风险投资的书籍。他知道,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周一客户会议上,张鹏安静地坐在角落做笔记。当客户问到一个关于创新药审批流程的问题时,Jessica一时语塞。张鹏轻声补充了最新FDA政策变化的影响,解了围。

会后,杨总突然出现在电梯口:”听说你表现不错。从明天起,你直接跟我。”

就这样,张鹏跳过了实习生的常规路径,直接进入核心团队。杨总给他的第一个任务是研究一家新加坡科技公司的并购案。

“这家公司有区块链专利,但我不懂技术。”杨总坦率地说,”你去搞清楚值不值得收购。”

张鹏立刻想到了王志远。一通FaceTime后,王志远同意帮忙分析技术部分。两人熬了三个通宵,最终得出结论:专利确实有创新,但应用场景有限,除非买家有特定需求,否则不值要价。

杨总对报告很满意:”大多数分析师只会说’买’或’不买’,你给出了第三条路——选择性收购部分专利。这很有价值。”

七月中旬,张鹏已经习惯了投行的高压节奏。每天工作16小时成为常态,但他乐在其中。直到一个意外打破了这个节奏。

凌晨三点,张鹏正在整理一份并购协议,手机突然震动。是林晓雅的视频通话请求。他赶紧跑到消防通道接听。

屏幕上的林晓雅脸色苍白,眼睛红肿,背景看起来像是校园图书馆。

“张鹏…”她的声音有些发抖,”我…我家出事了。”

“怎么了?”张鹏的心猛地揪紧。

“我爸被调查了…公司资金链断裂…我可能要休学…”信号突然变差,林晓雅的声音断断续续,”有人在做空我们…杨…小心杨…”

通话突然中断。张鹏回拨数次都无法接通。他立刻上网搜索”林氏集团”,最新消息让他倒吸一口冷气:《华东林氏集团陷财务丑闻,董事长林志远接受调查》。

接下来的几天,张鹏试图联系林晓雅,但她的电话始终无人接听。周三下午,他偶然在杨总办公室外听到一段对话。

“…林氏集团这块肥肉终于要落到我们嘴里了。”一个陌生的男声说道。

杨总回答:”做空报告准备好了吗?时机很重要…”

张鹏的心跳骤然加速。他轻手轻脚地离开,脑海中闪过林晓雅的警告:”小心杨…”难道杨志明就是林家危机的幕后黑手?

第二天,杨总突然安排张鹏参与一个重要项目——评估一家内地教育集团的IPO可行性。团队里有位高级分析师Mark,是出了名的难相处。

“实习生就好好做表格,别乱提意见。”第一次会议,Mark就给了张鹏一个下马威。

张鹏默默忍受,但在分析学生留存率数据时,他发现Mark的方法有严重缺陷——忽略了地区经济差异的影响。犹豫再三,他还是在一对一讨论时向杨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意思的观点。”杨总若有所思,”但你知道挑战senior analyst意味着什么吗?”

张鹏直视他的眼睛:”意味着我可能得罪人,但如果我不说,公司可能给出错误建议。”

杨总突然笑了:”这正是我欣赏你的地方。去做你的分析吧,我支持你。”

张鹏的新模型确实更精准,但也彻底惹恼了Mark。报告提交前一天,Mark”不小心”删除了张鹏电脑里的关键文件。

“哎呀,太不小心了。”Mark假惺惺地道歉,”不过你有备份吧?”

张鹏咬紧牙关。没有备份,但他记得核心数据和逻辑。通宵重做后,他不仅复原了报告,还增加了敏感性分析。最终,杨总采用了张鹏的版本,Mark的脸色难看得像吞了只苍蝇。

八月初,林氏集团的新闻愈演愈烈。各种负面报道层出不穷,股价暴跌。张鹏心急如焚,却无能为力。一次加班深夜,他偶然在杨总办公室看到一份标有”林氏集团”的文件夹。趁四下无人,他快速翻看,发现里面竟是一份详细的做空计划。

“找什么呢?”杨总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

张鹏浑身一僵,慢慢转身。杨总站在门口,表情难以捉摸。

“我…”张鹏急中生智,”我想请教您对林氏集团危机的看法。这家公司和我有些渊源。”

杨总眯起眼睛,良久,示意他坐下:”你知道什么是distressed asset吗?”

“困境资产,指因财务危机被低估的优质资产。”

“没错。”杨总倒了杯威士忌,”林氏集团的核心业务很健康,只是被短期流动性危机拖累。这时候买入,就像捡黄金。”

“所以…您是在帮他们?”张鹏小心翼翼地问。

杨总笑了:”商业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做空是为了低价买入,林志远得到资金周转,双赢。”

这个解释与张鹏偷看到的文件内容并不完全吻合,但他识趣地没有追问。临走时,杨总突然说:”对了,下周你跟我去上海出差,见林氏集团的人。”

张鹏的心跳漏了一拍:”我可以知道具体议程吗?”

“当然。”杨总抿了口酒,”我们要讨论收购他们旗下的一家科技公司——正好是你擅长的领域。”

回到公寓,张鹏辗转难眠。杨总到底是林家的救星还是秃鹫?林晓雅为何失联?他该不该在即将到来的会面中透露自己与林家的关系?

第二天一早,他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不要相信杨。我没事,暂时不能联系。专心你的实习。——YL”

张鹏盯着那条短信看了许久,最终决定按兵不动。不管杨总动机如何,这次上海之行都是他了解真相的机会。

实习的最后一周,张鹏参与了一个极具争议的项目——帮一家烟草公司融资开发”健康电子烟”。团队多数人认为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只有张鹏提出异议。

“从长期看,这可能损害公司声誉。”他在会议上直言,”而且各国监管政策正在收紧。”

Mark冷笑:”道德不能当饭吃。客户愿意付高额佣金,这就够了。”

张鹏看向杨总,后者若有所思:”张鹏说得有道理。我们可以接,但必须提高风险溢价,并设置更严格的免责条款。”

会后,杨总单独留下张鹏:”知道为什么我采纳你的建议吗?”

张鹏摇头。

“因为好的banker不仅要会赚钱,还要懂得规避看不见的风险。”杨总意味深长地说,”记住,在这个行业,最危险的不是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实习结束那天,杨总递给张鹏一个信封:”里面有全职offer和我的私人联系方式。毕业后随时欢迎你来。”

信封里还有一张便条:”你的敏锐和原则让我印象深刻。保持这种平衡,你会走得很远。”

回港大的渡轮上,张鹏望着维多利亚港的夜景,思绪万千。这两个月,他见识了金融世界的辉煌与阴暗,也第一次直面商业道德的两难抉择。但最让他牵挂的,还是林晓雅和那个未解的谜团。

翻开日记本,他写下新的感悟:”金融的本质是风险定价,而人生的本质是选择承担哪些风险。上海之行,或许就是我的下一个风险点。”

远处,一轮红日缓缓沉入海平面,将天空染成血色。张鹏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