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欢种田小说,那么这本《寒门崛起:我的古代商业帝国》一定不能错过。作者“吃榴莲的狸花猫”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林薇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连载,最新章节第15章,赶快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主要讲述了:第一节:定价策略第一张粗糙的纸,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这个濒临绝望的家庭。接下来的两天,林家小院灯火熄灭的时间明显推迟。在林薇近乎严苛的指导下,全家人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摆,疯狂地投入到造纸的流水作业中。…

《寒门崛起:我的古代商业帝国》精彩章节试读
第一节:定价策略
第一张粗糙的纸,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这个濒临绝望的家庭。接下来的两天,林家小院灯火熄灭的时间明显推迟。在林薇近乎严苛的指导下,全家人如同上紧了发条的钟摆,疯狂地投入到造纸的流水作业中。
砍树、剥皮、浸泡、蒸煮、捣浆、抄纸、压榨、烘焙……每一个环节都在不断的重复中变得熟练。林峰不再抱怨,沉默地承担着最重的体力活,只是偶尔看向那摞渐渐增厚的、微微泛黄的纸张时,眼神里会闪过一丝光亮。王氏和林秀的手指磨出了水泡,又变成了薄茧,但她们的脸上却有了久违的生气。
最终,在第三天黎明到来前,他们成功造出了二十张纸。这些纸厚薄不算完全均匀,颜色也因技术和原料所限,带着天然的淡褐色,表面还有些许纤维疙瘩,但触手坚韧,确确实实是能够书写的纸。
“只有二十张……”王氏抚摸着这些来之不易的纸,忧心忡忡,“能卖钱吗?能卖多少?”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全家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薇身上。
林薇没有立刻回答。她拿起一张纸,仔细审视。属于Vivian的市场分析能力开始高速运转。
市场分析:
· 优势: 自制纸张,成本极低(几乎为零)。纸质坚韧,远超这个时代普通村民能接触到的草纸。
· 劣势: 外观粗糙,无法与镇上店铺里光滑洁白的宣纸相比。无品牌,无口碑。
· 机会: 底层读书人(如童生、蒙学学生)和普通商户(记账)对廉价书写材料有巨大需求。镇上店铺的纸价格高昂。
· 威胁: 无人识货,可能根本卖不出去。
“定价不能高,也不能低。”林薇沉吟片刻,开口道,“镇上店铺里最差的草纸,一刀(一百张)大约要五十文。我们这张数少,按张卖。”
她拿起一张纸:“这一张,定价三文钱。”
“三文?”林峰惊呼,“一张破纸卖三文?有人买吗?”三文钱可以买一个粗面馍馍了。
“这不是破纸。”林薇语气笃定,“这是能写字的纸。对于需要它的人,三文钱,比一顿饭更重要。定价太低,反而让人觉得是劣质货。我们要卖给识货的人,或者说,要卖给‘需要’的人。”
她采用了现代营销中的心理定价锚定策略,用远低于市场均价但又不至于低到廉价的定位,去吸引那些对价格敏感又确实有需求的客户。
第二节:初战受挫
清晨,林薇带着二十张纸,和林峰一起,步行一个多时辰,来到了镇上。王氏和林秀则留在家中,继续处理原料,忐忑地等待着消息。
镇上的集市比村里热闹百倍,人流如织,叫卖声不绝于耳。林薇没有像其他小贩一样找个角落就蹲下叫卖。她观察了一下,径直走向集市边缘,靠近镇上学堂的一条相对安静的街道。
这里来往的多是些穿着长衫的读书人,或者替主人跑腿的书童。
她找了一块相对干净的地面,将二十张纸整整齐齐地码放好,没有吆喝,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林峰则有些局促地站在她身后,低着头,不敢看路过的行人。
这种“守株待兔”式的销售,效果甚微。偶尔有穿着长衫的人驻足,好奇地瞥一眼,但看到那粗糙的纸质和陌生的卖主(还是一个面黄肌瘦的小姑娘),大多摇摇头就走了,连问价的都没有。
时间一点点过去,日头渐高。林峰的耐心被消磨殆尽,脸上又开始浮现出焦躁和“果然如此”的神色。
“姐,我就说不行……”他小声嘟囔。
林薇面色不变,内心却也有些焦急。她知道酒香也怕巷子深,但没有启动资金做宣传,只能依靠最原始的方式。必须打破这个僵局。
第三节:巧破困局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半旧长衫、面容愁苦的中年书生从学堂方向走来,似乎正要回家。他路过林薇的“摊位”时,脚步顿了一下,目光在那叠纸上停留了片刻,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洗得发白的袖口,最终还是叹了口气,准备离开。
林薇捕捉到了他眼神里那一闪而过的“需要”。
“先生请留步。”林薇开口,声音清亮,“可是需要纸张?”
那书生停下脚步,有些尴尬地摆摆手:“呃,看看,只是看看……”
林薇拿起一张纸,双手递过去:“先生可以摸摸看,纸质虽不华美,但韧性足,着墨不洇,用来日常习字、打草稿,最是实惠不过。”
那书生犹豫了一下,接过纸,仔细捻了捻,又用手指假意在上面划了划,眼中露出一丝惊讶。这纸确实比他想象的要结实。
“多少钱一张?”他迟疑地问。
“三文。”林薇答道,同时仔细观察着他的表情。
书生眉头微蹙,显然觉得对于草稿纸来说,这个价格还是有点肉疼。
林薇立刻补充道:“先生是读书人,当知学问之事,一字一句皆需反复推敲。用这纸打草稿,总好过在沙盘上练习,字迹无法留存,思路也容易中断。三文钱,买的是学问的精进,并不算贵。”
她的话,精准地切中了一个穷书生既要省钱又要做学问的痛点,并巧妙地将产品价值提升到了“辅助学问”的高度。
书生被她一番话说得动了心,又确实需要。他咬了咬牙,从怀里摸出六枚铜钱:“那……先来两张吧。”
开张了!
当那六枚还带着体温的铜钱落入林薇手中时,她清晰地听到身后林峰倒吸了一口凉气。
紧接着,仿佛好运被撬开了一个口子。旁边一个刚好路过的店铺伙计,本是看热闹,见真有读书人买,也好奇地买了一张,说要拿回去给掌柜的试试记账。之后,又陆续有几个看似家境一般的学子围了过来。
“给我来一张!”
“我要三张!”
二十张纸,在不到一炷香的时间里,销售一空。最后一张纸卖出时,甚至还有一个刚得到消息跑来的书童没能买到,连连追问明天还来不来。
林薇握着手里沉甸甸的六十文钱,感受着铜钱那冰冷却真实的触感,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微微松弛了一些。
第四节:归途与暗流
回村的路上,林峰像是换了一个人。他不再垂头丧气,反而有些兴奋,时不时摸一摸怀里那袋铜钱,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喜悦和一丝对林薇的崇拜。
“姐,六十文!整整六十文啊!”他声音都带着颤,“我们真的赚到钱了!”
林薇的心情同样不平静,但更多的是冷静的思考。六十文,还掉三婶的半升糙米(约值十文)绰绰有余,还能剩下不少,足够家里买上几斤粮食,吃几顿饱饭。
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它证明了她的思路是正确的,证明了知识可以变现,更重要的,是彻底赢得了家人的初步信任和跟随的决心。
“这只是开始。”林薇对林峰说,也是在对自己说,“接下来,我们要扩大生产,改进工艺,让纸变得更好,卖得更多。”
她已经开始在心中规划下一步:用这笔钱购买更多的原料,或许还能添置一把像样的柴刀,提高砍树效率。还要研究如何让纸张更白、更平滑……
然而,就在他们即将走出镇口的时候,林薇敏锐地感觉到一道不善的目光。她不动声色地用余光瞥去,只见一个穿着绸缎、身材微胖的中年男人,正站在一家杂货铺门口,眯着眼睛打量着他们离开的方向。那人林薇有印象,是镇上唯一一家纸铺的周掌柜。
他们的纸虽然粗糙,但以三文钱一张的低价在学堂附近售卖,显然已经引起了他的注意。
林薇的心微微一沉。
市场的验证成功了,但随之而来的,是竞争者的警惕。第一桶金带来的喜悦尚未消散,潜在的威胁已如影随形。
那个周掌柜,绝不会眼睁睁看着一个新生的、价格低廉的竞争者,蚕食他原本垄断的市场。
家里的三婶或许暂时不足为惧,但来自镇上前辈商人的打压,恐怕才是他们即将面临的、真正的挑战。
林薇握紧了手中的钱袋,脚步坚定地朝着那个依旧破败,却已然透出希望微光的家走去。
(第四章 完)
小说《寒门崛起:我的古代商业帝国》试读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