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非常火的年代小说重生1978:逆风翻盘讲述了许晚晴之间一系列的故事,大神作者肉肉小迷糊对内容描写跌宕起伏,故事情节为这部作品增色不少,《重生1978:逆风翻盘》以91208字最新章节第10章的完结状态呈现给大家,希望大家也喜欢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984年3月,深圳的空气中弥漫着海腥味和水泥灰的味道。许晚晴站在罗湖火车站破旧的月台上,紧了紧身上单薄的外套。南方的春天来得早,潮湿的海风已经带着暖意,但她还是感到一阵寒意从脚底升起。”许总!这边!…
《重生1978:逆风翻盘》精彩章节试读
1984年3月,深圳的空气中弥漫着海腥味和水泥灰的味道。许晚晴站在罗湖火车站破旧的月台上,紧了紧身上单薄的外套。南方的春天来得早,潮湿的海风已经带着暖意,但她还是感到一阵寒意从脚底升起。
“许总!这边!”一个穿着花衬衫、戴着金链子的年轻男子在人群中挥舞着手臂。
许晚晴拖着两个沉重的行李箱挤过去,箱子里面装着她全部的家当——几件换洗衣服、大学笔记、计算器样品,还有陈默送的那块怀表。
“你是小李?林老板派来的?”许晚晴打量着这个最多二十出头的小伙子。
“对对对,我叫李志强,林总让我来接您。”小李殷勤地接过行李,领着她往站外走,”车就在前面。”
所谓的”车”是一辆破旧的三轮摩托车,车斗里堆满了电子元件和包装箱。小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公司刚起步,条件有限…”
“没关系。”许晚晴利落地翻上车斗,”走吧。”
三轮摩托突突地行驶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两旁是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和高低错落的铁皮屋。远处,几栋刚刚封顶的高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许晚晴眯起眼睛,这就是1984年的深圳——一片正在苏醒的土地,处处充满粗粝的生机。
“到了!”小李在一个挂着”华远商贸”牌子的铁皮房前刹住车。
许晚晴跳下车,打量着这个不足二十平米的”公司总部”:一张旧办公桌,两把椅子,一个铁皮文件柜,角落里堆满了电子元件。墙上贴着几张港台明星日历和手写的价目表。
“许小姐!欢迎欢迎!”林世诚从里间快步走出,热情地握住她的手,”路上辛苦了!”
林世诚四十出头,身材微胖,穿着时髦的条纹衬衫和喇叭裤,手腕上的金表闪闪发光。他说话时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缝,像极了许晚晴前世打过交道的那些港商。
“林老板客气了。”许晚晴微笑着与他握手,”以后还请多关照。”
“哎呀,别叫老板,叫老林就行!”林世诚爽朗地笑着,转头对小李说,”去给许小姐买瓶汽水!要冰的!”
林世诚带许晚晴参观了”公司”——其实就是一间大通间隔成的办公室和仓库。三个年轻员工正在清点刚到货的电子元件。
“这些都是香港过来的,日本产的电容电阻。”林世诚骄傲地介绍,”现在特区建设需要大量电子元件,我们做转手贸易,利润可观!”
许晚晴拿起一个电容看了看,标价是进货价的三倍:”销路怎么样?”
“供不应求!”林世诚压低声音,”不过现在竞争也激烈了。许小姐是北大高材生,见多识广,看看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许晚晴没有立即回答。她走到窗前,望着外面尘土飞扬的街道。前世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1984年的深圳,电子产业刚刚起步,但很快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贸易固然赚钱,但真正的机会在于…
“我们可以自己做产品。”她突然转身说道。
“做产品?”林世诚愣住了,”做什么产品?”
“计算器。”许晚晴从行李箱里拿出一个样品,”这是我和同学在大学研发的,成本只有进口货的一半。”
林世诚接过计算器,按了几下,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个好!比香港卖的质量还好!”但随即又皱起眉头,”不过建厂需要资金,还要找工人…”
“不用一步到位。”许晚晴早已胸有成竹,”先找个小作坊代工,我们提供技术和核心部件,外壳和组装外包。试水成功后再扩大规模。”
林世诚摸着下巴思考了一会儿,突然拍案叫绝:”妙啊!许小姐不愧是高材生!”他兴奋地在屋里踱步,”我认识几个开小厂的港商,可以谈谈合作!”
当天晚上,许晚晴被安排住在公司附近的一栋筒子楼里。房间只有八平米,共用厨房和卫生间,但比起北大的宿舍已经好很多。她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取出陈默的怀表放在床头。怀表的秒针依然在逆向转动,仿佛在提醒她时间的特殊性。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
许晚晴打开门,周峻站在门外,手里拎着一袋水果。他穿着笔挺的白衬衫和藏青色西裤,比大学时成熟了许多,但眼镜后的眼睛依然清澈明亮。
“听说你到了,我来看看。”周峻的声音有些局促,”深圳这边条件比较艰苦…”
“进来坐吧。”许晚晴侧身让他进屋,”你怎么知道我来深圳了?”
“陈默告诉我的。”周峻在唯一的椅子上坐下,”他现在在北京物理研究所工作,偶尔会给我写信。”
许晚晴挑了挑眉。她记得毕业时周峻对陈默的敌意,没想到两人还有联系。
“你在政府工作怎么样?”她转移话题。
“还不错。”周峻笑了笑,”政策研究室缺人手,我负责收集特区企业的反馈。正好可以帮你了解政策动向。”
两人聊着各自的近况,气氛渐渐轻松起来。周峻告诉许晚晴,深圳正在筹备证券交易所试点,土地拍卖制度也在酝酿中,未来的特区将会有更多突破性政策。
“对了,”临走时,周峻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这是最新的《特区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可能对你有用。”
许晚晴接过文件,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四年同窗情谊,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显得尤为珍贵。
“谢谢。”她真诚地说,”有空常来坐坐。”
周峻点点头,在门口犹豫了一下,突然说:”晚晴,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
许晚晴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他指的是什么,轻轻点头:”我知道。”
送走周峻,许晚晴翻开他留下的文件,仔细研究起来。前世的商业经验告诉她,政策红利往往是最大的商机。文件中有一条特别引起她的注意——”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三年免税”。
“华远电子…”她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个名字,一个更大的计划在脑海中逐渐成形。
第二天一早,许晚晴就拉着林世诚去考察深圳的电子市场。市场上人头攒动,到处是操着各地方言的商贩和采购员。日本产的录音机、香港组装的电视机、台湾来的计算器…琳琅满目,但价格普遍偏高。
“看,这就是我们的机会。”许晚晴指着一个标价280元的计算器说,”我们的成本可以控制在80元以内,卖150元都有很大利润空间。”
林世诚眼睛发亮:”我认识个开塑料厂的港商,可以做外壳。电路板怎么办?”
“先手工焊接,量大了再买设备。”许晚晴早已想好对策,”关键是找到可靠的元器件供应商。”
接下来的两周,许晚晴几乎跑遍了深圳所有电子相关的小作坊和贸易公司。她白天考察市场,晚上研究产品改进方案,常常工作到深夜。林世诚被她的拼劲震惊,半开玩笑地说:”许小姐,你这样拼命,让我们这些男人很没面子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第一批”华远”牌计算器正式下线。虽然做工粗糙,但功能齐全,价格只有进口货的一半。许晚晴亲自带着样品跑遍了深圳的百货商店和机关单位,凭借过硬的产品和北大的文凭,很快拿到了第一批订单。
“五百台!教育局要五百台!”小李兴冲冲地跑进办公室,”说是给各学校配发!”
林世诚乐得合不拢嘴,当即决定请全体员工去深圳最好的酒楼吃饭。席间,他举杯向许晚晴敬酒:”许小姐,不,许总!华远有今天全靠你!我提议,给你20%的股份!”
许晚晴微笑着抿了一口啤酒:”林总,20%不够。”
饭桌上顿时安静下来。林世诚的笑容僵在脸上:”那…许总的意思是?”
“我要51%。”许晚晴的声音不大,但字字清晰,”华远未来的方向是自主研发,不是简单的组装加工。我可以带技术团队过来,但必须掌握控股权。”
林世诚的脸色变了又变。他清楚许晚晴的价值——没有她,华远永远只能是个倒卖元器件的小贸易公司。但51%的股份意味着失去控制权…
“给我三天考虑。”他最终说道。
许晚晴知道他会答应。前世的商业谈判经验告诉她,林世诚是个精明的商人,懂得权衡利弊。果然,两天后,他带着修改后的合同来到许晚晴办公室:”51%可以,但有个条件——三年内公司年营业额要达到500万。”
“成交。”许晚晴爽快地签下名字。500万在1984年是个天文数字,但她心中有数。
随着股权变更,华远商贸正式更名为”华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晚晴出任总经理。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杜青山写信,邀请他来深圳共同创业。第二件事是租下一间稍大的厂房,开始小规模生产自主设计的科学计算器。
“许总,有人找!”一天下午,小李匆匆跑进办公室。
许晚晴抬头,看见周峻带着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男子站在门口。
“晚晴,这是市科技局的张处长。”周峻介绍道,”他对你们的产品很感兴趣。”
张处长拿起桌上的科学计算器试了试,连连称赞:”比进口的还好用!许总是吧?年轻有为啊!”他热情地握住许晚晴的手,”市里正在选’科技示范企业’,我看你们就很合适!”
许晚晴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机会:”张处长,我们正准备研发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如果能得到政府支持…”
一番长谈后,张处长当场拍板将华远列入重点扶持名单,承诺提供低息贷款和税收优惠。送走张处长,周峻留下来帮忙整理资料。
“你怎么认识张处长的?”许晚晴好奇地问。
周峻推了推眼镜:”他是我现在的直属领导。我…我向他推荐了你们公司。”
许晚晴心头一暖:”谢谢。这对华远很重要。”
“不用谢我。”周峻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晚晴,有件事你得知道。林世诚…背景比较复杂。他在香港的生意不太干净,据说和黑社会有来往。”
许晚晴并不意外。前世她见过太多像林世诚这样的商人,在灰色地带游走是常态:”我会注意的。目前合作还算愉快。”
“还有…”周峻欲言又止,”陈默下个月要来深圳。”
许晚晴手中的文件差点掉在地上:”他来干什么?”
“说是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周峻观察着她的反应,”他让我转告你,’时间到了’。”
许晚晴皱起眉头。陈默总是这样神神秘秘,话只说一半。那块逆向走动的怀表突然在她口袋里变得沉甸甸的。
“我知道了。”她平静地说,继续整理文件,但思绪已经飘向远方。
接下来的一个月,华远电子快速发展。在政府支持下,许晚晴招收了十名技术工人,生产线初具规模。杜青山也从北京赶来加盟,负责产品研发。科学计算器供不应求,甚至开始出口到东南亚。
然而,随着公司壮大,许晚晴与林世诚的矛盾也逐渐显现。林世诚习惯了香港那套粗放的管理方式,对许晚晴引入的现代企业制度很不适应。更严重的是,他背着许晚晴接了一些来路不明的订单,差点惹上走私的嫌疑。
“许总,这样下去不行。”一天晚上,杜青山忧心忡忡地说,”老林那边的人总往生产线塞私货,万一出事…”
许晚晴点点头。她早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时候做个了断了。
第二天,她约林世诚在办公室深谈。出乎意料的是,林世诚先发制人:”许总,我正想找你。有单大生意!”他神秘兮兮地压低声音,”香港来的,十万台计算器,价格翻倍!”
许晚晴警觉起来:”什么客户要这么多?”
“这个…人家要求保密。”林世诚搓着手,”定金都打过来了!”
许晚晴盯着他闪烁的眼神,突然明白了什么:”是走私吧?把计算器当礼品带进内地,逃避关税?”
林世诚脸色大变:”许总,话不能乱说…”
“林总,华远要做正规企业。”许晚晴斩钉截铁地说,”这单生意我不同意。”
林世诚的脸色阴沉下来:”许总,别忘了是谁带你入行的。在深圳,没有我林世诚罩着,你寸步难行!”
“那就分道扬镳吧。”许晚晴平静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文件,”这是股权回购协议,按当前估值买回你的49%。”
林世诚没想到许晚晴早有准备,顿时恼羞成怒:”好!很好!许晚晴,咱们走着瞧!”他狠狠签下名字,摔门而去。
办公室里突然安静下来。许晚晴长舒一口气,这场分手迟早要来,只是比她预想的早了些。现在,华远电子完全属于她了,但也失去了林世诚的香港渠道和本地人脉。
“许总…”小李怯生生地探头进来,”林总带走了所有客户名单,还…还挖走了三个业务员。”
许晚晴并不意外。商场如战场,背叛是常态。她拿起电话,拨通了周峻的号码:”帮我约一下科技局张处长,就说…我有重要项目汇报。”
放下电话,许晚晴走到窗前。夕阳西下,深圳的轮廓在余晖中渐渐模糊。她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但奇怪的是,她并不感到害怕,反而有种莫名的兴奋——就像前世第一次创业时那样。
口袋里的怀表突然发出一声轻响。许晚晴掏出来一看,表盖不知何时弹开了,表盘上浮现出一行小字:”当量子相遇,时空不再是障碍。”
她猛然想起周峻的话——陈默要来深圳了,而且带来了某种讯息。许晚晴轻轻合上表盖,望向北方。无论等待她的是什么,她都已做好准备。在这个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她的商业传奇才刚刚拉开帷幕。
小说《重生1978:逆风翻盘》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