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第2章

人群自动分开的间隙里,林砚看清了来者——一身藏青官袍,腰系玉带,面容清癯,眼神锐利,正是云溪县令王大人。他身后跟着两名衙役,手里提着公文袋,显然是刚巡查完别处,恰巧路过这里。

“何事喧哗?”王大人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官威,围观百姓瞬间安静下来,纷纷躬身行礼。那跪在地上的年轻人也连忙起身,局促地站在一旁,手里还攥着剩下的半块麦饼。

王大人的目光扫过地上的老人,又落在林砚身上,眉头微蹙:“你是何人?为何在此聚集百姓?”

林砚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学生林砚,乃本县秀才。方才见这位老伯饿晕在地,便递了些食物和水,并非有意聚集百姓,还望大人恕罪。”

“林砚?”王大人愣了一下,似乎想起了什么,“可是三个月前,在县学默写《论语》全对的那个林秀才?”

林砚有些意外,没想到自己还有这样的“名声”,连忙点头:“正是学生。”

王大人的神色缓和了些,走到老人身边,吩咐衙役:“先将老伯扶到旁边的茶馆休息,再去请个大夫来看看。”随后,他转向林砚,语气温和了几分:“你倒是有几分仁心。只是如今旱灾严重,百姓饿肚子的事时有发生,单靠你一人递饼,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林砚心中一动,这正是他想向王大人进言的机会。他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大人所言极是。学生近日走访乡野,见农田干裂、水井干涸,百姓苦不堪言。学生不才,略懂些机械之术,设计了一种‘龙骨水车’,可将低处之水引至高处农田,若能推广,或可缓解旱灾之困。”

“龙骨水车?”王大人眼中闪过一丝好奇,“我只听过人力挑水、牛车拉水,从未听过‘水车’能引水。你且说说,这水车是如何运作的?”

周围的百姓也纷纷竖起耳朵,连那刚苏醒的老人,都在茶馆门口探头张望。林砚从怀里掏出早已准备好的图纸,双手递上前:“大人请看,这便是水车的图纸。它以木为架,以铁为轴,轴上装齿轮,齿轮连刮板,只需一人或一牛驱动,刮板便可连续将水刮起,通过木槽引入农田,效率比人力挑水高十倍不止。”

王大人接过图纸,仔细翻看。图纸上,龙骨水车的结构清晰明了——木架、铁轴、齿轮、刮板、木槽,标注得一应俱全,甚至连各部件的尺寸都有详细说明。作为科举出身的官员,王大人虽不懂机械,却也能看出图纸的严谨,绝非随口编造。

“这图纸……是你亲手画的?”王大人抬头看向林砚,眼神里多了几分探究。

“正是学生所画。”林砚点头,“学生已找到铁匠和木工,准备制作首台水车,只是苦于没有合适的场地试点,也缺乏足够的材料支持,故而迟迟未能动工。”

王大人沉吟片刻,目光转向城东方向:“城东那口井昨日刚干涸,周边有百亩农田因缺水干裂,若是你的水车真能引水,不妨就去那里试点。”他顿了顿,又道:“若试点成功,县衙可拨给你五十斤铁料、二十根松木,再派两名衙役协助你搬运材料。但若是失败……”

“学生愿承担所有责任!”林砚立刻接话,语气坚定,“若是水车无法引水,学生甘愿受罚,且不再提推广之事。”

王大人见他态度坚决,又看了看图纸上详实的设计,最终点头:“好!我便给你三日时间。三日后,我会亲自去城东查看,若真能引水,我不仅给你材料支持,还会上报州府,为你请功!”

“多谢大人!”林砚心中大喜,连忙躬身行礼。有了县衙的支持,制作水车的材料难题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他的水车得到了官方认可,后续推广也会顺利许多。

围观百姓也纷纷议论起来,有人期待,有人怀疑:“这林秀才的水车真能成?”“要是真能引水,咱们的庄稼就有救了!”“县太爷都支持了,说不定真有戏!”

王大人吩咐衙役安顿好老人和年轻人,便带着公文袋离开了。林砚也没多做停留,揣好图纸,快步往李铁山的铁匠铺赶——他要尽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李铁山和赵大牛,让他们也振奋振奋精神。

刚到铁匠铺门口,就听到里面“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林砚推开门,只见李铁山正光着膀子,挥舞着铁锤,在铁砧上敲打一根铁轴,火星溅得满地都是。

“李师傅!”林砚高声喊道。

李铁山停下手中的活,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看到林砚,笑着问:“林秀才,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是不是绳索没买到?”

“不是!”林砚走到铁砧旁,兴奋地说,“李师傅,好消息!方才我在县城门口遇到了王县令,他看了我的水车图纸,不仅同意我在城东试点,还答应给咱们拨五十斤铁料、二十根松木!”

“真的?”李铁山眼睛一亮,手里的铁锤都差点掉在地上,“县太爷都支持咱们了?”

“千真万确!”林砚把王大人的话复述了一遍,“王大人给了咱们三日时间,三日后他会亲自去查看。咱们得抓紧时间,务必在三日内把水车做出来!”

李铁山重重地点头,脸上满是激动:“放心!有了县太爷给的铁料,我连夜赶工,也能把齿轮和刮板做出来!”

两人正说着,赵大牛背着一捆劈好的木料,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林秀才,李师傅,木料我劈好了,你们看够不够?”他看到林砚,又补充道:“我还在破庙旁边挖了个坑,把木料存起来了,免得受潮。”

林砚看着赵大牛满是汗水的脸,心里暖暖的:“大牛,辛苦你了。告诉你个好消息,王县令支持咱们做水车了,还会给咱们拨铁料和松木,三日后咱们在城东试点,要是成功了,咱们的水车就能推广开了!”

赵大牛愣了一下,随即欢呼起来:“太好了!林秀才,咱们终于能帮百姓引水了!我今晚不睡觉,也把木架搭好!”

看着两人干劲十足的样子,林砚也充满了信心。他拿出图纸,铺在铁匠铺的矮桌上,开始分配任务:“李师傅,你负责打造铁轴、齿轮和刮板,争取明日中午前完工;大牛,你先把现有的木料打磨成合适的尺寸,等县衙的松木送到,就开始组装木架;我负责设计木槽的尺寸,再去张记杂货铺多买些麻绳,连接各部件。咱们分工合作,一定能按时完成!”

“好!”李铁山和赵大牛异口同声地答应下来。

当天下午,县衙的衙役就送来了铁料和松木,堆在铁匠铺门口,引得不少路人围观。李铁山更是干劲十足,从下午一直打铁到深夜,铁砧上的火花就没断过;赵大牛也没闲着,拿着刨子,仔细打磨每一根木料,力求木架光滑平整;林砚则拿着尺子,反复测量木槽的尺寸,确保水流能顺畅通过。

夜幕降临,铁匠铺里依旧灯火通明。林砚看着忙碌的两人,心里充满了期待——三日后的试点,不仅关系到水车能否推广,更关系到他能否在这个时代真正立足,能否帮云溪县的百姓摆脱旱灾的苦难。

可就在这时,铁匠铺门口突然传来一阵脚步声,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林秀才,听说你得了县太爷的支持,要做什么水车?真是好本事啊。”

林砚抬头一看,只见周扒皮的管家站在门口,手里把玩着一个铜钱,眼神里满是不善。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