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备受书迷们喜爱的男频衍生小说,穿越神狄:武举之路踏青云,由才华横溢的作者“果冬成”倾情打造。本书以张光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370970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哪里能在线看穿越神狄:武举之路踏青云张光最新章节?》就在下方,点即看!
穿越神狄:武举之路踏青云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张光话音刚落,狄仁杰便投来赞许的目光。二人相视而笑,随即开始谋划如何让赵传臣就范。
就在狄仁杰审讯赵传臣之际,刺史府中的方谦正坐立难安。白日里的惊险遭遇已让他魂不附体,若非有人暗中相助,恐怕早已败露。更令他不安的是,狄仁杰竟传唤了三合县令赵传臣。
方谦急忙派遣吴益之打探消息,自己在府中焦灼等待。然而吴益之只带回赵传臣被羁押的消息,对其是否招供一无所知。
虽与吴益之都认为赵传臣暂时不会出卖他们,但面对狄仁杰这样的对手,谁也不敢保证赵传臣能始终守口如瓶。为防万一,二人决定次日拜访狄仁杰,借机试探口风,再决定是否要对赵传臣灭口。
倒非顾念同僚之情,而是若将赵传臣灭口,无异于向狄仁杰昭示此案另有主谋。一旦引起狄仁杰深究,后果将不堪设想。对方谦而言,最理想的结果莫过于让赵传臣独揽所有罪责。
122 除非赵传臣愿意做污点证人,否则他们不会轻易对他下手! 方谦万万没料到,狄仁杰竟会揪住慰抚款一事不放,这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 然而这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目前狄仁杰手中只有慰抚款的铁证,足以让他名正言顺地彻查到底…… 一夜过去,次日清晨,方谦便与吴益之一同前往大都督府向狄仁杰请安。 由于虎敬晖已被调去保护昏迷的李二,接待方谦和吴益之的任务便落在了张光肩上。 幽州乃人口逾三万户的大州,方谦身为刺史,官居从三品,而司马吴益之则为从四品下。 相比之下,张光作为正四品下的检校监门卫中郎将,官阶介于二人之间。 不过张光毕竟是皇帝心腹,天子近臣,即便方谦官职更高,也不敢在他面前摆架子。 “二位大人请。” 得知幽州刺史与司马来访,张光早有准备,立刻出府相迎。 “张将军太客气了,怎敢劳您亲自迎接?实在惭愧!” 昨日刚到幽州的张光,因公务繁忙,尚未与方谦、吴益之深交,彼此并不熟悉。但比起已与方谦有过激烈冲突的虎敬晖,双方关系还算缓和。 方谦想借机拉拢张光,探听狄仁杰的动向。 “方大人言重了,您乃上官,下官出迎理所应当。”张光笑着回应。 “哎,此言差矣!将军乃陛下钦点的武状元,更是史上首位武举魁首,此次 ** 独占鳌头,早已名震天下。假以时日,必得陛下重用,届时还望将军多多提携!” 为了套取情报,方谦的马屁拍得毫不遮掩!
甚至连吴益之也在一旁帮腔:“方大人所言极是,张将军这般国士无双,日后必定平步青云,届时还望莫要忘了下官与方大人!”
“哈哈!两位大人过奖了,若真有那一天,本将定当尽力相助!”张光佯作欣喜,令方谦与吴益之误以为彼此关系已然亲近。
方谦随即转入正题:“说来狄大人连日操劳,将军还须劝他好生歇息才是。”
“哦?可我观狄大人这两日精神颇佳。虽公务繁忙,昨夜还与一位县令饮酒畅谈,通宵达旦,不时开怀大笑呢。”张光故作随意道。
“话虽如此,狄大人终究年事已高,还需多加保重。”方谦仍坚持表示关切。
“方大人言之有理,日后我定多劝诫狄大人少熬夜。”张光从善如流。
见时机成熟,方谦顺势追问:“不知是哪位县令竟能与钦差彻夜长谈?想必是狄大人故交?”
“这倒不知。只知昨夜是元芳兄与狄春亲自送他回来,似是名叫赵传臣。”张光特意点出来由,并强调狄春亲自相送。
李元芳其人方谦等或不相熟,但狄春作为狄府总管的分量他们心知肚明。既由狄春亲迎,可见赵传臣颇受重视——莫非他已成了污点证人?
这重要情报令方谦二人怔住片刻,方才回过神来……
“二位稍候,容我入内通传。”
“有劳将军。”
张光推门直入正堂的刹那,方谦与吴益之透过门缝瞥见一名身着绿袍的官员正疾步隐入后堂。
张光迅速合上门,但方谦与吴益之仍认出那人是赵传臣。
其实并非如此,那是狄春假扮的。
然而在张光此前的暗示下,加上狄春与赵传臣身形相似、衣着相同,心虚的方谦和吴益之便下意识认定那就是赵传臣!
随即,意识到情况不妙的两人开始商议应对之策。
正在这时,屋内传来狄仁杰的声音,语气中带着不悦:“为何不通传?”
张光却坦然答道:“想着二位大人皆是熟客,便直接引至正堂了。”
“哼!自作主张!罢了,请他们进来吧……”
由狄仁杰的语气可知,他对张光擅自带人直入正堂颇为不满。但事已至此,他也只能无奈地命张光请二人入内。
而狄仁杰这番表现,更让方谦与吴益之坚信先前所见县令就是赵传臣。
“二位大人请进。”
张光一声招呼,方谦与吴益之不便再多言,只得先进去试探狄仁杰的口风。至于往后,只能见机行事。
“卑职幽州刺史方谦(司马吴益之),叩见大人!”
“二位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一进门,方谦与吴益之便向狄仁杰行礼。
出乎意料的是,今日狄仁杰格外和气,竟笑脸相迎,还邀他们入座。这与昨日当堂问罪的情形截然不同。
如此反差,更令方谦与吴益之心生疑虑。
接着,狄仁杰竟直接承认昨日在公堂上言行过激,请二人谅解。
见他放低姿态,方谦立刻连称不敢,并称赞狄仁杰忧国忧民、义正辞严,自己敬佩万分,随即承认昨日不该顶撞大人。
对此,狄仁杰自是表现得毫不介意,并强调今日不谈公事。
随后,狄仁杰特意请方谦与吴益之品尝他从江西带回的好茶,还向他们打听幽州附近有哪些值得一游的风景名胜、古迹,以及当地有什么特色小吃。他表现得对慰抚款一事毫不关心,即便方谦主动提起,也被狄仁杰巧妙地把话题转开。
这样的态度反而让方谦和吴益之更加不安。他们怀疑狄仁杰已经掌握了慰抚款的某些内情,如今不过是在故作轻松,想暂时稳住他们。
临别时,狄仁杰本想留二人用午饭,但方谦和吴益之因急着回去商议赵传臣的问题,以及分析狄仁杰今日为何态度反常,便匆匆告辞。这两个问题都相当棘手,必须尽快商量对策。
狄仁杰也未强留,爽快地让他们离去。
回到府中,方谦与吴益之开始讨论赵传臣是否已经背叛。
方谦原本对赵传臣颇为信任,毕竟赵传臣是他一手提拔的亲信。
然而随后他们得知,赵传臣竟在他们离开后不久,由千牛卫护送返回三合县。
能得到千牛卫护送,这待遇非同一般。方谦认为,赵传臣必定是出卖了他们,以此换取自身安全。
至于为何回三合县,方谦推测可能是为了取回某些证据——那些能证明慰抚款被他们侵吞的凭证。而千牛卫随行,则是为了保护赵传臣不被灭口,确保证据能顺利送回大都督府。
就连狄仁杰今日的轻松态度,在方谦看来,也不过是为了麻痹他们、降低他们戒心的小把戏。
其实几十万两慰抚款在方谦与吴益之眼中尚属小事,可一旦存放这笔款项的天宝银号被查,他们就彻底完了。
到那时,即便狄仁杰不杀他们,他们背后的金木兰也绝不会放过二人。
于是,方谦与吴益之决定采取“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态度,对赵传臣实施灭口。他们清楚,这事瞒不过狄仁杰,他一定能猜到是他们所为。但死无对证,他们不信狄仁杰敢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动方谦这位上州刺史。
更何况,方谦与吴益之也清楚,他们背后的金木兰已在近期准备起事。
因此,只要他们能拖延至援军抵达,便无需再受狄仁杰的牵制!
方谦在吴益之的劝说下,当机立断派出刺客,意图除掉赵传臣。
这一举动,恰恰暴露他们已落入狄仁杰设下的反间计。
与此同时,狄仁杰也暗中派遣李元芳保护赵传臣。
继续委派李元芳执行此任务,仍带有考验他的意图。若此次赵传臣安然无恙,李元芳的嫌疑便可彻底洗清。
当夜,李元芳在三合县县衙暗中护卫赵传臣时,狄仁杰携张光与虎敬晖共同审问王小二——他是大柳树村村民再度攻破北门事件中唯一幸存的士兵。
审问这样的小角色并不困难,王小二在狄仁杰的威慑下迅速交代了一切。面对狄仁杰对案发现场的精准推断,他毫无招架之力。为求活命,王小二只得将当晚的实情全盘托出。
原来,那晚的事件是游击将军张勇、胡进宝、方洪亮三人率官兵伪装成 ** 所为。
王小二招供并同意出庭作证后,狄仁杰立即派人持尚方宝剑,率百余名兵士前往捉拿张勇、胡进宝与方洪亮,并下令: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待众人离去,厅中仅余狄仁杰、张光与虎敬晖三人。虎敬晖开口问道:“大人,卑职实在佩服。您是如何识破作乱者是官兵假冒的?”
虎敬晖之所以发问,既是出于好奇,也是想试探狄仁杰的深浅,同时探查已方是否藏有内应。唯有知己知彼,他才有信心与狄仁杰一较高下。
“呵呵,自然是当场发现的。第一个可疑之处,就是那些死去的官兵身上所穿的衣物。”
或许是王小二之前的坦白让狄仁杰心情转好,即便面对可能是卧底的虎敬晖前来求教,他也并未拒绝,反而以引导的方式开始解释。
不过虎敬晖并未接话,而一旁的张光也觉得自己当时不在场,不便插嘴。
于是,狄仁杰只好独自继续往下说。
“你们想,若真有过激烈打斗,身上必然沾满尘土与血迹。但现场死者衣物却十分干净。这说明他们在遇害前毫无防备。
这样看来,只有一个解释:杀他们的人,和他们一样是官兵,同样穿着五城兵马司的 ** !面对自己人,自然无需防备。
第二,我抵达幽州后,城门戌时便已关闭。事发那日是在四更天,幽州向来以城防坚固著称。就算是精锐部队来攻,一夜之间也不可能破城,更何况是那些只有锄头铁锹的农民。”
“这是第三个疑点,”狄仁杰一边说,一边从袖中取出一张拓印,“通常乱民起事,兵器简陋,更不会有马匹。但我在现场发现了几处带血的马蹄印,便拓下一份,命人暗中比对。果然,这正是五城兵马司骑兵所用!因此我断定,这必是一场阴谋!”
“可方谦为何要这么做?”虎敬晖故作不解地问道。
“哼,他自然是怕我审问大柳树村的村民,会露出他的马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