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小说《心动与策划》在线章节阅读

心动与策划

作者:旺旺旺龙

字数:109517字

2025-08-27 08:13:18 连载

简介

推荐一本小说,名为《心动与策划》,这是部都市日常类型小说,很多书友都喜欢李明远苏婉等主角的人物刻画,非常有个性。作者“旺旺旺龙”大大目前写了109517字,连载,喜欢这类小说的书友朋友们可以收藏阅读。

心动与策划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秦悦的案子像一剂强心针,让“明婉”工作室的氛围从庆功的松弛迅速切换至高强度备战状态。白板被彻底清空,之前关于张伟恋爱的“科学计划”被拍照存档,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新标题:《“秦风”角色构建手册》(秦风是秦悦临时给她虚构男友起的名字)。

李明远进入了某种“学术超人”模式。他首先快速确定了张伟需要扮演的领域:材料科学下的一个分支——生物相容性材料。理由充分:“该领域与秦悦父亲的工程背景可能有交集,但又不直接重叠,减少了被深入追问的风险。同时涉及医学应用,容易引发秦悦母亲(医生)的兴趣,且专业术语听起来高大上但相对‘好糊弄’。”

接着,他罗列了角色核心设定:

· 姓名: 秦风

· 年龄: 32岁(比真实的张伟大几岁,增加成熟感)

· 职位: 南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特聘”听起来厉害且暂时避免了“教授”职称可能带来的细节拷问)

· 研究方向: 新型生物相容性涂层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具体、前沿、有应用价值)

· 性格标签: 专注、低调、务实、不善应酬但尊重长辈、对专业领域充满热情。

“你需要成为‘秦风’,”李明远看着一脸惶恐的张伟,语气不容置疑,“不是演戏,是短暂地‘成为’他。理解他的思维模式,用他的视角回答问题。”

然后,地狱式的培训开始了。

李明远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堆材料学期刊论文摘要、科普文章和行业报告,提炼出关键术语和概念,做成了一张巨大的思维导图贴在墙上:“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自组装单分子层”、“内皮细胞相容性”、“氧化应激响应”…一个个拗口又陌生的词汇冲击着张伟的大脑。

“记住,”李明远用笔点着“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这个词,“这不是一个物理现象,这是‘秦风’的世界观。当被问及研究难点时,你可以说:‘目前我们在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精确调控涂层厚度和均匀性方面遇到一些挑战,这直接影响了材料的长期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 语气要平静,带着一点研究者特有的、面对难题时的审慎态度。”

张伟努力跟着念,舌头差点打结:“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精、精确调控…稳定性…”

周锐在一旁用数位板飞快地画着示意图:“明白!就是让东西表面的一层东西均匀又结实!懂了!张哥你就想象成往蛋糕上抹奶油,要抹得又薄又匀还不能掉!”

苏婉扶额:“小周…你这个类比…”虽然粗俗,但好像莫名有助于理解?

除了专业知识,应答策略更是重中之重。李明远预判了所有可能的问题:

· “秦老师这么年轻有为,肯定很忙吧?”

· 应答策略(秦风版): “还好。课题组刚起步,事情比较多,但能做一些有意义的探索,很有成就感。” (表现出谦逊、专注和热爱)

· “你们搞研究的,收入怎么样啊?能买房子吗?” (来自长辈的经典问题)

· 应答策略(秦风版): “学校和项目提供的支持还不错,生活是没问题的。目前主要还是想先把研究做好,其他的顺其自然。” (避重就轻,强调事业心)

· “和小悦是怎么认识的?” (致命问题!)

· 应答策略(由秦悦提供背景): “在一次行业论坛上。我当时有个海报展示,她对我们的应用方向很感兴趣,聊了几句,后来发现很投缘。” (符合“论坛相遇”的初始设定,突出专业连接和自然发展)

· “对未来有什么规划?”

· 应答策略(秦风版): “希望目前的研究能尽快推进到临床前试验阶段。也希望能在南江大学稳定下来,带好学生,做出一点实实在在的贡献。” (务实、有责任感、符合人设)

每一个问题的回答,都经过李明远的精心雕琢,既要符合“秦风”的身份,又要避免过于具体或留下话柄,同时还得听起来足够真诚。

苏婉则负责打磨细节。她纠正张伟的仪态:“背挺直,但不要僵硬的。听人说话时微微前倾,表示尊重。吃饭不要出声,筷子别乱指。” 她甚至还教了他几个应对尴尬时的微表情:“如果不知道答案或者需要思考,可以推一下眼镜,或者轻轻点头,说‘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给自己争取时间。”

周锐负责外在形象改造。他给张伟配了一副平光的金丝边眼镜,找来了几件质感不错但款式略显保守的衬衫和针织衫,甚至故意把一件西装外套揉得稍微有点皱:“对!就这个感觉!学术精英的‘精心打扮过但心思明显不在这上面’的范儿!”

张伟就像一个人形AI,被疯狂地输入数据和调整参数。他每天对着镜子练习表情和语调,背诵那些拗口的术语和标准答案,甚至在梦里都在念叨“生物相容性”。

偶尔,他会崩溃地抱头:“我不行了…我记不住…那个等离子体到底是怎么共振的?”

每当这时,李明远总会冷静地出现,不是安慰,而是拆解任务:“不需要理解原理。只需要记住‘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是手段,‘厚度和均匀性’是控制对象,‘稳定性和生物安全性’是目标。这是一个逻辑链。记住链条,而不是每个零件。”

苏婉则会递上一杯温水,鼓励道:“张先生,你比想象中厉害多了。想想你之前和林薇约会,不也做得很好吗?这次就当是… cosplay一个更厉害的你。”

秦悦期间来过一次,检查培训进度。当她看到张伟穿着“秦风”的行头,磕磕绊绊但居然能说出几句像模像样的专业论述时,惊讶地挑高了眉毛。

“好像…还真有点样子了?”她难以置信地看着李明远,“李博士,你给他洗脑了?”

“只是系统的角色构建和情境模拟训练。”李明远平静地回答,“接下来需要进行压力测试和实战模拟。”

于是,模拟考核开始了。由李明远、苏婉和周锐轮流扮演秦悦的父母,进行各种刁钻提问和情景考验。

“秦老师啊,我有个老同事关节不好,你们那个材料能不能用在人工关节上啊?”(李明远扮演亲和的父亲) “秦老师,你们做实验用动物吗?伦理审查严格吗?”(苏婉扮演严谨的母亲) “哥们儿,听说你们大学教授灰色收入很多啊?项目经费怎么分?”(周锐扮演不着调的亲戚)

张伟被轮番轰炸,一开始手忙脚乱,频频出错,但在李明远的及时提示和苏婉的鼓励下,渐渐能勉强接住大部分问题,虽然回答得磕磕巴巴,但那股子努力想做好又有点笨拙的劲头,反而意外地贴合“书呆子研究员”的人设。

几次模拟下来,连最挑剔的秦悦都勉强点了点头:“…虽然离完美还差得远,但糊弄我爸妈一顿饭…也许…可能…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能蒙混过关?”

百分之五十!对张伟来说,这已经是巨大的肯定了!

培训间隙,张伟瘫在沙发上背诵“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应用时,忍不住对正在整理资料的苏婉说:“苏总,李博士他…平时都这么可怕吗?我是说…这种工作效率和严格程度…”

苏婉看了一眼正在白板前凝神思考、指尖还沾着一点墨水的李明远,笑了笑,低声道:“学长只是对待专业问题特别认真。而且,你不觉得他这种时候…特别有魅力吗?”

张伟顺着她的目光看去,李明远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维世界里,侧脸线条清晰,眼神专注得仿佛能穿透白板。

“魅力…”张伟推了推新配的金丝眼镜,小声嘀咕,“…可能吧。就是有点费学生。”

苏婉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而此刻的李明远,正在白板上写下最后一条备注:“注意:避免过度谈论专业。引导话题转向对秦悦的‘关心’(需提前与秦悦核对细节),展现关系真实性。”

他放下笔,审视着密密麻麻的白板。

构建一个虚拟人格,设计所有互动细节,预测各种反应…

这工作,比他之前做的任何一个人际关系优化项目都要复杂,也…

更有趣。

他甚至暂时忘记了去思考,为什么自己会如此投入地为一场“骗局”殚精竭虑。

或许只是因为,这是一个值得破解的难题。

又或许,是因为看到苏婉每次在他解说完策略后,那双亮晶晶的、带着崇拜和笑意的眼睛。

他甩甩头,把后一个念头驱散。

专注于项目。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可比女人的心思好懂多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