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未来后,我成了最年轻委员!》由一笑奈和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良心都市日常著作,内容不拖泥带水,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林枫所吸引,目前预见未来后,我成了最年轻委员!这本书最新章节第15章,写了180120字,连载。主要讲述了:那份关于互联网的内参,果然没有石沉大海。一周后的下午,林枫正在核对一份季度经济数据报表,处里的内线电话响了。王斌接起来,“嗯嗯”了两声,随即捂住话筒,扭头对林枫低声道:“林枫,郑司长电话,让你现在去他…

《预见未来后,我成了最年轻委员!》精彩章节试读
那份关于互联网的内参,果然没有石沉大海。
一周后的下午,林枫正在核对一份季度经济数据报表,处里的内线电话响了。
王斌接起来,“嗯嗯”了两声,随即捂住话筒,扭头对林枫低声道:“林枫,郑司长电话,让你现在去他办公室一趟。”
办公室里瞬间安静了一下,几位老同志都从文件堆里抬起头,略带诧异地看了林枫一眼。
新入职的年轻人被司领导直接召见,这并不常见。
林枫心中微动,面上却保持平静,应了一声,放下手中的笔,整理了一下略显褶皱的衬衫领口,快步走了出去。
郑司长的办公室在走廊尽头,比普通员工的办公室稍大一些,但陈设同样简朴。
一张宽大的办公桌上文件堆积如山,后面是顶到天花板的书柜,里面塞满了各种政策文件和理论著作。
郑司长正戴着老花镜,伏案批阅文件,林枫那份关于互联网经济的报告,就摊开放在手边。
“司长,您找我?”林枫站在门口,恭敬地说。
郑司长抬起头,指了指对面的椅子:“小林来了,坐。”
林枫依言坐下,腰背挺直,双手自然地放在膝盖上。
郑司长拿起那份报告,随手翻了翻,目光锐利地看向林枫:“你写的这个东西,我看了。思路很新,胆子也不小。里面提到电子商务,说会对传统流通渠道造成‘深刻变革’,这个判断,依据充分吗?我们现在连基础的商业网络都还在完善中,你说的那种网上买卖东西,听起来有点……遥远。”
林枫知道,这是考较,也是机会。
他早有准备,语气沉稳地回答:“司长,我认为不能因为它现在看似遥远就忽视它。您看美国亚马逊的例子,虽然现在规模不大,但它的模式代表了一种去除中间环节、直接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可能性。随着电脑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以及最重要的——社会信用体系和电子支付手段的跟进,这种模式的成本优势和便利性会爆发式显现。”
他顿了顿,观察了一下郑司长的神色,见对方没有打断的意思,便继续深入:“尤其是一种叫做B2B的模式,就是企业对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这能极大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营销成本,特别是对于我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如果能有一个可靠的平台帮助他们获取订单、拓展市场,其意义可能比面向个人的零售电商更为重大和迫切。”
“B2B……”郑司长轻轻重复了这个陌生的词汇,手指在桌面上有节奏地敲击着,显然在消化这个新概念。“听起来有点意思。按你的说法,这种模式在国内,有现实的土壤吗?有没有人已经在尝试了?”
来了!林枫心中一定,他知道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他不能直接说出阿里巴巴的未来,那样太过骇人。
他必须用一个符合他身份和认知水平的、看似偶然发现的“案例”来引导。
他微微前倾身体,露出一种回忆和思索的表情:“司长,我记得前段时间看一些地方性的经济信息简报和媒体报道时,好像注意到……在江南江州,有一支团队,好像叫‘中国黄页’?还是什么的,他们的负责人,听说姓马,具体的名字我记不太清了。”他故意说得有些模糊,仿佛只是无意中瞥见的信息。
“哦?”郑司长果然来了兴趣,“江州?中国黄页?具体是做什么的?”
“根据零散的报道看,他们好像就是在尝试利用互联网,为国内的中小企业,特别是江南一带的乡镇企业,搭建一个面向海外的商品信息展示和交易撮合平台,理念上……似乎就符合B2B的雏形。”
林枫尽量用客观、平实的语言描述,“我觉得,这或许可以作为一个观察我国早期电子商务发展的典型案例。当然,具体情况如何,还需要更深入的了解。”
他没有过度吹捧,只是将其定位为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
这种留有余地的说法,反而更显得可信和严谨。
郑司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目光投向窗外,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办公室里安静了片刻,只有窗外隐约传来的城市噪音。
过了好一会儿,郑司长收回目光,看向林枫,眼神中带着一丝赞许和更深的考量:“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思路是对的。不能光看着国外的月亮圆,也要看看国内有没有人在摸着石头过河。”
他拿起钢笔,在便签纸上写了几个字,然后对林枫说:“这样,小林,你对这个领域比较敏感,以后就多留点心,继续关注一下国内外互联网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特别是像江州这个……‘中国黄页’类似的探索案例。有什么新的情况或者想法,可以直接跟我汇报。”
“是,司长,我一定密切关注。”林枫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平静地应承下来。
从郑司长办公室出来,走廊里依旧安静。
但林枫知道,他刚刚完成了一次极其关键的“播种”。
他不仅成功地将“B2B电子商务”和“江州马云”这两个概念,以合乎逻辑的方式植入了一位关键领导的脑海,更重要的是,他为自己争取到了一个持续关注并间接影响这一未来巨头的“合法身份”。
回到处室,王斌凑过来小声问:“司长找你什么事?是不是问你那份报告的事?”
林枫笑了笑,含糊地答道:“嗯,司长问了些关于互联网的想法,鼓励我多学习。”
王斌拍了拍他的肩膀:“行啊小子,入了司长的眼了!好好干!”
林枫坐回自己的位置,看着窗外逐渐西斜的太阳。
历史的车轮依旧滚滚向前,但他似乎已经悄悄地,在车轮边缘,放上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微小却可能改变轨迹的石子。
下一步,就是如何利用这个“关注”和“汇报”的权限,更深入地参与到这场即将到来的波澜壮阔的大戏之中了。
小说《预见未来后,我成了最年轻委员!》试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