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历史脑洞小说《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此文从发布以来便得到了众多读者们的喜爱,可见作品质量优质,主角是朱夜朱元璋,是作者丹丹顶鹤所写的。《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小说最新章节第13章,已更新158433字,目前连载,喜欢看历史脑洞属性小说的朋友们值得一看!主要讲述了:洪武二十五年,金陵。朱夜站在德云楼的窗边,楼下是秦淮河畔的喧嚣。十年了。他来到这个叫大明的朝代,已经整整十年。有时候他会怀疑,那二十多年在红旗下成长的记忆,不过是一场光怪陆离的南柯一梦。可脑子里那些根…

《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精彩章节试读
洪武二十五年,金陵。
朱夜站在德云楼的窗边,楼下是秦淮河畔的喧嚣。
十年了。
他来到这个叫大明的朝代,已经整整十年。
有时候他会怀疑,那二十多年在红旗下成长的记忆,不过是一场光怪陆离的南柯一梦。
可脑子里那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又无时无刻不在提醒他,自己是个异类。
穿越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挺玄乎。
但朱夜的开局,堪称地狱模式。
没有魂穿到王公贵族身上,更没有系统老爷子送温暖。
他醒来时,躺在一口薄皮棺材里,身上穿着一套崭新的寿衣。
周围是乱葬岗,乌鸦在头顶盘旋,叫声渗人。
关于这具身体的记忆,一概没有。
他成了这大明朝千千万万流民中的一员,一个没有身份文牒的“黑户”。
这年头的身份制度,比他想象的要严苛百倍。
大明子民,生下来就要上“鱼鳞黄册”,那是朝廷登记户口、征收赋税的根本。
没有黄册,你就是不存在的人。
种地?地是国家的,分到各家各户的,你一个黑户凭什么种。
经商?没有官府发的路引,出个城门都费劲,被人抓住就是流窜犯。
参军?人家要查你祖上三代。
科举入仕?你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得现编,考个锤子。
这就是朱元璋治下的大明,一个秩序森严到令人窒息的时代。
对朱夜这种黑户来说,活着,就是一种奢望。
那段颠沛流离的日子,他至今记忆犹新。
他啃过草根,吃过观音土,为了一个发霉的馒头跟野狗打过架。
也是在那时候,他遇到了林成。
一个比他大几岁的河南汉子,同样是没了土地的流民。
林成教他怎么分辨能吃的野菜,怎么在寒夜里找个避风的破庙,怎么在人前装孙子才能讨到一口吃的。
两人结伴,从南走到北,又从北走到南。
直到在大同府外的一个村子,他们遇上了打草谷的蒙古散兵。
那不是战争,是单方面的屠杀。
林成那个平日里憨厚老实的汉子,为了护住村里的几个娃娃,拎着根木棍就冲了上去,然后被一刀捅穿了胸膛。
朱夜当时脑子一片空白,抄起一把豁了口的柴刀就想去拼命。
他没想过报仇,也没想过什么家国大义。
他就是觉得,林成死了,他一个人活着也没什么意思。
就在他要被马蹄踩成肉泥的时候,一支明军从天而降。
为首的大将,正是凉国公蓝玉。
蓝玉的兵马砍瓜切菜一般解决了那伙散兵。
事后,蓝玉见他一个半大少年,浑身是血,手里还死死攥着柴刀,颇为赏识他的血性。
“小子,有种。想不想入伍吃粮?”
朱夜拒绝了。
他告诉蓝玉,他想给死去的同伴立个坟,然后堂堂正正地活下去。
蓝玉没强求,反而给了他一封信,让他去金陵应天府,凭信可以落个农籍。
有了户籍,就等于有了“身份证”,不再是任人欺凌的流民。
朱夜揣着那封救命的信,一路南下,到了金陵。
金陵的繁华,让他这个现代人都叹为观止。
可繁华之下,他也敏锐地察觉到了暗流。
土地兼并,在这个时代已经初现端倪。
他亲眼见到,有农户因为交不起赋税,只能将祖辈传下来的田地“献”给官宦乡绅,自己沦为佃户。
从自耕农到佃户,看似只是换了个方式种地,实则天差地别。
他不想一辈子被绑死在土地上,更不想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大半都要交给地主。
所以,在应天府衙门,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决定。
“大人,草民不想入农籍。”
那管着户籍的胥吏眼皮都没抬:“信是凉国公给的,入了农籍,分你几亩薄田,好生过活便是,哪来许多废话。”
“草民想……入商籍。”
胥吏的笔当场就顿住了,他抬起头,用一种看傻子的表情打量着朱夜。
“你说什么?你要入商籍?”
士农工商,商为末流。
在这个时代,商人地位低下,被人瞧不起,连穿绫罗绸缎的资格都没有。
有点门路的人,都削尖了脑袋想往“士”和“农”里钻,主动要求当商人的,他当差这么多年,头一回见。
“你可想清楚了?入了商籍,子孙三代都不得参加科举!”胥吏提醒道。
“想清楚了。”朱夜答得干脆。
他知道科举是独木桥,但他等不了那么久。
商人地位是低,但不用交那沉重的农业税,而且,来钱快。
在这个人命不如狗的时代,只有钱,才能让他活得像个人。
就这样,朱夜成了金陵城一个有正式户籍的商人。
一晃,三年过去。
他靠着超越这个时代的商业头脑,从摆地摊开始,倒卖丝绸,贩运私盐,生意越做越大,攒下了不小的家业。
今年河南黄河决堤,大批灾民涌入金陵。
看着那些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灾民,朱夜仿佛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
他没多想,直接盘下城南一个废弃的货仓,支起大锅,设棚施粥。
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他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粥棚前,人头攒动,乱糟糟的一片。
朱夜亲自在前面维持秩序,让老人和孩子先领。
“都别挤,排好队,人人有份!”
他雇来的伙计扯着嗓子喊,声音都快哑了。
就在这时,人群外围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
一个穿着麻布短打的年轻男子,带着两个家丁,抬着几筐热气腾腾的肉包子走了过来。
“大家让一让,我家公子发善心,给大家送包子来了!”
灾民们一听有肉包子,眼睛都绿了,蜂拥而上。
朱夜皱了皱眉,示意伙计们帮忙拦一下,别发生踩踏。
他的注意力,落在了那个“善心”的公子哥身上。
那人一身粗麻布衣,看着朴素,可朱夜注意到,他的麻衣下摆,露出了一角精致的湖州丝绸。
而且,他在给灾民递包子的时候,身子总是不自觉地后仰,手指尖捏着包子,像是捏着什么脏东西。
每当有灾民靠近,他还会下意识地用袖子捂住口鼻。
朱夜心里冷笑一声。
作秀。
这年头,总有些附庸风雅的富家子弟,喜欢干这种事。
名为行善,实为博名。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小女孩,约莫五六岁的样子,浑身脏兮兮的,挤到那公子哥面前,伸出黑乎乎的小手。
“哥哥,给……给我一个……”
公子哥嫌恶地退了一步,将一个包子丢到她怀里。
小女孩没接稳,包子掉在地上,她慌忙去捡,身子一歪,小脏手不小心在那公子哥的麻衣上蹭了一下,留下一个灰扑扑的手印。
“滚开!别碰我!”
那公子哥猛地一甩手。
小女孩“啊”的一声,被一股大力推得踉跄几步,一屁股摔在地上,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周围的灾民都看见了,却没人敢出声。
那公子哥看着自己衣服上的手印,满脸晦气,嘴里还骂骂咧咧:“不长眼的东西,弄脏了本公子的衣服,你赔得起吗!”
朱夜胸口一股火“噌”地就冒了起来。
他大步流星地走过去。
两个家丁想拦,被他一手一个,直接拨到一边。
朱夜走到那公子哥面前,蹲下身,先将地上的小女孩扶了起来,拍了拍她身上的土。
然后,他站起身,直面那个脸色铁青的公子哥。
他什么话都没说,只是伸出手,一把攥住了对方的手腕。
“你,给她道歉。”
小说《我在明朝卖大米,一朝成了皇叔》试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