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第3章

铜锣三响,官员展开第三卷竹简:

“其三,各郡县兴建官学,适龄童子皆可免费入学。

另开科举取士,凡大秦子民,皆可应试入仕。

“免费读书?还能考功名?”无数双粗糙的手掌颤抖着,祖祖辈辈面朝黄土的庄稼汉,第一次看到了改换门楣的曙光。

对于那些寻常人家来说,读书本是遥不可及的奢望。

然而大秦带来了转机,孩童不仅能免费进学,更有机会踏入朝堂,这简直是梦寐以求的恩赐。

“叩谢始皇帝陛下!”

“愿始皇帝陛下万岁!”

“大秦永世长存!”

广场上跪拜的民众持续呐喊着,声浪经久不息,震撼着咸阳城的每个角落。

嬴政这道旨意,彻底赢得了大秦子民的拥戴。

如此圣明的君主,即便要为他们赴汤蹈火,百姓也绝无怨言,更遑论背叛。

若有人意图颠覆大秦,这些民众必将誓死反抗。

消息如野火般蔓延,从街头到巷尾,很快传遍全城。

起初听闻之人皆难以置信,纷纷赶往皇榜所在之处求证。

直到亲耳听闻官吏宣读,人们才确信这奇迹般的政令真实不虚。

顷刻间咸阳城沸腾了,百姓们喜极而泣,奔走相告:”谢始皇帝陛下!始皇帝陛下万岁!大秦帝国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云霄。

宫阙之巅,嬴政负手而立,俯瞰着欢腾的都城。

此起彼伏的颂扬声传入耳中,他唇角微扬,勾勒出满意的弧度——民心已然归附。

与此同时,系统中国运值的上限突破至八百万,恢复速度亦显著提升。

殿中议事的大臣们被震天的欢呼惊动,不禁暗自赞叹:”真乃旷世明君!”

相较之下,昔日的秦二世简直判若云泥。

那时民不聊生,烽烟四起,咸阳城死气沉沉。

而始皇帝归来不过数日,便让都城焕发生机,万民归心。

如此手腕,唯千古一帝方能为之。

群臣无不心悦诚服,仰望如瞻日月。

**此后数日,咸阳百官夙兴夜寐,全力推行新政。

工部官员们正全力钻研始皇帝赐予的丝帛典籍,同时在咸阳郊外划定的广阔区域热火朝天地建造工坊,城内各处也陆续拔地而起崭新的学堂。

户部官吏昼夜不停地进行户籍整理与田亩测绘,既要配合工部的工坊建设进度,又要统筹各项经费的审批与核销。

看着国库银钱如决堤之水般外流,工部尚书痛心疾首。

户部尚书更是屡次面见嬴政,禀告工部开支浩大,请示是否需加节制。

嬴政只是淡然批复:无需限制,任其支用。

吏部正紧锣密鼓筹备学堂落成后的教务事宜,既要完善科举章程,又要按照圣命储备地方官吏。

嬴政深谋远虑,如今大秦疆域烽烟四起,许多州县已失控。

平定叛乱虽余,安定民生却需大批基层官员。

刑部忙着清理积压案件,并为赵高 ** 的忠良 ** 昭雪。

兵部则全力征募新兵——偌大咸阳仅驻两万军士,实在有失体统。

虽说皇帝坐拥百万雄师,但他人无权调动。

待圣驾亲征时,咸阳安危全系于守城之兵。

征兵之事刻不容缓。

自皇榜颁布后,无论户籍登记、土地丈量,还是学堂建造、新兵招募,咸阳百姓皆积极响应。

应征者络绎不绝,各处报名点门庭若市。

咸阳城正焕发新生。

随着人力物力不断投入,城中处处矗立起崭新学堂,城外工业区厂房林立。

这些工程为本地居民与逃难百姓创造了大量生计。

很快,新建工坊陆续投产,又带来无数劳作机会。

所产货物尽数上市发卖,户部专设商团掌管产销。

在皇帝鼓励商贸的政令下,咸阳商肆愈发兴旺。

街市日渐喧闹,假以时日必将超越昔日鼎盛光景。

“陛下!大功告成!”王宫书房外,一名中年官员挥舞双臂狂奔而来,欢喜之声穿透宫墙。

这位身着官服的中年人正是工部尚书赵恒。

“何事奏报?”嬴政放下手中竹简,望向被侍卫挡在殿门外的赵恒,眉宇间透着疑惑。

他略一抬手,示意侍卫放行。

赵恒三步并作两步趋前,从怀中捧出一叠雪白物事,难掩喜色:”陛下请看此物!”

“这是……纸张?”嬴政目光一凝,倏然起身。

那薄如蝉翼的物件在殿中烛火下泛着柔光,正是他日思夜想的书写良材。

月前他曾在赐予工部的丝帛中夹带过造纸要诀。

虽只勾勒了基本原理,但这些能工巧匠竟在短短时日内将其化为实物。

嬴政指尖轻抚纸面,忽见其上墨迹整齐划一,不由挑眉:”这字迹……莫非用了活字印刷?”

“陛下明鉴。

“赵恒拱手笑道,”按您所授之法,活字制作倒比造纸更为易得。

“善!”嬴政抚掌大笑。

案头堆积如山的竹简奏章,从此可换成轻薄的纸册。

他当即下令:”即刻增设造纸、印刷二坊,广印百家典籍。

待赵恒领命退下,嬴政摩挲着纸张,眼前已浮现出文教昌盛的景象。

旬日之后,咸阳闹市接连挂起”大秦书铺”的匾额。

鎏金招牌下,百姓们摩肩接踵,争睹这新奇物事。

“薄如缣帛,价却不足十之一二!”

“你瞧这《论语》,巴掌大的册子竟录尽六艺精华。

“我家小儿开蒙,终不必再扛着竹简上学了。

议论声中,雪白的书页在春风里沙沙作响,仿佛翻动着一个崭新的时代。

“确实,往日翻阅典籍,动辄十余卷,重达数十斤,现今不过手掌大的小册子就囊括全部,随身携带甚是便利。

……

新式纸张与书籍面世,即刻在咸阳文士圈中引发轰动,众人争相抢购,唯恐错失良机。

大秦书肆刚开张,架上纸册便被抢购一空。

众多寒门学子素来无力购置书籍,只能借阅抄录,如今得此良机,且售价公道,纷纷解囊求购。

此后数日,书肆门前日日排起长龙,印坊昼夜赶工仍供不应求。

朝中官吏欲购纸张典籍,亦需提前登记候缺。

户部见此厚利,遂令工部接连增设造纸坊与印刷坊,方勉强满足咸阳需求。

若非官营书肆,奸商恐怕早已哄抬物价。

虽售价低廉,然销量惊人,盈利颇丰。

“圣上英明,竟能创制此等纸张典籍!”

“陛下所制纸书,实乃利国利民之创举。

“往昔批阅文书,需搬动成捆竹简,如今薄纸一张便可承载,实在便捷。

“天下学子皆蒙圣恩,此皆陛下之功!”

“纸书问世,国库亏空得以填补矣……”

朝堂之上,百官得知此物出自始皇之手,无不交口称赞。

群臣素来不喜谄媚,今番却是发自肺腑。

始皇之智,令臣工由衷钦佩。

自此,纸张全面取代竹简,奏章文书皆用纸册,公务效率大为提升。

纸书亦渐入寻常百姓家。

更有商贾窥见商机,自官办书肆大量采购,运往他郡高价转售,牟取暴利。

翌日,二十万黑甲秦军沿北方驰道浩荡入城。

此乃戍守长城的王离所部。

接获勤王诏令后,王离留十万将士镇守边关,亲率二十万精骑昼夜兼程驰援咸阳。

雄师入城,咸阳百姓见之,心中大安。

王离踏入咸阳城门的那一刻,眼前的景象令他心头巨震。

昔日荒凉的郊外如今遍布崭新的工坊,运送货物的马车在官道上川流不息。

与烽火连天的外界相比,此地恍若太平盛世。

越是接近城中心,王离内心的震撼便越发强烈。

这座熟悉的都城已变得面目全非,全然不复记忆中的模样。

在他记忆里,自胡亥继位天下动荡以来,咸阳百姓终日惶惶不安,街头巷尾尽是愁云惨雾。

可如今展现在眼前的,却是人人笑逐颜开,商铺林立,摊贩云集,整座城池焕发着前所未有的生机。

安顿好驻军后,满腹疑惑的王离匆匆赶往王宫大殿。

当他望见端坐龙椅的身影时,几乎失声惊呼——那赫然是早已驾崩的始皇陛下!

“末将王离,叩见始皇帝陛下!”震惊之余,王离连忙伏地行礼。

此刻他恍然大悟:既是始皇归来,咸阳翻天覆地的变化便不足为奇了。

在这位雄主手中,任何奇迹都理所当然。

“平身。

“嬴政淡然抬手,”王将军既已返都,朕决议明日亲征,平定叛乱。

听闻此言,王离急忙进谏:”末将愿代陛下出征,万死不辞!”让君王亲临战阵,岂非将领之耻?

“朕意已决。

“嬴政断然驳回。

他苦心经营的百万不死军团正待沙场历练,何须动用王离的二十万将士?

“王贲听令。

“始皇帝转而谕示,”率十万精兵镇守咸阳,护卫都城。

“末将遵旨!”王贲应声出列。

王离率领十万将士,协同吏部选拔的各级官吏紧随其后,接管陛下收复的城池并负责防务。

嬴政继续部署道。

“末将领命!”

“臣等遵旨!”

王离与吏部众官快步出列,躬身应答。

“其余官员完成咸阳户籍登记、土地勘测与分配后,将咸阳新政推行至周边城邑。

嬴政又补充道:”朕的诏令需在各城张贴,广而告之。

尽管大秦境内战事频发,但多集中于旧六国疆域。

原属秦地的诸多城池仍秩序井然,鲜有动荡。

因此嬴政计划待咸阳事务完善后,逐步将新政推广全国。

“谨遵圣命!”百官齐声应诺。

“诸卿且去准备,明日拂晓开拔。

“交代完毕,嬴政起身离殿。

群臣立即着手筹备出征事宜。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