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修仙,但靠打算盘是一本备受好评的东方仙侠小说,作者追风捉影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沈清流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引人入胜。如果你喜欢阅读东方仙侠小说,那么这本书一定值得一读!
修仙,但靠打算盘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灵机点突破1.0,像是一道微光,照亮了沈清流前路上更远的一小段距离。但随之而来的并非盲目乐观,而是更深的审慎。这点资本,如同风中残烛,稍有不慎便会熄灭。赵虎的监视虽略有松懈,却从未真正消失,像一条休眠的毒蛇,随时可能暴起伤人。
单纯依靠隐藏和躲避,终究是被动的。沈清流意识到,要想在这吃人的矿坑里真正站稳脚跟,甚至积蓄反击的力量,必须将分散的、微小的个体力量,以某种方式凝聚起来。他需要的,不仅仅是一张信息网,更是一个能够相互依存、共担风险的微型共同体。而维系这个共同体的纽带,不能是虚无缥缈的道义,而必须是切切实实的利益——一种符合矿坑底层逻辑的“生存经济学”。
这个想法的萌芽,源于对日常观察的思考。矿奴们并非铁板一块的麻木,他们之间也存在微小的交易:一块发霉的饼子换半囊清水,帮人扛一段路的矿石换取片刻休息,甚至还有极隐秘的、用捡到的某种亮晶晶小石头交换伤药的行为。这些交易原始、低效且充满风险,但它们证明了“需求”和“交换”的存在。
沈清流拥有的最大优势,是《天道账本》赋予他的、超越常人的“价值发现”和“风险量化”能力。他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每个人的需求(通过数据标签),也能大致评估满足这种需求所需的成本和潜在收益。
他决定进行一次小规模的试验。试验对象,是与他有过“交易”记录且相对可控的张铁柱,以及另外两个他观察许久、状态尚可但各有迫切需求的矿奴——一个叫王老五的,急需治疗他溃烂的手掌;另一个叫麻三的,则因为家人可能捎来消息而迫切需要了解外界信息(老周曾提过每月初会有一次极不可靠的对外通信机会)。
时机选在一个雨夜。矿坑外暴雨如注,坑道内潮湿阴冷,监工们都缩在干燥的哨点里喝酒赌钱,巡逻的频率降到最低。矿奴居住区鼾声四起,雨声掩盖了细微的动静。
沈清流先找到了张铁柱。这家伙对沈清流已经建立起一种简单的信任(或者说对食物的渴望)。“张哥,”沈清流的声音在雨声中几乎微不可闻,“想不想以后每天都能多吃半块饼?”
张铁柱的眼睛在黑暗中立刻亮了:“废话!谁不想?你有路子?”
“路子没有,但有个想法。”沈清流低声道,“我观察过,你力气大,但容易受伤,挖矿时蛮干,效率反而不高。王老五手烂了,快握不住镐头了。麻三心思不在矿上,总完不成定额。如果……你们三个能互相帮衬一下呢?”
“怎么帮衬?”张铁柱疑惑。
“你帮王老五完成一部分最费力的破岩工作,他手巧,可以帮你处理一些需要精细敲打的矿层,这样你们两个的效率都能提高,更容易达标甚至超额。超额的部分,兑换的饼子,你拿大头。而麻三,他需要打探消息的门路,我可以帮他留意,但他需要付出一些东西,比如,他如果超额了,兑换的饼子分你一小部分,作为你帮王老五的额外补偿。而我,作为中间人,确保这个约定被执行,并从你们的超额收益中,抽取十分之一,作为‘担保费’。”
沈清流尽量用最简单直白的话,描述了一个小型的“劳务协作”和“风险担保”模型。核心是利用各自比较优势(张铁柱的力气,王老五的技巧),弥补短板(王老五的伤,麻三的分心),并通过食物(饼子)进行利益再分配,自己则充当规则制定者和担保方,收取少量“佣金”。
张铁柱听得有点晕,但“每天多换半块饼”这个目标他听懂了。他挠了挠头:“这……能行?王老五和麻三能答应?”
“你去跟王老五说,我能帮他缓解手掌的溃烂,但需要他答应这个条件。麻三那边,我去说。”沈清流拿出了他的“王牌”——有限的治疗能力。
接下来的沟通比想象中顺利。王老五对手掌的伤痛早已不堪忍受,听说有办法缓解,几乎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协作方案。麻三虽然将信将疑,但对外界信息的渴望压倒了一切,也同意试试看,毕竟在他看来,付出一点可能的超额饼子,代价并不大。
一个最初级的、基于生存需求的“互助小组”就这样在雨夜中悄然成立。沈清流动用了一丝灵机点(0.05点),稍微压制了一下王老五手掌的炎症和疼痛,让他至少能握住矿镐。同时,他凭借对矿脉的了解,为这个小团体指了一处矿石分布相对均匀、易于协作开采的区域。
第二天,试验开始了。在沈清流的暗中协调下,张铁柱负责开凿坚硬的表层,王老五则用相对灵巧的手法剥离矿石,麻三虽然心思浮动,但在“超额有饼”的激励和张铁柱的督促下,也还算卖力。三人之间的配合虽然生疏,但比起各自为战,效率确实有了一定的提升。
一天下来,这个小团体竟然超额完成了三人的总定额,多换来了好几块杂粮饼。按照约定,张铁柱拿到了他应得的部分,笑得合不拢嘴。王老五的手掌虽然依旧不适,但疼痛大减,让他看到了希望。麻三也分到了一点超额饼,虽然没得到消息,但至少没吃亏。沈清流则默默收取了他那十分之一的“担保费”——小半块饼,以及,更重要的是,《天道账本》的提示:
【成功促成并担保一笔小型协作生产业务。业务评估:低风险,模式具有可复制性。获得业务创新奖励:灵机点 + 0.1。】
【当前灵机点:1.12】
成功了!虽然奖励不多,但意义重大!这证明他构思的“生存经济学”模式是可行的,得到了账本的认可!这种模式一旦推广开来,能产生的聚合效应和潜在收益,将远超他单打独斗!
当然,风险也同样存在。这种小团体的活动必须绝对隐蔽,一旦被监工发现矿奴之间存在组织性协作,必然会引起雷霆打击。而且,如何确保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利益分配的公平,也是一个长期挑战。
但无论如何,第一步已经迈出。沈清流看着张铁柱等人因为多吃到一点食物而露出的短暂满足神情,心中并无多少同情,只有一种冰冷的计算。这些人,是他实践“经济学”的实验品,也是他积累资本、构筑势力的砖石。
矿奴的生存经济学,其核心并非慈悲与共享,而是在极端匮乏下的资源最优配置和风险管控。用最小的成本,撬动最大的生存概率和发展空间。
夜色中,沈清流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厚厚的岩层,看到了未来更多种可能——也许可以建立一个小型的“物资借贷池”?或许可以搞一个信息交换的“集市”?甚至……能不能模仿外界的“保险”,搞一个针对监工毒打的“意外险”?
想法很多,但都需要一步步来。当前首要任务,是巩固这个小小的互助组,验证其可持续性,并从中汲取经验。
他如同一个在荒漠中发现了第一口泉眼的旅人,虽然泉水细小,却让他看到了走出绝境的希望。而这套脱胎于残酷现实的“生存经济学”,将是他最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