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第3章

调研出发前一天,宁远接到沈若初的电话:”计划有变,先去永林县。你老家发洪水了!”

宁远心里”咯噔”一下。永林县正是清溪镇所在的县,那里有他工作过的乡镇,熟悉的同事,还有生活在那里的乡亲们。

“什么时候的事?严重吗?”他急忙问。

“昨晚开始的暴雨,乌江水位暴涨,永林县多个乡镇受灾。”沈若初语速很快,”省里已经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我们调研组改为抗洪救灾工作组,一小时后出发!”

宁远立刻收拾行李,特意带上雨靴和手电筒——基层经验告诉他,这些在灾区最实用。出门前,他试着联系清溪镇的同事,但电话已经打不通,想必通讯中断了。

省政府大院前,三辆越野车已经发动。张主任正在分配任务,看到宁远来了,立刻招手:”小宁,你熟悉永林县情况,跟第一车走,路上给我们介绍当地地理和人员分布!”

宁远点点头,看到沈若初已经在第一辆车上。她今天穿了件防水外套和运动裤,头发扎成马尾,看起来干练利落。

车队冒雨出发。一路上,宁远详细介绍了永林县的地形特点、河流分布和乡镇位置,特别强调了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内涝和山体滑坡。

“清溪镇最危险的是柳树村和河口村,一个在山边,一个在河畔。”宁远指着地图说,”我离开时,柳树村还在搞危房改造,不知道完工没有。”

沈若初认真记录着,不时提问。张主任则通过电话与前方保持联系,获取最新灾情。

进入永林县境,雨更大了。道路积水严重,部分路段已经封闭。车队不得不绕行乡间小路,颠簸前行。越靠近清溪镇,宁远的心揪得越紧——沿途看到的农田几乎全部被淹,不少房屋浸泡在水中。

“最新消息,”张主任放下电话,面色凝重,”清溪镇部分区域水深已达两米,柳树村发生山体滑坡,有人员被困!”

宁远握紧了拳头。柳树村——那个他曾经调解过土地纠纷的村子,那些朴实的村民…

“张主任,”宁远转过身,”我请求直接去柳树村!我在那里工作过,熟悉地形和人员分布,可以协助救援!”

张主任与沈若初交换了一个眼神,点头同意:”好,但一定要注意安全!沈若初,你和小宁一起去,带上卫星电话,随时汇报!”

在距离清溪镇五公里处,车队分头行动。宁远和沈若初换乘一辆当地政府的越野车,由熟悉小路的老司机带路,向柳树村挺进。

“别太担心,”车上,沈若初轻声安慰宁远,”当地肯定已经组织救援了。”

宁远紧盯着窗外:”柳树村大多是老人和孩子,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了…”

道路越来越泥泞,最终车辆无法前行。两人下车穿上雨衣,深一脚浅一脚地向村子走去。远处传来轰隆声,不是雷声,而是山石滚落的声音。

“滑坡还在继续!”宁远心头一紧,加快脚步。

接近村口,眼前的景象让两人倒吸一口凉气——半边山体已经坍塌,泥石流冲毁了十几栋房屋,救援人员正在废墟中搜寻幸存者。

“宁远?!”一个满身泥水的人影跑过来,竟是清溪镇的陈志国主任,”你怎么来了?”

“陈主任!”宁远抓住老上司的手,”省里工作组,来支援的!现在情况怎么样?”

“已经救出二十多人,还有五户人家失联…”陈志国声音嘶哑,”最麻烦的是村小学,有十几个孩子和两位老师被困在里面,救援队尝试了几次都进不去…”

宁远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心沉到谷底——小学位于滑坡区边缘,此刻被泥石流半掩埋,唯一的通道被倒下的树木和碎石堵死,大型机械一时难以进入。

“我知道一条小路!”宁远突然想起,”去年走访时发现的,可以从后山绕过去!”

陈志国摇摇头:”太危险了,后山也在滑坡!”

“但那是唯一能快速接近学校的路!”宁远坚持,”我和沈若初先去探路,如果可以,再带专业救援人员过去!”

沈若初立刻表态:”我同意宁远的方案,时间就是生命!”

陈志国犹豫片刻,终于点头:”一定要小心!我派两个熟悉地形的民兵跟你们一起!”

五人小队沿着泥泞的山路艰难前行。雨水打在脸上生疼,脚下不时打滑。宁远走在最前面,凭着记忆寻找那条几乎被杂草掩盖的小路。

“这边!”他拨开灌木,露出一条狭窄的通道,”小心,路很滑!”

经过半小时的跋涉,他们终于绕到了学校后方。从这里可以看到,教学楼的一角已经坍塌,但主体结构还算完好,隐约能听到孩子的哭声。

“孩子们还活着!”沈若初激动地说。

宁远仔细观察地形:”我们可以从这里下去,但需要绳索固定。”

民兵拿出随身携带的绳索,固定在几棵大树上。宁远第一个滑下去,沈若初紧随其后。当他们终于到达学校后墙时,发现窗户被铁栅栏封住,无法直接进入。

“去找前门!”宁远喊道。

绕到正门,景象更加触目惊心——整个前院被泥石流填满,大门被堵得严严实实。但透过门缝,能看到里面晃动的手电光。

“里面有人!”沈若初拍打大门,”我们是救援队的!”

一个颤抖的声音回应:”门被卡死了,打不开!孩子们都在二楼,楼梯塌了,下不来!”

宁远迅速评估形势:”沈若初,你留在这里安抚他们。我去看看能不能从别处进去!”

他带着两个民兵绕到侧面,发现一楼窗户虽然被栅栏封住,但有一处栅栏已经松动。三人合力,终于掰开一个足够成人通过的缝隙。

“我进去!”宁远不容拒绝地说,接过民兵递来的救援绳和手电筒,钻了进去。

室内一片狼藉,积水没到膝盖。宁远摸索着找到楼梯——果然已经坍塌,只剩几根钢筋还连着。

“孩子们!”他朝楼上喊道,”我是镇政府的小宁,来救你们了!”

“宁叔叔!”几个熟悉的声音回应道。宁远心头一热,是那些他曾经去学校普法时认识的孩子们!

“听我说,我要把绳子扔上去,你们能接住吗?”

在几次尝试后,绳子终于被楼上的老师固定好。宁远试了试承重,开始攀爬。钢筋扎手,泥水打滑,但他咬牙坚持,终于爬上了二楼。

眼前的景象让他鼻子一酸——十几个孩子挤在角落里,两位老师用身体护着他们。最小的孩子才六七岁,吓得直哭。

“宁叔叔来了,没事了!”一个稍大的男孩喊道,正是柳树村老张家的孙子。

宁远迅速检查了每个人的伤势,幸好大多是轻伤。他组织年龄大的孩子先顺着绳子滑下去,由外面的民兵接应。年龄小的则由他和老师一个个抱下去。

当最后一个孩子安全落地时,教学楼突然发出一声可怕的断裂声——又一部分屋顶坍塌了!

“快走!”宁远大喊,推着大家向安全地带撤离。

所有人刚刚撤到安全距离,教学楼就在他们眼前轰然倒塌。孩子们哭成一团,老师们也泪流满面。宁远双腿发软,但强撑着安抚大家:”没事了,都安全了…”

沈若初带着救援队赶来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幕:宁远浑身泥水,手臂被划破了好几处,却还在轻声安慰着受惊的孩子们。她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当晚,在临时安置点,宁远和沈若初协助当地干部统计受灾情况、分配救灾物资,忙到深夜。沈若初用卫星电话向省里汇报了柳树村的救援情况,特别提到了宁远的关键作用。

“张主任说省领导很重视这次救灾,你的表现会被记入考核。”挂断电话,沈若初对宁远说。

宁远摇摇头:”我只做了该做的。柳树村…就像我的第二个家。”

沈若初看着他疲惫但坚毅的侧脸,突然说:”宁远,我为我父亲试探你的事道歉。现在我知道了,你根本不需要任何关系背景…你就是最好的自己。”

宁远转头看她,两人目光在昏暗的灯光下交汇。他想说什么,却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

“宁远!”陈志国跑过来,脸上带着罕见的激动,”刚接到县里通知,省委沈书记明天要来视察灾情,点名要听你汇报柳树村救援情况!”

宁远和沈若初同时愣住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两人都意识到——宁远的表现,已经引起了最高层的注意。而这,或许将彻底改变他的命运轨迹。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