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三国:曝光谋士榜:贾诩苟不住了免费阅读,三国:曝光谋士榜:贾诩苟不住了章节目录

三国:曝光谋士榜:贾诩苟不住了

作者:A没想好B

字数:396680字

2025-09-11 20:38:38 连载

简介

备受书迷们喜爱的历史脑洞小说,三国:曝光谋士榜:贾诩苟不住了,由才华横溢的作者“A没想好B”倾情打造。本书以楚风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396680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三国:曝光谋士榜:贾诩苟不住了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此计若成,曹操即便不死也要元气大伤。

画面外的曹操更是惊出一身冷汗。

当日袁绍若纳此策,自己恐怕早已…

**与郭图相比,许攸的谋略显然更胜一筹。

**所幸袁绍并未采纳此计,他挥手道:“攻破许都不难,难的是擒获曹操。

此战,我定要活捉曹操!”

“主公,若不趁此良机夺取许都,日后必败于曹操之手!”

许攸极力劝谏。

袁绍正欲再言,忽有侍卫入内,呈上审配密信。

袁绍读完信后勃然大怒:“许子远!你纵容亲属贪敛钱财,中饱私囊,若非审配查获,我至今仍被你蒙蔽!如此品行低劣之辈,有何颜面为我献计?”

“你与曹操素有交情,莫非受他贿赂,故意设下此计诱我中伏?私通敌寇,本当处死,念在旧功,暂且饶你一命,速速离去,永不相见!”

许攸愤然转身,走出大帐,仰天长叹:“忠言逆耳,庸主不可谋事!我子侄皆入狱,还有何颜面回冀州?”

言罢,他拔剑欲自尽。

左右侍卫急忙夺下佩剑,劝道:“先生何必寻死?袁绍不纳忠言,迟早败亡于曹操之手。

先生何不弃暗投明,投奔曹操?”

这番话点醒了许攸。

既然袁绍不容于己,何不转投曹操?

于是,许攸掷剑于地,直奔曹营而去。

观榜的曹操见状,脸上浮现笑意。

“许攸来投,此战胜败已定。”

其余诸侯纷纷摇头叹息。

袁绍覆灭,看来并非全因郭图之过。

见此情景,袁绍面色铁青:“该死的许攸!不过斥责几句,竟敢叛我!”

他仍未意识到自身之过。

而府中的许攸,此刻眉头紧锁。

“他竟昏聩至此?”

许攸已在迟疑,是否即刻投奔曹操。

“罢了,先看完榜单再说。”

他抬头继续观榜。

画面流转,许攸已至曹操营中,深受礼遇。

他向曹操详述曾向袁绍献策之事,曹操大惊:“若袁绍采纳子远之计,我必败无疑!”

遂对许攸更为器重。

二人畅谈片刻,许攸道:“明公以孤军抗强敌,若不速战速决,必遭灭亡。

我有一计,不出三日,可令袁绍全军覆没,明公愿闻否?”

“子远有何良策?”曹操急切问道。

许攸答道:“袁绍粮草辎重尽屯乌巢,守将淳于琼嗜酒如命,不堪大用。

明公可选精锐伪装成袁军,前往乌巢护卫,趁淳于琼醉酒之际,焚其粮草,袁军必溃!”

袁绍军不出三日,必将自乱阵脚,不战而溃。

曹操听罢喜形于色,当即采纳此计,火烧乌巢粮仓,大败袁军。

袁绍见状勃然大怒,厉声喝道:”许子远,你竟敢这般辜负于我?”

郭图误主,许攸叛主,袁绍万万没料到麾下尽是此等人物。

许攸望着眼前景象,黯然长叹:”事已至此,唯有投奔曹操,若留在此处,只怕袁绍不会饶我性命。”

画面流转,建安九年,曹操攻占冀州,许攸虽立下大功,却恃才傲物,屡屡冒犯曹操,更在众人面前直呼其乳名。

“阿瞒,若无我相助,你岂能夺取冀州?”

曹操表面含笑应和,心中早已暗生不快。

转眼间,许攸行至邺城东门,手指城门对随从道:”若无我许攸,曹操休想踏入此门!”

此事传入曹操耳中,曹操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许攸收监问斩。

画面戛然而止,楚风的声音悠然响起:

“纵观许攸生平,虽具谋略之才,却乏执行之力。

不通政事,不晓兵略,加之背主求荣,品行有亏,拉低综合评价。

谋士榜第十九位——许攸。

战略才干:一星

战术才能:零星

品行操守:负一星

天下影响:一星

综合评价:一星。”

见此情景,各路诸侯乃至曹操本人,对诛杀许攸这位”功臣”皆不觉意外。

许攸居功自傲,当众羞辱主公,任谁都无法容忍。

然而许攸却面如死灰,心中愤懑不已。

自己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竟落得如此下场?

他当即断了投曹之念,转而思量如何重获袁绍信任。

袁绍目睹此景,眉峰微蹙,对许攸的杀意反倒消退几分。

许攸确有真才实学,既已知晓自身结局,想必不敢再叛。

若采纳其计,结局或许另有转机?

就在天下人议论纷纷之际,楚风的声音再度传来:

“谋士榜第十八位——董昭。”

画面中浮现一道身影,体态丰腴,面容富态,正是名士董昭。

刚投奔袁绍,受任参军的董昭见此情景,不禁愕然。

未料自己竟能上榜,更位列郭图、许攸之上。

“董昭?似乎略有耳闻…”袁绍在渤海郡府低声自语。

其余诸侯与天下文人皆面面相觑,显然对此人一无所知。

此时,楚风缓缓道来: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士。

年少时因孝廉入仕,历任瘿陶长、柏人县令,后归附袁绍,拜为参军。

见此,诸侯皆默然。

迄今榜上三人,俱为袁绍帐下。

百姓亦感慨,不愧四世三公之家,果然英才辈出。

纵使许攸、郭图风评欠佳,得分平平,然天下谋士如云,能跻身前二十,已显非凡。

袁绍目露期待,暗忖:此番但愿不负吾望。

楚风之声再度传来:

初平三年,界桥之战,袁绍对决公孙瓒。

钜鹿太守李邵及郡中官吏欲降公孙瓒。

袁绍遂命董昭接掌钜鹿,临行问道:“卿欲以何策制衡郡中世家?”

董昭躬身答:“主公,昭一人难阻其谋。

不若佯装合谋,伺机探取内情。

然计策随势而变,未至其地,不敢妄言。”

画面流转,董昭至钜鹿,查明主谋者,伪作袁绍檄文昭告全郡:

“据贼首张吉供述,逆寇将袭钜鹿,孝廉孙伉等密谋接应。

檄到之日,速擒首恶,依法严惩,妻孥不究。”

孙伉等人当即伏诛,郡中震怖。

董昭逐一安抚,钜鹿遂安。

捷报传来,袁绍大悦。

未几,魏郡太守栗攀遇害,郡中动荡。

袁绍复遣董昭兼领魏郡。

时贼寇猖獗,董昭施离间计,待其内讧挥师进剿,旬日平定魏郡。

诸侯观之,皆颔首称善。

连番揭榜,此子终显才略。

袁绍亦感欣慰:麾下非尽庸才也。

画面再转,楚风续言:

初平四年,董昭之弟董访仕于张邈。

袁绍误信谗言,疑其暗通张邈,欲加罪责。

董昭借朝觐之名遁离冀州,至河内为张扬所留,受封骑都尉。

诸侯见状,哑然失笑——又走脱一人?

袁绍麾下三位谋士已悉数公布。

其中一人背主弃义,直接害死袁绍;另外两人同样叛离,另投他处。

袁绍这位主公,着实当得窝囊。

此刻的袁绍面色铁青,阴沉至极。

难道真是我的过错?

谋士接连离去,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所作所为。

至于是否会改过,无人知晓。

——

画面切换,榜单中呈现新的一幕。

曹操平定兖州后,欲借道河内,前往长安觐见汉献帝。

张扬收到书信,本想拒绝——放任诸侯率军过境,终究风险太大。

董昭得知此事,立即劝道:“张公,袁绍与曹操眼下虽和睦,但终究难以长久。

曹操势弱,却是难得的英雄,张公应趁其未起,先行结交,日后必有益处。

如今正有此良机,何必拒绝而自断前路?依我之见,张公不仅不该阻拦,还应向朝廷举荐。

如此,方能与曹操结下深厚情谊。”

张扬恍然大悟,当即采纳建议。

离开后,董昭更以曹操名义致信李傕、郭汜,主动示好。

自此,曹操与张扬互通往来。

见此情景,诸侯纷纷感叹曹操的好运——竟能让旁人如此尽心相助。

曹操本人更是喜不自胜,笑容满面。

而袁绍却在府中怒摔杯盏,恨恨道:“董昭这叛徒,背弃我便罢,竟还这般竭力帮曹操?他究竟给了你什么好处?”

他想不通,自己出身四世三公,麾下谋士却尽是这等卖主求荣之徒。

此刻的他,早将先前的反省抛诸脑后,再度归咎他人。

楚风的声音再度响起,画面随之变换:

兴平二年,天子返归洛阳途中暂驻安邑,董昭随张扬迎驾,受封议郎。

建安元年,天子抵达洛阳,杨奉等人与张扬不合。

董昭深知己方兵力不足,若无外援,难以立足河东,便再度以曹操之名修书杨奉。

“将军护驾于危难,助天子东归,功勋盖世,无人能及……”

天下动荡,群雄并起,天子蒙尘。

身为臣子,护持圣驾乃分内之事。

重整社稷非一人可为,需广纳贤才,同心戮力。

将军坐镇京师,我为外援。

吾有粮秣,君拥雄师,互为臂助,生死与共,共襄汉室。

杨奉阅毕甚喜,遂与众将共举曹操为镇东将军,封费亭侯。

董昭迁符节令,此人当真深不可测。

智者观之,皆叹董昭手段。

此君素来借力使力:在巨鹿假传袁绍檄文平乱,于河内河东借曹操之名建功,自身亦得擢升。

场景变换,曹操入洛阳觐见献帝后,私会董昭问计:”公仁,今已至洛阳,后续当作何打算?”

董昭品茗答道:”将军举义兵,诛暴逆,入朝觐圣,功比五霸。

然诸将各怀异心,恐难服膺。

若留京师辅政,恐处不利。

迁都许县方为上策,然新返洛阳即议迁都,恐失人心。

成大事者,当行非常之策。”

曹操沉吟道:”公仁高见。

然梁县杨奉兵精粮足,恐生阻滞。”

董昭笑言:”前番封爵之事,多赖杨奉周旋。

其部秋毫无犯,显有结交之意。

将军当厚赠结好,待时机成熟,诈称洛阳缺粮,欲移驾鲁阳。

鲁阳近许县,运粮便利。

杨奉寡谋,必不生疑。

届时见机行事,可除后患。”

曹操从其计,终将天子迎至许县。

观者无不叹服董昭智谋。

唯袁绍怒不可遏:”董昭在吾帐下何不尽心?杨奉愚钝,中此浅计,合该诛灭!”

他似乎忘记了,当初董昭在他手下办事时,也是忠心耿耿、尽心尽责。

是他自己轻信谗言,非要治董昭的罪,难道别人不跑还要等死吗?

洛阳相府内,董卓眉头紧锁。

本相去哪儿了?为何天子被李傕和郭汜掌控?天子为何又在长安?难道这两人背叛了本相,私自将天子带去了长安?

他心中第一次对李傕和郭汜这两位心腹产生了杀意。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