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日常小说《李枫的围城之战》是最近很多书迷都在追读的,小说以主人公李枫张俪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顾影渡舟作者大大更新很给力,目前连载,《李枫的围城之战》小说最新章节第12章,266708字,喜欢看都市日常小说的宝宝们快来。主要讲述了:怀疑是一种腐蚀性极强的毒药。它不会立刻致命,而是悄无声息地渗透,瓦解你赖以生存的基石,扭曲你眼中熟悉的一切。自从那缕陌生的香水味和“X”的酒店消息像楔子一样钉入我的生活,家,这个曾经代表着温暖、安宁和…

《李枫的围城之战》精彩章节试读
怀疑是一种腐蚀性极强的毒药。
它不会立刻致命,而是悄无声息地渗透,瓦解你赖以生存的基石,扭曲你眼中熟悉的一切。自从那缕陌生的香水味和“X”的酒店消息像楔子一样钉入我的生活,家,这个曾经代表着温暖、安宁和绝对信任的港湾,已然变成了一个布满无形裂隙的危房。我行走其中,每一步都小心翼翼,每一个看似寻常的角落,都可能隐藏着颠覆认知的真相。
张云帆关于那个昂贵手提包的无心之言,更是往我本就沸腾的疑心上浇了一大勺热油。我开始留意家中一切细微的变化,像个高度戒备的侦探,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指向背叛的蛛丝马迹。
张俪似乎并未察觉我内心掀起的惊涛骇浪,或者说,她掩饰得很好。她依旧扮演着温柔妻子和慈爱母亲的角色,只是,在我被毒液浸染的视角里,她的一切行为都带上了表演的色彩。
这天晚上,哄睡了旦旦,我们各自占据沙发一端。她捧着平板电脑在看一部法文原声电影,这是她保持语言习惯的方式,以往我从不觉得有什么。但此刻,那抑扬顿挫、于我如同天书的音节,却像是一层暧昧的保护色,掩盖着可能正在进行的、我无法监控的交流。
我拿着手机,心不在焉地浏览着新闻,眼角的余光却始终锁定在她身上。屏幕上光影变幻,映照着她专注的侧脸。忽然,她放在身旁的手机屏幕亮了一下,一条新的微信消息弹窗跳出。
她的反应极快,几乎是瞬间就用手指划掉了提示,动作流畅得不带一丝烟火气。然后,她极其自然地拿起手机,身体微微侧向另一边,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敲击起来。
她在回复。避开我的视线,用一种我无法理解的语言。
我全身的肌肉瞬间绷紧,血液冲上头顶。是那个“X”吗?他们又在联系?用的是法语?所以之前那个“Reussir”并非偶然?
我强迫自己将目光移回手机屏幕,但上面的字一个也看不进去。耳朵像猎犬一样竖起,捕捉着来自她方向的任何一丝声响。她打字的速度很快,偶尔,会有一两个极其轻微的气音从她唇边逸出,那是法语句子中常见的联诵或者省略,在她,是习惯成自然;在我,却像是一种加密的、充满挑衅意味的低语。
她正在和另一个男人,用一种我无法介入的语言,进行着我无法窥探的交流。就在我身边,咫尺之遥。
这无声的画面,比任何争吵和质问都更具杀伤力。它像一把钝刀,在我的心脏上来回切割,带来一种沉闷而持久的剧痛。
过了几分钟,她似乎结束了对话,将手机屏幕朝下扣在沙发上,重新将注意力放回电影,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我的一场幻觉。
但我知道不是。那短暂的侧身,那快速敲击的手指,那几乎听不见的法语气音,都真实地发生过。
“电影好看吗?”我忽然开口,声音因刻意压抑而显得有些沙哑。
她似乎被我的突然发问惊了一下,转过头,脸上带着被打断的不悦,但很快化为一个浅淡的笑容:“还行,一部老片子了,《天使爱美丽》,你看过的。”
“嗯。”我应了一声,目光落在她被屏幕光映得有些发白的脸上,“最近好像经常看法语片?”
“带毕业班压力大,看看熟悉的语言,放松一下。”她的解释合情合理,眼神坦然地对上我的审视。
我没有再追问。我知道,在她滴水不漏的防御面前,任何直接的试探都是徒劳,只会让她更加警惕。
这种无处不在的、被隔绝在外的感觉,几乎让我窒息。
第二天是周六。张俪说学校有事,要出去一趟。她出门前,在衣帽间里待了比平时更长的时间。我借口找东西,状似无意地走了进去。
她正站在衣柜的穿衣镜前,手里拿着两件内衣比划着。那不是我熟悉的、她常穿的纯棉素色款式。那是两套……风格迥异的内衣。一套是深邃的墨绿色,带着精致的蕾丝镶边,另一套则是近乎黑色的暗红,款式大胆,肩带纤细得仿佛一扯就断。
我的脚步顿在原地,血液仿佛在瞬间冻结。
她透过镜子看到了我,脸上飞快地掠过一丝慌乱,但随即被她用嗔怪掩饰过去:“哎呀,你进来怎么不出声?”
“找条领带。”我艰难地开口,声音干涩,“你……买新内衣了?”
她的脸颊泛起一层薄薄的红晕,不是以往那种羞涩,更像是一种被撞破秘密后的窘迫和急于辩解。“嗯……最近不是……那个‘女为悦己者容’嘛。”她将内衣迅速塞进衣柜的抽屉里,语气带着刻意的娇嗔,“怎么,不行啊?”
女为悦己者容。
这句话,像一道惊雷,在我脑中炸响。
悦己者?谁是她的“悦己者”?是我吗?如果是我,为什么我从未见过她穿这些?为什么她选择在我质疑她香水味、发现她暧昧消息之后,才突然开始“为悦己者容”?而且,是这样截然不同的、带着明显暗示风格的款式?
那个“悦己者”,分明是另一个人!是那个送她昂贵包包,带她看酒店夜景,和她用法语加密通信的“X”!
巨大的屈辱和怒火像岩浆一样在我胸腔里奔涌,几乎要冲破我理智的堤坝。我看着她那张故作镇定的脸,看着她眼底那一丝掩饰不住的、因为即将奔赴约会而产生的光彩,一股强烈的、想要毁灭一切的冲动攫住了我。
但我不能。旦旦还在客厅里玩积木。
我死死地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利用那尖锐的疼痛来维持最后一丝清醒。
“挺好。”我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转身从领带架上随手扯了一条,几乎是逃离了那个令人窒息的衣帽间。
她很快打扮好出门了。依旧是那身看似朴素低调的衣着,但我知道,在那保守的外套之下,隐藏着怎样一副截然不同的、为别人精心准备的模样。
听着她关门的声音,我站在客厅中央,感觉自己像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内部是滚烫的岩浆和毁灭性的力量,外表却只能维持着冰冷的沉默。
“爸爸,妈妈去哪里了?”旦旦跑过来,抱着我的腿,仰着小脸问。
看着儿子纯净无邪的眼睛,我心中翻涌的暴戾和痛苦被一种更深沉的悲凉所取代。我蹲下身,抱住他温暖的小身体,仿佛这是我在这个正在分崩离析的世界里,唯一能抓住的浮木。
“妈妈……去工作了。”我听到自己用平静到可怕的声音回答。
工作是假的。为“悦己者容”才是真的。
那个“悦己者”……许锦天……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用了什么手段,能让张俪在短短时间内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穿着打扮,到行为模式,甚至到……她看我的眼神里,那日益难以掩饰的对比和……轻蔑?
我必须知道他更多。不仅仅是工作上的对手,更是情场上的……敌人。
我抱着旦旦,走到书房,打开电脑。这一次,我没有通过秘书小陈。我动用了某些更私人、更隐蔽的渠道。这些关系网,是我在多年的仕途生涯中,出于各种原因建立起来的,平时极少动用,因为它们往往伴随着风险和人情。
但我顾不了那么多了。
我发出了查询请求,目标直指许锦天。不仅仅是公开的履历,我要的是更深层的东西:他的社交圈,他的消费记录,他的情感史,他的……真实面目。
等待回复的过程漫长而煎熬。每一分每一秒,我的脑子里都在不受控制地想象着张俪此刻正在做什么。是和那个“悦己者”在一起吗?穿着那套墨绿色或者暗红色的内衣?在某个酒店的房间里,重复着那条消息里描述的“抱着看夜景”的场景?
这些画面像恶毒的藤蔓,缠绕着我的神经,勒得我喘不过气。
我走到旦旦的房间,看着他熟睡中恬静的小脸,心里充满了无力和悲伤。我要如何保护他,不让他受到这场即将来临的风暴的伤害?如果那个“悦己者”不仅仅是一个情人,还可能是一个背景复杂、居心叵测的间谍呢?张俪知不知道她卷入的是怎样的漩涡?
父亲的话再次在我耳边响起:“保护好自己,尤其是……保护好旦旦。”
傍晚,张俪回来了。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倦意,但眼角眉梢却残留着一种……被滋润过的、慵懒的满足感。那种神情,我曾经在她身上见过,在我们感情最好的时候。但现在,它的出现,只让我感到刺眼的讽刺和锥心的痛楚。
她身上没有陌生的香水味,或许是她仔细处理过。但她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焕然一新的状态,比任何实物证据都更让我确信——她刚刚从一个能让她“容光焕发”的男人身边回来。
“回来了?”我坐在沙发上,没有抬头,目光盯着手中的书,实际上一个字也没看进去。
“嗯。”她换着鞋,语气轻松,“学校的事有点多,忙到现在。旦旦呢?”
“睡了。”
简单的对话之后,便是令人窒息的沉默。我们之间,仿佛隔着一层无形的、冰冷的玻璃墙。她在墙的那一边,或许还沉浸在与“悦己者”相会的余韵中;我在墙的这一边,独自咀嚼着被背叛的苦涩和谋划复仇的冰冷。
深夜,我收到了来自那个私人渠道的初步回复。邮件内容很简短,但信息量巨大。
许锦天,三十二岁,海外名校背景,精通多国语言,包括法语。履历光鲜,但某些时间段存在模糊地带。社交活跃,尤其与一些境外商会和文化交流机构往来密切。消费水平远高于其明面收入,偏好高端定制服装、奢侈品及……小众沙龙香水。情感方面,资料显示他偏好“有挑战性的、有夫之妇”,擅长利用自身魅力和投其所好的方式建立关系,此前在多个城市有过类似记录,目标多为有一定社会地位人士的妻子或伴侣……
“偏好有挑战性的、有夫之妇”……
这几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狠狠地烫在我的视网膜上。
一切似乎都对上了。
语言(法语),消费(香水、包包),手段(投其所好),目标(有夫之妇——张俪)……
这不是一场偶然的激情出轨。这更像是一场……有预谋的、精准的狩猎。
而张俪,我结婚五年的妻子,我儿子的母亲,心甘情愿地,甚至可能是满怀欣喜地,踏入了猎人为她精心布置的陷阱。她购置新内衣,用法语低语,这一切的“悦己者”,根本就不是我!
我是那个被蒙在鼓里,被对比,被嫌弃,甚至可能被利用完后一脚踢开的……可怜的背景板!
我关掉邮件,坐在黑暗的书房里,久久没有动弹。窗外城市的灯火映入眼帘,却照不亮我内心无边的黑暗。
原来,从纪念日那天玄关里陌生的泥点皮鞋开始,或者说,从更早的时候起,我所珍视的“完美镜像”,就已经是一地碎片了。
而我,直到现在,才真正弯下腰,看清每一片碎渣上,映照出的,是何等残酷而丑陋的真相。
小说《李枫的围城之战》试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