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小说水来土掩推荐大家阅读,本小说主角是关羽马良,主要讲述了:………襄阳。法正逆流乘船而上,一脸失意回到平襄侯府。一见面,就连连拱手请罪:“法正有负将军所托,惭愧,惭愧。”关羽含笑摆手:“无妨,此计虽未成,但也未败。”法正遂将此行陆口之细节悉数道出。关羽听得连连…
………
襄阳。
法正逆流乘船而上,一脸失意回到平襄侯府。
一见面,就连连拱手请罪:
“法正有负将军所托,惭愧,惭愧。”
关羽含笑摆手:“无妨,此计虽未成,但也未败。”
法正遂将此行陆口之细节悉数道出。
关羽听得连连颔首。
法正此次之所以游说失败,一是情报不够全面,不够了解陆逊与孙氏的详细恩怨;
二是两人的认知高度和能力不在一个层级。
很显然,陆逊的认知高度和能力远高于法正。
从一开始,陆逊就是以俯瞰的视角,淡然观察法正这个说客的一言一行,且情绪并未代入其语言场景。
这种情况下,任法正舌绽莲花,也是无济于事。
“此话怎讲?”
法正一愣,明明游说陆逊已经失败了,为何关将军会说未败?
关羽笑而不答,转头吩咐第一军师马良,“季常,差一心腹之人携厚礼,悄悄前往建业送往陆家,若陆家问起厚礼来处,只说是陆伯言故人回赠,”
“是。”
马良领命而去。
法正闻言一愣,稍一琢磨,立时讶然道:“莫非君侯欲行反间之计?”
“然也!”
关羽微微一笑:“前者,我首次北伐襄阳之时,陆逊遣使送来厚礼,并附以谦卑恭维之信,以使我麻痹而调荆州守军北上,好便于东吴偷袭荆州。”
“后者,我大胜于禁庞德回转江陵之后,陆逊又派人送来厚礼,我回礼邀请他来江陵议事,他收下厚礼,却未前来。”
“前日孝直往陆口说降陆逊,已是人尽皆知,此事不久后必传入孙权耳中。孙权多疑,必会留心陆家举动。”
“今日我再回以厚礼,悄悄送往建业陆家,假意掩人耳目,实则让孙权耳目察觉,造成陆逊与我相厚之实。”
“如此,此计可成。”
“纵使此计不能离间孙权斩陆逊,也因孙氏与陆氏旧怨在前,又有今日游说及相互赠礼在后,也能使孙权疑陆逊。”
“孙权若疑陆逊,或将其调离陆口,或弃之不用,或命陆逊提兵来攻荆州,以证其忠。”
“无论是何种情况,皆于我荆州有利啊~!”
“正所谓,主臣相疑,其后谤成焉(注1)。”
“此策妙极,君侯高明!”法正听得眼中异彩闪动,满是佩服,心下却道:
这关将军工于心计如斯,揣度人心之极,若其为敌方,那我将无一日可安寝也。
遂回房取出笔墨,写下荆州现状,差人送往成都给刘备诸葛亮知悉。
………
江东,建业,
南昌侯府。
孙权听着解烦营左都督徐洋的汇报,面无表情,心下却是起了警觉。
解烦营是孙权在关羽水淹七军后,因东吴面临荆州军事威胁而成立的情报机构,设左右都督徐洋、胡综统领,下辖千余人(注2)。
左都督徐洋负责对荆州及川中的情报收集。
右都督胡综负责对合肥及曹魏的情报收集。
因此在得知法正与陆逊见面的消息后,孙权立时皱起了眉头。
陆逊要私通关羽?
不能够吧。
陆逊可不是一个人,而是一整个陆家。
但陆逊确确实实与关羽有接触,陆家也收到了来自荆州方面的厚礼,金银财宝锦帛足足拉了三大车。
今日之事,令孙权想起了陆家另一个俊才,陆绩。
之前曾因职为奏曹缘的陆绩常直言政事不无忌惮,更担心不能为己所用,遂外放为交州郁林太守,好在其于今年亡故,令孙权暗暗松一口气。
孙权一直都对陆家保持着极高防备心,一边拉拢,一边担心其有二心。
因此虽然孙权将孙策的女儿许配于陆逊为妻已有十余年,甚至于陆逊今年已经三十七岁了,仍不曾重用陆逊。
孙氏与陆氏的旧恨,始终是孙权心中的一根刺。以己度人,心眼堪比针尖麦芒,有仇必报的孙权知道,自己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真心效力于仇家。
何况别人。
是以前番吕蒙死时,仅仅是举荐陆逊接替陆口督,孙权都纠结犹豫了许久才同意。
“回主公,陆逊并未与法正久谈,且严词拒绝了法正。”
徐洋替陆逊解释了一句。
孙权自然不会因为这一句话就释疑。遂吩咐道:
“你继续派人暗中留意建业城中陆家一举一动,陆口方面的一举一动也须速报于我。”
待徐洋告退,孙权命人去将张昭请来议事。
看着这位两世老臣,孙权心下一阵腻歪,
如果有选择,他决计不会与张昭这种说话刚直,还有投降倾向的属下商议机密大事。
孙策去世时,曾叮嘱孙权“外事不决问周瑜,内事不决问张昭”,但自从建安十三年曹操挥军南下,张昭等人力主投降之后,孙权便晾了张昭将近十年,转而只问计于周瑜、鲁肃、吕蒙,
但不曾想,短短十一年间,三位大都督先后故去,孙权又陷入“无人可问计”的境地。
而眼下江东群臣中,论资历,论公正,论可推心置腹者,无人能出张昭之右。
无奈,只得召张昭前来。
主臣见了面,一时相顾无言。
张昭是不知孙权今日相召是为何事。
孙权是不知该如何开口。
君疑臣这种事,是不能明着说出口的,只要明说出口,一但传开,就算陆逊没有反心,也必然将其逼反。
“子布观陆伯言为人如何?”
斟酌半天,孙权只得先开口暗示。
“伯言通大略,识大体,谦谦君子,婉婉有仪,乃我江东栋梁之材。”张昭一愣,不明白孙权好端端的问这个是何意,但还是给出了客观评价。
我不是问这个……孙权扶额。换了个角度,继续暗示:
“陆逊年少,此前未有军旅生涯,而陆口又与荆州关羽接壤,是我东吴重地,不容有失。孤恐陆逊不能胜任,欲调往交州郁林磨练一二,子布以为如何?”
这下张昭听懂了,原来是怀疑陆逊的忠诚度。
当即直言不讳:“不妥!”
“古人云: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固国安邦,须当如是。“
“今方令陆逊守陆口,又即调往他处,岂不令人寒心?”
“我江东北有曹魏强敌环伺,西有关羽猛虎睡于卧榻之侧。正值用人之际,还望主公三思而行。”
孙权不置可否,转而又道:“今与曹操相约共取荆州,我欲令陆逊领兵三万攻打荆州,子布以为如何?”
“不妥!”
张昭连忙摇头:“今襄阳已失,曹军已退,连败之下,已有迁许都以避关羽锋芒之意。若我江东出兵向西,两军一但交战,不可骤解。则给曹操以喘息之机,若曹操乘机来攻,则我江东危矣。”
连番被张昭否定,孙权一下子有了情绪:“若是孤执意将陆逊调往他处呢?”
“老臣将冒死以谏!“
张昭挺直腰板,掷地有声。
小说《水来土掩》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