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三国:星坠长河陆昭,三国:星坠长河章节在线阅读

三国:星坠长河

作者:串串牛

字数:137255字

2025-09-04 08:04:54 连载

简介

喜欢阅读历史古代小说的你,有没有读过这本备受好评的《三国:星坠长河》?本书以陆昭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作者“串串牛”的文笔流畅且充满想象力,让人沉浸其中。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千万不要错过!

三国:星坠长河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清明前五日,江陵南郊黄土台地之上,晨风微凉,薄雾未散。苏砚舟立于新筑的临时观象台前,身披青布直裾,袖口微卷,手中握着一卷竹简与一根刻度铜尺。他身后,两名小吏正小心翼翼地校正一架改良铜圭表——圭长六尺,表高八尺,皆以精铜铸成,表顶加有横梁以减影虚,圭面刻有细密分寸,较旧制精确倍余。

“今日卯时初刻,日出巽位,影落圭端。”一名小吏高声报数。苏砚舟凝神注视,铜尺轻点圭面:“影长一尺二寸九分。”他提笔在竹简上记下数字,笔迹工整而迅疾。这是第三日的观测,三日来日影逐日缩短,趋势稳定。他心中默算:回归年365.2422日,黄赤交角23.5度,结合江陵纬度,清明当日正午日影应为一尺二寸七分,误差不过半分。

三日后,清明当日正午,观象台前已聚起十余名州府小吏与农官。日轮高悬,阳光直射,铜表之影缩至最短。小吏屏息读数:“一尺二寸六分半!”苏砚舟点头,唇角微扬。误差仅半分,相当于现代时间不足一刻钟,对于农事节令而言,已是前所未有之精准。消息当日便传入刺史府,刘表闻之,命主簿详录其法,召议农政。

夏至前二十日,荆州刺史府议事厅内,檀香袅袅,屏风绘山川舆图。刘表端坐主位,左右列坐郡丞、治中从事、功曹、主簿等十余人。苏砚舟被引至末席,虽无正式官职,然因其前日测影之验,众人目光皆含审视与好奇。议程初开,便议及夏至日期,以定夏种与水利调度。

“据官历推演,夏至当在五月廿四日。”治中从事王凯抚须而言,声如洪钟。王凯乃琅琊王氏子弟,王粲之叔,素重经学礼制,视历法为天道之显,不容轻改。话音方落,苏砚舟起身拱手:“启禀刺史,依在下推算,夏至当在五月廿三日午时三刻,较官历提前一日。”

厅内骤然一静。王凯眉头紧锁:“尔何人?敢妄言更易天时?”

苏砚舟不慌不忙,从怀中取出一卷绢图与三枚竹简:“此为近二十日日影实测记录,每辰时、午时、酉时三测,影长递减,趋势可拟。另附星轨推算图,参北斗斗柄南指,心宿二与日合度,皆可佐证。”他将图简呈上,主簿接过,展开于案。

刘表俯身细看,图中曲线清晰,数据详实,更有星宿运行轨迹以弧线标注,与《周髀算经》所载迥异,却自成体系。王凯冷笑:“此等奇技淫巧,岂可为历?昔者颛顼授时,周公测景,皆依古法,岂容尔等竖子以机巧乱之?”

“治中所言极是。”苏砚舟神色从容,“然天道无常,若拘泥旧法,反失天时。今岁若依官历,迟一日行夏令,则稻种误期,水渠失序,恐致秋荒。”他指向图中一点:“请看,五月廿三日正午,日影将缩至九寸八分,此后反增,此即夏至之征。”

厅内众官窃窃私语。郡丞李珪低声问:“若依君言,如何验证?”

苏砚舟答:“明日即设铜圭于府前,公开测影。若廿三日影至最短,廿四日反长,则可知夏至所在。”

刘表沉吟片刻,颔首:“可。”

次日,刺史府前广场立起铜圭表,百姓围观,议论纷纷。正午时分,影长九寸八分;次日同一时刻,影长九寸八分半。影已回增!

王凯立于阶前,面色铁青,手中笏板微微颤抖。他欲再辩,却见众官皆向苏砚舟投以敬服之色。刘表起身,朗声道:“苏君观天象、测日影,推节气如指掌,真乃国之良才。自今日起,聘为州府参议,专司农时授受。”

苏砚舟躬身受命,心中却知,此非终点。节气之准,关乎农耕,亦可为军机所用。他望向北方,心中默念:若能以此术推演星变,或可预知天象异动,避祸趋福。而此刻,荆州百姓已开始依新历安排耕作,清明播麦,谷雨插秧,秩序井然。

数日后,江陵城外,一农夫蹲于田埂,对照苏砚舟所发《节气谕》,喃喃道:“清明前三日浸种,果真不误。”他抬头望天,云淡风轻,仿佛时节也因这精准的推算而变得可亲可近。

然而,夜深人静时,苏砚舟独坐灯下,翻阅《太初历》《三统历》残卷,眉宇微蹙。他发现,当前官历误差累积已达两日,若不修正,十年之内,春分将移至惊蛰之前,节令大乱。他提笔写下:“历法之误,非止农事,亦关天命。若有人借此言‘天命有改’,恐生大乱。”

他将此语封入密函,暂藏于箱底。与此同时,他命人暗中测绘荆襄各郡地形高下,记录昼夜长短差异,准备推行“分地定历”之法——各地依纬度微调节气,使农时更准。

此事传至襄阳,王粲听闻叔父受挫,不禁抚掌而笑:“家叔固守旧章,不知通变。苏子舟虽布衣,然有格物之智,真吾辈所不及也。”遂修书一封,欲邀苏砚舟论学。

而在许都,曹操正与荀彧议政。荀彧忽言:“闻荆州苏氏子,以奇术定节气,民心归附。此人若为刘表所用,恐成腹心之患。”曹操捻须沉吟:“奇士也。若能收之,胜十万兵。”

苏砚舟尚不知自己已入天下英杰之眼。他只知,铜圭测影,非为炫技,而是为在这乱世之中,为万民守住一丝秩序的光亮。节气如律,四时有序,百姓方能安土乐生。

某夜,他登江陵城楼,仰观星河。北斗悬空,斗柄指南,夏尽秋来。他轻声自语:“霜降将在九月初七,江汉平原宜收晚稻,备寒衣。若再推一步,或可算出月食之期……”

风起江上,列炬如星,与天汉相映。寒江之上,灯火不灭,正如这观象授时之志,虽微而恒久。

伏笔悄然埋下:苏砚舟在整理星图时,发现荧惑守心之象或将于两年后重现,而此天象,古称“帝王易位”之兆。他未声张,却已开始暗中推演其影响范围与时间节点,以备不测之需。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