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哪里可以免费找到清宫卷王不想宫斗?

清宫卷王不想宫斗

作者:尊称椰子大王

字数:105053字

2025-10-26 08:11:03 连载

简介

清宫卷王不想宫斗》是“尊称椰子大王”的又一力作,本书以青蕊为主角,展开了一段扣人心弦的宫斗宅斗故事。目前已更新105053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清宫卷王不想宫斗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牛痘之法的巨大成功,如同在沉寂的潭水中投入巨石,激起的涟漪层层扩散至前朝后宫的每一个角落。青蕊所居的永和宫东配殿,一时间虽未至门庭若市,却也彻底告别了昔日的门可罗雀。内务府往来送份例、传旨意的太监脚步明显勤快恭敬了许多;偶尔有其他宫苑的低位妃嫔前来“请安问好”,言辞间不乏讨好打探之意;甚至连端嫔董鄂氏,也寻了个由头,赏下一套上好的文房四宝,言道“贵人闲暇或可练字静心”,姿态较之以往柔和了不止一分。

青蕊对此一概以谦逊、低调,甚至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惶恐”应对。该谢恩的谢恩,该回礼的回礼,对于打探,则依旧是那套“侥幸”、“古法”、“胡乱琢磨”的说辞,将自己牢牢隐藏在“运气好的蒙古贵人”这层保护色之下。她深知,此刻越是风口浪尖,越需谨言慎行。

然而,该来的终究会来。

这日午后,青蕊正坐在窗下,对照着系统里兑换的《基础物理常识(入门篇)》,用炭笔在糙纸上勾勒着简易杠杆和滑轮的受力分析图,试图理解其背后更普适的原理,为将来可能“发明”某些省力工具打下理论基础。德顺匆匆进来,脸上带着一丝紧张与激动交织的红晕。

“主子,梁公公来了!皇上……皇上宣您去乾清宫西暖阁见驾!”

青蕊执笔的手微微一顿。乾清宫西暖阁,并非正式朝会之所,多是皇帝召见心腹大臣议事之处。康熙在此召见她,其意味不言自明。

她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些微波澜,平静地放下炭笔。“更衣。”

换上一身符合贵人品级、但颜色依旧素雅(湖蓝色缠枝莲纹旗装)的宫装,略整理发髻,只簪一支银质点翠步摇,青蕊便跟着梁九功,第一次在非正式场合,前往帝国的权力核心。

西暖阁内,檀香袅袅。康熙并未坐在御座上,而是负手立于一幅巨大的《皇舆全览图》前,明黄色的常服衬得他身姿挺拔。听到通报,他缓缓转过身,目光如常锐利,却少了几分朝堂之上的凛然威压,多了几分审视与探究。

青蕊依礼跪拜,声音平稳:“奴婢博尔济吉特氏,恭请皇上圣安。”

“起来吧。”康熙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他踱步到紫檀木嵌螺钿的炕桌旁坐下,示意青蕊坐在下首的绣墩上。“朕今日叫你来,是想听听你对于‘牛痘’之外,那些‘农事’上的见解。”

他开门见山,目光落在青蕊身上,仿佛要穿透那层谦卑温顺的表象,直抵内里。“朕听闻,你在钟粹宫时,便以堆肥之法,使得菜蔬繁茂。迁居永和宫后,院中所植,亦远胜寻常。可是有何窍诀?”

青蕊心知,这是考较,也是机会。康熙是位重视实务的皇帝,尤其关心农桑,若能在此事上展现价值,比单纯依靠“祥瑞”般的牛痘更为长久。

她微微垂首,斟酌着语句,依旧带着那份刻意保留的口音,但言辞却清晰了许多:“回皇上,奴婢……奴婢不敢妄言窍诀。只是觉得,土地如人,需得滋养,方能回报。落叶、杂草、厨余,看似无用,若能以特定方法令其腐熟,化为黑肥,其力堪比豆饼粪肥,且更洁净,易于施用。奴婢……奴婢称之为‘化废为宝’。”

“化废为宝……”康熙重复了一遍这四个字,眼中闪过一丝兴味,“说下去。”

“此外,”青蕊继续道,声音放缓,似在回忆,“奴婢观察院中菜畦,若常年只种一物,则地力渐衰,菜蔬亦易生病虫。若能将不同菜蔬,按其习性,轮流种植,或于同一块地上间种高低不同、所需养分各异之作物,似可养息地力,减少病害,或能……增加收成。此法,奴婢依稀记得,似乎……似乎在某些前朝农书杂记中有过零星记载,称之为‘轮作’、‘间作’。”

她没有提系统,只将这些理念归之于观察和前朝杂书,既抬高了康熙(暗示皇上博学,或可知晓),又显得合情合理。

康熙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炕桌边缘敲击。堆肥之法,他已从徐日昇等人整理进献的“古籍残卷”中有所了解,如今听青蕊亲口道来,更觉清晰。而“轮作”、“间作”之说,他并非全然不知,历代农书皆有提及,但多是经验之谈,且往往局限于特定作物。像青蕊这般,将其上升到“养息地力”、“减少病害”的普遍原则,并试图进行不同组合的试验,这份心思,已远超寻常深宫妇人,甚至比许多只知道按祖制种地的老农还要灵醒。

“你于永和宫院内,便是如此试验的?”康熙问道,目光扫过青蕊,见她双手规规矩矩放在膝上,指节却不像其他妃嫔那般保养得细腻无瑕,反而略带些薄茧,显然是常亲自动手所致。

“是。”青蕊老实回答,“奴婢将一小块地分作数区,分别种植菠菜、萝卜、小白菜等,施以不同分量之堆肥,或尝试将高秆之豆与矮生之菜同种……只是地方狭小,又是初次尝试,成效如何,尚需时日验证,奴婢……奴婢不敢妄下断言。”她谨慎地没有给出任何保证,只强调是“试验”。

这份不邀功、不夸口的踏实态度,显然让康熙颇为受用。他微微颔首:“不急于求成,肯细心观察、验证,这便很好。”他顿了顿,话锋忽然一转,“京畿春旱,去岁已有苗头,今岁恐更为严峻。依你看来,于农事之上,除这肥田、轮作之法,还有何策可应对天时?”

这个问题,已然超出了“后院种菜”的范畴,直接指向了国计民生!

青蕊心脏猛地一跳。她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能否真正在康熙心中留下“有用”而非仅仅是“侥幸”的印象,在此一举。

她沉默片刻,似在认真思考,然后才缓缓开口,语气带着不确定和小心翼翼:“皇上恕奴婢妄言……奴婢见识浅薄,只……只胡乱想过。天时不雨,人力或可补其不足。譬如,若能于河边溪畔,设以简……简易水车,或以龙骨翻车,引水灌溉高处的田地……又或者,于田间多挖蓄水之塘,雨季储水,旱时取用……再或者,选种那些更为耐旱的作物……”

她提到的水车、翻车、塘堰,都是中国自古有之的技术,并非她的发明。但她将其系统性地提出,作为应对干旱的组合策略,并且提到了“选种耐旱作物”这个方向,思路清晰,直指要害。

康熙眼中精光一闪而逝。他没想到,一个深宫妇人,竟能说出如此切中肯綮的话来!虽然都是已有的法子,但能在这片刻间,条理分明地想到引水、蓄水、选种这三个层面,已足见其思维之敏捷,以及对农事并非浮于表面的了解。

“水车、塘堰……工部与地方皆有考量。只是这耐旱作物……”康熙沉吟道,“谈何容易。”

“奴婢……奴婢听闻,南方有些地方,种植一种名为‘番薯’之物,耐贫瘠,抗干旱,产量亦高……”青蕊适时地,将她早已准备好的“诱饵”抛了出来。番薯在明末已传入中国,但在康熙初年,推广范围还极其有限,并未引起朝廷足够重视。

“番薯?”康熙微微蹙眉,他似乎在哪里听过这个名字,但印象不深。

“是,奴婢也是偶然……从某本杂记上看到,说其易种活,不择地,荒年可充饥……”青蕊的声音越来越低,仿佛觉得自己说了什么不该说的话。

康熙却没有责怪,反而陷入了沉思。他看着眼前这个低眉顺眼、却屡屡能给他带来“意外”的蒙古贵人,心中念头飞转。牛痘、堆肥、轮作、现在又是番薯……这些看似零散的点,背后似乎隐隐指向一种不同于传统士大夫空谈性理、更注重实效的思维方式。此女,绝非池中之物。

“朕知晓了。”康熙最终没有继续深谈,只是淡淡道,“你且回去,好生……照料你的那些菜蔬。若有新的发现,可经由端嫔,报与朕知。”

这便是给了她一条直接上达天听的渠道!虽然需要经过主位娘娘,但已是天大的恩典!

“奴婢谢皇上!”青蕊连忙起身谢恩,心中一块大石落地。她知道,自己今天这番表现,应该及格了。

离开乾清宫,回到永和宫东配殿,其木格和德顺早已焦急等候,见主子安然归来,神色间并无异样,这才松了口气。

青蕊没有多言,只是吩咐德顺:“想办法,去找找有没有关于番薯的记载,或者……能不能弄到一些番薯的种块来。”她不能直接拿出系统兑换的高产种子,但可以利用这个时代已有的番薯,通过系统知识进行选育和优化栽培,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德顺虽不明白主子为何突然对番薯感兴趣,但还是立刻领命去办。

接下来的日子,青蕊更加忙碌。她一边继续经营着自己的小菜园和堆肥事业,一边开始着手研究如何利用现有的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可用于演示的农具模型,比如杠杆、滑轮,甚至一个微型的、用于提水的手摇式“井轱辘”。这些模型粗糙简陋,但足以直观地展示省力的原理。

同时,她也开始有意识地整理脑海中那些关于基础卫生、纺织、甚至最初级的化学(比如如何更高效地提纯碱,用于制作更优质香皂)的知识,将其用符合这个时代认知的语言记录下来,以备不时之需。

康熙那边,似乎也并未忘记西暖阁的那次谈话。不久后,内务府传来消息,皇上命人在京郊皇庄划出小块土地,试行堆肥之法与轮作模式。同时,有旨意下发南方几省,令地方官员留意并上报“番薯”的种植情况与成效。

这些动向,并未大张旗鼓,却如春雨润物,悄然改变着一些既有的轨迹。

青蕊知道,她播下的种子,正在更广阔的天地里,悄然生根发芽。而她,则需要在这永和宫的东配殿内,积蓄更多的力量,等待下一次破土而出的时机。

她看着窗外日渐繁茂的绿意,目光掠过那些生机勃勃的菜苗,落在角落里那几株小心翼翼培育的番薯苗上,嘴角泛起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这盘大棋,她落子的速度,可以再快一些了。下一步,或许该让这深宫内外,都见识一下“格物致知”的另一番模样。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