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小鬼子的炮火准备就开始了。正如情报所预警的,这次他们动用了150毫米重榴弹炮。巨大的爆炸声与之前的炮击完全不同,每一声巨响都让大地剧烈颤抖,仿佛整个方山都在震动。
俞济时站在军部观测所,通过望远镜观察炮击情况。重炮炮弹落下的地方,整片的泥土被掀到空中,阵地上的土木工事如同纸糊般被撕碎。即使距离前线数公里,他也能感受到那种毁灭性的力量。
“命令各部,严格执行防炮计划,没有信号不得进入阵地。”俞济时对身边的通讯兵说道。他的声音平静,但握着望远镜的手微微发紧。
炮击持续了整整四十分钟,比方山开战以来的任何一次炮击都要长久和猛烈。阵地上空被硝烟完全笼罩,只能偶尔透过烟雾看到被炸上天的武器装备碎片。
炮火开始向纵深延伸,这是步兵即将进攻的标准信号。俞济时立即下令:“发出信号,各部进入阵地!”
三发红色信号弹升上天空。方山阵地上,中国士兵从防炮洞里钻出,迅速进入被炸得面目全非的战壕。眼前的景象让许多老兵都倒吸一口冷气——整段整段的战壕被炸平,铁丝网和障碍物所剩无几,阵地前的土地被翻了个遍。
透过渐渐散去的硝烟,可以看到小鬼子的进攻部队已经展开。这次不再是之前的试探性进攻,而是完整的步兵联队规模攻击。最前面是十多辆坦克,后面跟着密密麻麻的步兵,分成数个波次向阵地推进。
“通知反坦克小组,重点打击侧翼坦克。放他们进入二百米再开火。”俞济时通过电话向王耀武下达指令。
方山主阵地上,张灵甫拖着伤腿在战壕里移动,检查各火力点的准备情况。他的团经过昨夜突袭和今早炮击,已经减员三分之一,但士兵们士气高昂,特别是参与了夜袭的官兵,脸上带着自信的神色。
“不要急,等我的命令。”张灵甫每到一个机枪阵地都要重复这句话,“让小鬼子再近点。”
小鬼子的坦克轰隆隆地向前推进,步兵猫着腰躲在坦克后面。距离越来越近,已经可以看清坦克上的旭日标志和步兵们闪亮的刺刀。
当先头部队进入二百米距离时,张灵甫一声令下:“打!”
刹那间,方山阵地上所有火力同时开火。重机枪喷射出火舌,轻机枪清脆的点射声此起彼伏,步枪子弹如雨点般射向敌人。冲在前面的小鬼子顿时倒下一片。
但这次小鬼子的反应更加迅速和有组织。坦克立即停车还击,步兵则迅速趴倒,用精准的步枪射击压制阵地火力。同时,小鬼子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开始对暴露的火力点进行打击。
一辆坦克突破火力网,直冲阵地而来。反坦克小组的士兵抱着集束手榴弹跃出战壕,但刚跑出几步就被坦克周围的步兵击中。
“机枪掩护!压制坦克周围的步兵!”张灵甫大声命令。
重机枪调转枪口,向坦克两侧扫射。趁着这个间隙,又一名士兵冲出阵地,这次他成功接近坦克,将炸药包塞进履带。
轰隆一声巨响,坦克的履带被炸断,但坦克炮塔依然在转动。坦克内的鬼子打开舱盖,用车载机枪向四周扫射。
“手榴弹!”随着一声呼喊,几枚手榴弹飞向坦克,在坦克周围爆炸。趁鬼子机枪手躲避的瞬间,一名士兵迅速接近,将一颗手榴弹直接扔进坦克舱内。剧烈的爆炸从内部发生,坦克终于彻底沉默。
类似的战斗在整条战线上演。小鬼子的进攻比昨天更加凶猛,战术也更加灵活。他们不再单纯正面强攻,而是多次试图从侧翼包抄。
在方山与孔山的结合部,战斗尤为激烈。小鬼子的主攻方向正是这里,投入了整整一个大队的兵力,配属了四辆坦克。
153旅旅长张汉铎亲自在这里指挥。当一部分小鬼子突破前沿阵地时,他果断命令预备队投入反击。
“弟兄们,跟我上!”305团副团长程志远挥舞着手枪,带领预备连冲向突破口。由于团长刘光宇负伤住院,他临时接替指挥。
刺刀在晨光中闪着寒光,手榴弹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双方士兵在狭窄的战壕里展开白刃战,喊杀声和惨叫声混杂在一起。
程志远冲在最前面,用手枪连续击倒两名鬼子,然后捡起一支步枪加入白刃战。一名鬼子军官挥舞军刀向他劈来,他侧身躲过,一刺刀扎进对方腹部。
经过二十多分钟的殊死搏斗,突入的小鬼子被全部歼灭,阵地恢复了完整。但305团也付出了惨重代价,预备连伤亡过半,程志远本人多处负伤,仍坚持指挥。
上午九点,小鬼子的第一波进攻被打退。但他们并没有像昨天那样后撤休整,而是就地组织防御,等待第二波部队上来增援。
“小鬼子改变战术了。”俞济时在观测所里观察到这一情况,“他们想通过连续进攻消耗我们的兵力。”
果然,不到半小时,小鬼子的第二波进攻就开始了。这次他们避开正面阵地,重点攻击侧翼。
“命令炮兵,集中火力打击敌人第二波进攻部队。”俞济时下令。
第七十四军的炮兵阵地上,所剩不多的火炮开始射击。但由于数量有限,无法有效阻止小鬼子的推进。
第二波小鬼子很快与第一波残部汇合,再次向阵地发起冲击。战斗进入白热化,多处阵地发生激烈肉搏。
俞济时在观测所里焦急地观察战况。他注意到,由于工事被严重破坏,守军缺乏有效的防护,伤亡速度很快。
“这样下去不行。”他对参谋长陈式正说,“命令各部,按计划实施弹性防御,逐步撤至二线阵地。”
命令传达下去后,前沿部队开始有组织地后撤。他们利用交通壕向后转移,同时在撤退路线上布置诡雷和陷阱。
小鬼子发现守军后撤,立即占领了一线阵地,但很快发现自己陷入了交叉火力的打击中。预先标定好射击诸元的迫击炮和重机枪,从多个方向向占领一线阵地的小鬼子开火。
与此同时,俞济时命令预备队从两翼发起反击。302团和306团各派出一个营,从小鬼子侧翼发起攻击。
小鬼子猝不及防,陷入三面受敌的困境。经过一小时的激战,他们不得不放弃刚刚占领的一线阵地,向后撤退。
利用战斗间隙,俞济时冒着炮火来到方山前线。眼前的景象比昨天更加惨烈:阵地上到处都是弹坑和尸体,战壕多处坍塌,士兵们满身泥土和血迹。
“军座,您怎么又来了?这里太危险!”王耀武急忙迎上来。
“来看看情况。”俞济时拍拍一个正在包扎伤口的士兵的肩膀,“你们打得很好。”
巡视完前沿,俞济时和王耀武回到师部召开紧急会议。
“上午的战斗,我们虽然守住了阵地,但伤亡很大。”王耀武汇报说,“特别是结合部,305团又损失了二百多人。小鬼子的重炮太厉害,我们的工事经不起轰击。”
俞济时沉思片刻,问道:“我们的炮兵还有多少炮弹?”
“不多了,平均每门炮不到二十发。”炮兵团长李向荣回答。
“集中使用,专门打击敌人的集结地和指挥所。”俞济时下令,“不要分散火力。”
接着,他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我们在阵地前布置假工事和假火力点,吸引敌人炮火和注意力。”
“假工事?”军官们面面相觑,这个想法在当时颇为新颖。
“对,用木头和泥土搭建假机枪巢,假炮兵阵地。”俞济时解释,“让小鬼子的炮兵浪费弹药,同时掩护我们真正的火力点。”
军官们纷纷点头,认为这个主意可行。
会议结束后,各部队立即行动起来。工兵营长陈国栋带领士兵们搭建假工事,他们用木头做成机枪架的样子,盖上泥土和树枝,从远处看与真正的工事无异。还在一些假工事里放置炸药,遥控引爆,增加真实性。
与此同时,后勤部门送来了南京方面补充的弹药和五百名新兵。这些新兵大多没有战斗经验,军官们不得不把他们分散到各部队,由老兵带领。
俞济时特意去看望了新兵。他们中的很多人只有十七八岁,脸上还带着稚气,穿着不合身的军装,拿着比他们还高的步枪。
“怕吗?”俞济时间一个瘦小的新兵。
新兵老实点头:“怕。”
“我也怕。”俞济时说,“但记住,你越怕,小鬼子就越凶。拿起枪,跟着老兵学,你就能活下去,还能杀死小鬼子。”
新兵用力点头,握紧了手中的步枪。
下午一点,小鬼子的进攻再次开始。这次他们果然首先炮击了假工事区域,浪费了大量弹药。当步兵进攻时,又遭到来自真工事的突然打击,损失惨重。
小鬼子指挥官很快意识到上当,调整战术,开始对整个防线进行无差别炮击。但由于炮弹有限,无法持续太长时间。
步兵进攻时,小鬼子改变了战术。他们不再采取密集队形,而是以小队为单位,利用弹坑和地形逐步推进,相互掩护,前进速度虽慢,但更加难以对付。
战斗进入胶着状态。小鬼子凭借精良的装备和娴熟的战术,多次试图突破防线。中国军队则依靠地形优势和顽强斗志,与敌人展开拉锯战。
在方山主峰,张灵甫的301团击退了敌人四次连级规模的进攻。张灵甫本人多次亲临最危险的地段指挥,他的腿伤因为过度劳累而恶化,走路时几乎无法着力,但他拒绝后撤。
“团座,您的腿需要治疗。”医护兵劝他。
“等打完这一仗再说。”张灵甫不以为意,继续在阵地上移动,指挥作战。
下午三点,小鬼子终于突破了方山左侧的一处阵地。一个中队的小鬼子冲过防线,向纵深发展。
俞济时在观测所里看到这一情况,立即命令预备队投入反击。同时,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命令炮兵,对突破口区域进行拦阻射击。”
“军座,那里还有我们的部队!”李向荣惊讶地说。
“我知道,但不能让小鬼子扩大突破口。”俞济时语气坚定,“执行命令!”
炮兵阵地上,火炮发出怒吼。炮弹落在突破口周围,既打击了突入的小鬼子,也阻止了后续部队的跟进。与此同时,预备队从三面向突入的小鬼子发起攻击。
经过半小时的激烈战斗,突入的小鬼子被全部歼灭。但中国军队也付出了代价,一些士兵被己方炮火误伤。
战斗结束后,有军官对俞济时的决定提出质疑。俞济时没有回避,而是在军事会议上解释了这一决策的原因。
“战争是残酷的,有时必须做出艰难的选择。”他说,“如果让那个突破口扩大,整个方山防线都可能崩溃,那时伤亡会更大。作为指挥官,我们必须为整个战局负责。”
军官们沉默不语,不少人心中仍然难以接受,但也理解军长的苦衷。
傍晚时分,小鬼子的进攻终于停止。统计战果,第七十四军这一天击退敌人十多次进攻,毙伤敌军约一千二百人,击毁坦克七辆。自身伤亡约八百人,其中阵亡三百余人。
阵地上,士兵们借着夜色修复工事,后送伤员。寒冷的夜风吹过战场,带来浓重的血腥味和硝烟味。
俞济时站在方山顶上,看着远处小鬼子的营地灯火。他知道,虽然今天再次守住了阵地,但部队已经接近极限。照这个伤亡速度,最多再坚持两天。
“军座,南京来电。”副参谋长李瀚卿送来一份电报,“援军最快要后天才能到达。顾祝同长官命令我们至少再坚守三天。”
俞济时沉默片刻,问道:“弹药补给呢?”
“明天早上能送到一批,但数量有限。”
回到淳化镇指挥部,俞济时立即召集军事会议。所有团级以上军官参加,包括刚从医院跑回来的刘光宇。
“刘团长,你的伤还没好,不应该回来。”俞济时说。
“军座,我的团需要我。”刘光宇左臂还吊着绷带,但神色坚定。
俞济时没有再坚持,开始主持会议。大家总结了今天的战斗经验,讨论了明天的防御计划。
“小鬼子今天吃了亏,明天一定会调整战术。”王耀武分析,“他们可能会重点攻击我们的炮兵阵地和指挥系统。”
“我建议将炮兵阵地转移,同时设立假阵地继续迷惑敌人。”李向荣提议。
“可以。”俞济时点头,“各部队要准备好迎接更猛烈的进攻。特别是结合部,要增加预备队。”
会议持续到深夜。结束后,俞济时特意留下张灵甫。
“你的腿怎么样?”他问。
“没事,能坚持。”张灵甫回答,但额头的冷汗暴露了他的真实情况。
俞济时叫来医护兵为张灵甫检查伤势。医护兵解开绷带后,倒吸一口冷气——伤口已经感染化脓,周围红肿发热。
“你必须立即回后方手术,否则这条腿可能保不住。”医护兵说。
张灵甫还想坚持,但俞济时打断他:“这是命令!第七十四军需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张灵甫,不是瘸腿的张灵甫。”
他命令警卫营长张铁柱亲自送张灵甫去南京治疗。张灵甫无奈,只得服从。
送走张灵甫后,俞济时继续在指挥部研究地图。他知道,按照历史,南京保卫战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一些人的命运,给鬼子造成更大损失。
“军座,您休息一下吧。”陈式正劝道,“明天还有恶战。”
俞济时摇摇头:“我有个想法。小鬼子连续进攻两天,已经相当疲惫。如果我们今晚再组织一次偷袭,打击他们的指挥系统,可能会打乱他们明天的进攻计划。”
“但部队已经很疲劳了,而且昨晚刚进行过偷袭,小鬼子肯定有防备。”
“正因为有防备,他们才想不到我们会连续偷袭。”俞济时说,“不过你说得对,部队太疲劳了。这次不派大部队,只派小股精锐,目标是敌人的指挥所和通讯线路。”
他叫来301团特务连连长赵大河,昨晚他成功带队摧毁了一个鬼子炮兵阵地。
“赵连长,再给你一个任务。带上你的特务连,渗透到敌人后方,专门破坏通讯线路和袭击指挥所。不求造成多大伤亡,只要制造混乱就行。”
“是!”赵大河毫不犹豫地接受任务。
一小时后,赵大河带着特务连出发。俞济时站在指挥部门口,目送他们消失在夜色中。
回到指挥部,他继续思考明天的防御计划。部队伤亡已经超过三分之一,特别是基层军官损失严重。他决定对部队进行临时整编,合并一些伤亡较大的单位。
凌晨两点,赵大河的电报回来了:“任务完成,破坏通讯线路三处,袭击指挥所一个,毙伤敌军约三十人,包括一名中佐。我方伤亡十一人,正在返回。”
俞济时稍微松了一口气。这次偷袭虽然规模小,但可能会让鬼子指挥官感到不安,从而影响明天的作战计划。
凌晨四点,他终于在指挥部的椅子上睡着了。但仅仅一小时后,就被炮声惊醒——新的一天的战斗又开始了。
俞济时用冷水洗了把脸,登上观测所。东面的天空已经被炮火染红,看来小鬼子今天的进攻比昨天开始得更早,也更加猛烈。
“命令各部,准备战斗。”他对传令兵说,然后举起望远镜,望向硝烟弥漫的方山阵地。
他知道,今天将是更加艰难的一天。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为了身后的南京城,为了千千万万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