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如果你喜欢古言脑洞类型的小说,那么《乱世三国:我靠交友来带货》绝对值得一读。小说中精彩的情节、鲜活的角色以及深入人心的故事,都会让你沉浸其中,难以自拔。目前,这本小说已经连载,总字数已达121590字,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
乱世三国:我靠交友来带货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在赵云不着痕迹的关照下——或许是那包枣糕边角料起的作用,又或许是他向负责采买的军官提了一句——林安获得外出军营、前往酸枣城内的许可的过程,比她预想中顺利得多。她握紧手中那块代表公孙瓒营寨身份的木质腰牌,这是她在此方乱世中,第一份实实在在的“通行证”。
酸枣城因联军驻扎而显得畸形的繁荣,街道上兵卒、民夫、商贩穿梭不息,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味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林安目标明确,她需要改善烹饪工具。这个时代的炊具多以陶、青铜为主,厚重且导热不均,严重限制了她的手艺发挥。一口好铁锅,是解锁更多菜式、稳固她地位的关键。
寻到城内一家颇具规模的铁匠铺,炉火正旺,叮当之声不绝。老师傅看着林安递上的腰牌,又瞥了眼她递上的、用木炭粗略画成的“炒锅”图纸,布满褶皱和煤灰的脸上露出诧异。铁器在东汉属于严格管控物资,尤其是制作精良的兵器甲胄,私自锻造是大罪。但一口形制古怪的锅,加之有联军将领的腰牌作保,老师傅在反复掂量后,还是接下了这单生意。
“此物…非镬非鼎,甚是奇特。打造不难,但费料费工。”老师傅瓮声瓮气,报出了一个让林安心头滴血的价格。几乎掏空了她这两个月在公孙瓒处攒下的所有军饷,连同之前王庖“赏赐”的那点可怜积蓄,才勉强凑够定金。
“五日后来取。”老师傅将图纸收起,不再多言。
铁锅有了着落,蒸笼却不能在铁匠铺解决。林安又辗转找到城中专做竹木器的手工艺人。相比于铁锅,蒸笼的图纸和理解起来容易得多,对方一看便知是蒸制食物所用,虽然对林安要求的层层叠加、带活动笼屉的设计略感新奇,但也并未多问。乱世求生,谁没点秘密?这个价格相对亲民了许多,林安约定五日后与铁锅一同来取。
怀揣着即将变得空空如也的钱袋,林安的心情却是复杂的。投入巨大,但为了长远,为了获取更多资源点,这步棋必须走。她采购了一些本地能找到的相对新鲜的蔬菜和基础调料,心事重重地返回军营。
刚回到分配给她的那个独立小灶房外,便见赵云已在等候。他身姿笔挺地立于暮色中,仿佛一尊沉默的雕像。见到林安回来,他迈步上前,语气一如既往的沉稳:“林夫人,将军有命,明日有客至,需准备些精致点心,数量需多些。”
林安连忙应下:“是,小妇人明白了。不知是何方贵客?”她小心探问,心中猜测着来者身份,这关系到点心的品类和分量。
赵云略一沉吟,并未隐瞒:“是将军故友,刘玄德公及其麾下关、张二位将军将至。”
刘备!关羽!张飞!林安心头一跳,强压下激动。这可是真正名垂青史的人物,而且不同于公孙瓒的严苛,刘备素以仁德闻名,或许是个更好的接触目标?至少,是个获取资源点的大好机会!
“小妇人定当尽力。”她低头应道,脑中已飞快构思起菜单。枣糕是公孙瓒最近的心头好,必须要有。但光是枣糕略显单一,她决定再增加一款绿豆糕。绿豆此时已有,将其泡发后去皮,蒸熟碾磨成粉,再混合少许猪油和系统提供的糖粉(对外只称是研磨极细的饴糖或蜂蜜),模具压制成型,清爽甜糯,正好与枣糕的浓郁形成互补。
次日,林安在后厨忙碌了整整一个上午。小石磨吱呀作响,将泡发的绿豆磨成细腻的浆液,再用细布过滤、沉淀,取得细腻的绿豆沙。枣糕的枣泥需要耐心捶打、过筛。没有现代便利的工具,全凭一双手和毅力。当混合着枣香与豆香的蒸汽从笼屉中弥漫开来时,连外面巡逻的兵士都不由得放缓了脚步。
前帐之中,气氛则与后厨的烟火气迥然不同。
公孙瓒端坐主位,刘备坐于客席,关羽、张飞侍立其后。案几上,除了常规的酒肉,最引人注目的便是那几碟造型精致、色泽温润的点心。枣糕深红诱人,绿豆糕浅绿清爽,在一片粗犷的军中饮食中,显得格外脱俗。
“伯圭兄军中竟有如此巧手庖厨,备今日有口福了。”刘备尝了一块绿豆糕,入口即化,清甜不腻,眼中露出由衷的赞赏。他性情宽厚,此赞美发自内心。
公孙瓒面上有光,难得地露出一丝笑意,挥挥手,语气带着几分刻意淡然的炫耀:“玄德过誉了,不过是下面人胡乱琢磨些小食,登不得大雅之堂。若喜欢,多用些。”他虽如此说,但微微扬起的下巴却泄露了他的受用。
张飞性急,早已抓起一块枣糕塞入口中,瞪大了眼睛,含糊赞道:“好吃!甜而不腻,软乎!大哥,这比咱路上吃的那些干饼强多了!”他声如洪钟,引得帐外亲兵都侧目。
关羽虽未发言,但抚髯的动作放缓,又拈起一块绿豆糕细细品尝,丹凤眼中闪过一丝惊异,显然也对这点心颇为认可。
这场小型的接风宴,因这几碟点心,氛围融洽了许多。
宴罢,赵云再次来到后厨。他手中托着一个木盘,上面放着几串五铢钱和一小匹质地普通的青色绢布。
“林夫人,将军与刘使君对点心甚为满意,此乃将军赏赐。”赵云将木盘递过,顿了顿,又补充道,“将军还有话:你既需时常采买新奇食材,以后每五日可外出一次,巳时出,申时归,不得延误军中膳食。”
“谢将军恩典!谢赵军士!”林安心中大喜,这不仅是经济上的奖励,更是行动自由的扩大!她恭敬地接过赏赐,那绢布触手微凉,在这乱世,亦是难得之物。
自此,公孙瓒营中有一位善制精美点心庖厨的消息,不胫而走。联军大营派系林立,暗流涌动,但口腹之欲却是共通的。连盟主袁绍在一次公孙瓒前去议事时,都半开玩笑地提了一句:“伯圭,你营中那绿豆糕,倒是清雅,与我冀州风味颇合。”
而更让公孙瓒意想不到的是,素以眼光毒辣、不拘小节著称的曹操麾下,那位新近投效、才华横溢却体弱的年轻谋士郭嘉,似乎对那枣糕情有独钟。曹操为示笼络,竟几次派人以美酒、绢帛等物,向公孙瓒交换这些“小食”。此事传到公孙瓒耳中,让他那份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连曹孟德和他那眼高于顶的谋士都要求他的东西!这无形中,竟成了诸侯间一种微妙的人情往来。
于是,公孙瓒对林安这个“工具”越发“满意”起来。他甚至难得地又赏下了一套半新的、质地稍好的深衣曲裾,语气平淡却意味深长:“收拾利落些,莫要失了本将军颜面。或许哪日,需你上前回话。”
林安捧着那套衣服,心中凛然。她明白,这并非单纯的关怀。公孙瓒开始考虑她的“形象”,意味着她可能不再仅仅是一个藏在幕后的厨子,而有被推到台前,直接面对那些历史巨擘的时刻。这既是机遇,更是巨大的风险——她的容貌,她的口音,她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认知,都可能成为致命的破绽。
她看着角落里刚刚取回、还带着新铁腥味的铁锅和那套崭新的蒸笼,工具升级了,舞台变大了,但脚下的钢丝,也似乎更细、更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