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朱慈烺小说在线章节免费阅读

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两宋元明小说,作者“酸酸的橙子”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朱慈烺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0章,总字数183722字,喜欢两宋元明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第9章岳洋盯着朱慈烺手中的枪,仔细端详片刻,摇了摇头:“回禀殿下,属下从未见过这般物件。”高文采搓了搓手,笑着问道:“殿下,能否借臣仔细瞧瞧?”“当然可以。”朱慈烺将燧发枪递了过去。高文采比岳洋见识更…

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朱慈烺小说在线章节免费阅读

《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精彩章节试读

第9章

岳洋盯着朱慈烺手中的枪,仔细端详片刻,摇了摇头:“回禀殿下,属下从未见过这般物件。”

高文采搓了搓手,笑着问道:“殿下,能否借臣仔细瞧瞧?”

“当然可以。”

朱慈烺将燧发枪递了过去。

高文采比岳洋见识更广,捧着枪翻来覆去地打量,只见这物件通体乌黑,造型奇特,前端有枪管模样的部件,却没有传统火铳的药池和引线,他迟疑道:“看着倒像手铳,可又不太像……”

说着,竟下意识地举枪对着岳洋的脑袋比划起来。

“不可!”

朱慈烺大惊,连忙伸手将枪夺了回来。

这燧发枪早已上膛,万一高文采误触扳机,岳洋的脑袋当场就得开花。

见太子如此紧张,高文采和岳洋对视一眼,几乎同时脱口而出:“火铳?”

朱慈烺笑着点头:“不愧是锦衣卫,有点见识,算是猜对了一半。岳洋,去三十步外竖一块木牌来。”

“遵命!”

岳洋立刻找来一块半人高的木板,在三十步外稳稳立好。

朱慈烺端起燧发枪,对他说道:“闪开些。”

岳洋虽猜这是火铳,却不信一个七岁孩童能熟练用枪,连忙退到十几步外,远远观望。

“砰砰砰——”

连续五声清脆的枪响划破长空,岳洋刚立好的木牌瞬间被打得木屑飞溅。

他慌忙跑过去查看,只见木板上赫然出现五个拳头大的窟窿,孔洞边缘焦黑,显然是被高速弹丸击穿。

岳洋惊得张大嘴巴,失声叫道:“老娘哎!这竟是连发火铳!”

高文采和其他锦衣卫也涌上前,看着木牌上的孔洞,个个目瞪口呆。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威力强劲、还能连续射击的火铳,纷纷对着朱慈烺跪倒,齐声高呼:“皇太子威武!”

“都闪开。”

朱慈烺又从系统仓库中取出一杆线膛枪,熟练地装上米尼弹,对准木牌再次扣动扳机。

“砰”的一声,子弹穿透木板,在远处的山石上溅起火星。

这一次,众人不仅被枪法和火器威力震撼,更对朱慈烺“空手取物”的本事感到惊奇。

刚才明明没见他携带武器,火铳却像凭空变出来的一般。

锦衣卫们再次跪倒磕头,满脸敬畏:“皇太子威武!殿下定是神仙下凡!”

朱慈烺摆了摆手,笑道:“平身吧,哪来的神仙?孤和你们一样,都是凡人。方才的火器,不过是藏在衣袍里罢了,不必这般夸张。”

锦衣卫们看着太子宽大的龙袍,倒也信了这番说辞。

唯有高文采心中存疑,昨日太子锤杀骆养性时,那柄擂鼓瓮金锤足有数十斤重,绝不可能藏在衣袍里。

可太子都这么说了,他也不便深究,只当是自己眼花看错。

朱慈烺见众人半信半疑,也不再纠结,对岳洋吩咐道:“让他们在此跑圈训练,两个时辰后,你带人去钟粹宫领火铳。”

“遵命!”岳洋躬身应下。

朱慈烺不再多言,带着胡宝、袁贵转身离开了万岁山。

回到钟粹宫,李若琏早已等候在此。

见太子回来,他连忙上前躬身行礼:“殿下,温体仁大人去过镇抚司,要求释放那些被关押的文官,这是他送来的银票,您看是否放人?”

“哦?效率倒挺高。”朱慈烺有些意外。

以往大明内阁办事拖沓,今日却如此迅速。

他接过银票一数,足足三十五万两,不由得笑道:“卧靠,这下发财了!”

李若琏没听懂“卧靠”是什么意思,只是疑惑地看着太子:“殿下,是否要放那些文官?”

朱慈烺狡黠一笑:“放,当然要放。不过,让他们每人写一封认罪书,签字画押后再放。若是不肯写,就继续关在昭狱,让锦衣卫好好‘伺候’。另外,这五万两银子,给你们用作发展情报的经费。”

李若琏瞬间明白太子的用意,让文官写认罪书,既是留作日后牵制他们的把柄,也能在崇祯康复后,以此证明处置文官并非无理取闹。

他心中暗爽,连忙躬身领命:“遵命!”

待李若琏离开,朱慈烺盘算起来:如今手中已有抄家得来的八十多万两白银,加上温体仁送来的三十五万两,财力已然充足。他打算拿出二十万两银子献给崇祯,这次处置文官、整顿锦衣卫动静太大,若不拿出些诚意,恐怕难以过关。

“殿下,高文采和岳洋求见。”太监进来通报。

朱慈烺知道二人是来领火铳的,便先走到偏殿,从系统仓库中取出一百杆线膛枪、五万发米尼弹,以及四把燧发枪,随后才让他们进来。

二人行礼完毕,朱慈烺带着他们走进偏殿,指着堆放在地上的火器说道:“这些火铳名为线膛枪,使用方法你们方才也见识过了。东宫卫队每人配发一把,务必严加看管,绝不能让外人接触,要做到‘枪在人在’。”

说着,他拿起四把燧发枪,继续道:“这是燧发枪,用作军官防身。高文采、李若琏、岳洋,你们三人各拿一把,剩下一把,由岳洋发给卫队的副百户。记住,除了训练,非必要时刻不得轻易使用。”

“谢殿下!”高文采和岳洋看着眼前的火器,激动得合不拢嘴。

高文采本想请求给所有锦衣卫都配备火器,可转念一想,这般威力强劲的武器定然十分珍贵,便不敢开口奢求。

朱慈烺又拿出几本装订好的册子,递给岳洋:“这是孤编写的火枪兵训练方法,里面还有三段击战术和阵型移动射击的图谱。东宫卫队必须严格按照此法训练,若是有人不适应或是敷衍了事,立即开除,孤的亲卫,容不得半点懈怠。去吧。”

“遵命!”二人接过册子,连忙召来卫队成员,分发完武器后,便急匆匆地赶回万岁山,准备开始训练。

……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两天过去。

这两天,京师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文官集团对太子又怕又恨,却因光时亨等人的下场不敢轻举妄动;

锦衣卫则因太子的支持,重新焕发生机,开始暗中清查文官集团的罪证。

第三天一早,便是朱慈烺定下的朝会之日。

在此之前,他决定先去勇卫营和京营看看。

这两支军队是京师的核心战力,若能掌控在手中,日后应对流寇和清军,便多了几分底气。

朱慈烺没有大排场,既没让锦衣卫和大汉将军随行,也未使用太子仪驾,只带着胡宝、袁贵和数十名东宫卫队成员,骑马直奔勇卫营。

勇卫营是明末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堪称崇祯的“禁军精锐”。

营中名将辈出,黄得功、孙应元、周遇吉皆是能征善战之辈,由监军太监卢九德、曹化淳提督。

组建初期,勇卫营无论是对阵流寇还是清军,几乎百战百胜,未尝败绩,是大明末年为数不多的“劲旅”。

可惜,在明末的大环境下,这支精锐最终也难逃悲壮的命运。

孙应元在河南罗山孤军奋战,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周遇吉率领数千兵力驻守宁武关,面对李自成十几万大军的围攻,血战数日,直至全军覆没,全家殉国。

他的顽强抵抗,甚至让李自成一度动摇了进攻北京的决心,若非后来大同总兵不战而降,战局或许会有所不同。

而黄得功部,在大破张献忠后,被崇祯下令追击流寇,未能留在京师护驾。

等到李自成兵临城下时,京师空虚,无人可用,北京城不到两天便宣告沦陷。

京师沦陷后,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政权,黄得功被封为靖难侯,出镇庐州。

当时南明有“江北四镇”,可除了黄得功,其余三镇将领皆拥兵自重,沦为割据势力。

后来左良玉反叛,是黄得功率军解围,才短暂挽救了南明政权。

然而,清军很快南下,江北四镇中的其他三镇望风而降,唯有黄得功率军顽强抵抗。

南京沦陷后,弘光皇帝朱由崧逃往庐州,投奔黄得功。

黄得功不顾自身伤势,亲自督战,多次击退清军进攻,最终却被清军流矢射中,他掷刀拔箭,自刎而死。

黄得功一死,弘光皇帝被俘,南明政权彻底崩塌,曾经驰骋疆场的勇卫营,也随着最后一位名将的陨落,退出了历史舞台。

“若是当年崇祯没有将勇卫营调出京师,而是让他们镇守京城,等待援军,或许大明的命运,真能改写。”

朱慈烺骑在马上,看着远处勇卫营的营垒,心中感慨。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他如今能做的,便是抓住眼前的机会,挽救这支即将沉沦的精锐,为大明续命。

小说《大明,我皇太子,逆天改命》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