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充满奇幻与冒险的历史古代小说,那么《穿越者公孙康的折腾日常》将是你的不二选择。作者“路人169”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关于公孙康的精彩故事。本书目前已经连载,最新章节第12章,喜欢阅读的你千万不要错过!主要讲述了:公孙康对着风筝残骸唉声叹气的第三天,突然在库房角落里翻出个落满灰尘的陶罐 —— 这是他去年用铜渣尝试做水泥时剩下的容器,罐底还粘着层灰黑色的硬块。他用手指抠了抠,硬块竟比石头还结实。“韩伯!我就说水泥…
《穿越者公孙康的折腾日常》精彩章节试读
公孙康对着风筝残骸唉声叹气的第三天,突然在库房角落里翻出个落满灰尘的陶罐 —— 这是他去年用铜渣尝试做水泥时剩下的容器,罐底还粘着层灰黑色的硬块。他用手指抠了抠,硬块竟比石头还结实。
“韩伯!我就说水泥能成!” 他抱着陶罐冲到院子里,阳光照在罐底的硬块上,反射出金属般的光泽,“你看这强度!只要做出合适的模具,咱辽东就能盖水泥城墙了!”
老管家看着那层连锤子都砸不动的硬壳,突然想起去年公子用铜块熔渣搞出的 “金属软化实验”—— 看来那些铜渣没白浪费。
这次公孙康吸取了教训,不再执着于金属模具。他翻遍《天工开物》的残卷(其实是他自己画的草图),盯上了纸浆 —— 这东西成本低,易塑形,晒干后还挺硬,正好适合做模具原型。
“就用它!” 他指着账房先生丢弃的废纸,“泡烂了打成浆,想做啥形状就做啥形状!等水泥做出来,咱先给太守府换个水泥门槛,让爹也瞧瞧我的厉害!”
消息传开,家仆们顿时愁眉苦脸。上次糊纸盔甲已经累得脱了层皮,这次要泡纸浆做模具,怕是连手指头都得泡皱。有个小仆偷偷跟韩忠说:“管家,公子是不是跟纸杠上了?盾牌、盔甲、风筝,现在又来模具……”
韩忠叹着气往缸里倒纸:“别多嘴,泡你的纸吧 —— 总比被他拉去当‘人体配重’强。”
制作纸浆模具的作坊就设在猪圈旁边 —— 公孙康说这里 “温度适宜,还能吸收猪粪的肥力,让纸浆更有韧性”。其实是怕模具做砸了被父亲看见,离主院越远越好。
五口大缸里泡满了废纸,家仆们光着脚在缸里踩,把纸踩成糊糊。公孙康也不讲究,脱了鞋就跳进缸里,一边踩一边喊口号:“左三圈,右三圈,纸浆细腻才能坚!”
踩好的纸浆要掺上石灰和麻纤维,公孙康称之为 “增强复合材料”。他用木框做骨架,把纸浆糊在上面,做成城墙砖、立柱、拱门的形状,甚至还捏了个小土豆 —— 说是 “水泥土豆纪念碑的微缩模型”。
“厚度必须均匀!” 他拿着尺子挨个测量,发现有个砖块模具薄了半寸,当即让人补浆,“差一丝都不行!水泥这东西,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韩忠看着公子满身纸浆,活像个刚从泥潭里爬出来的泥猴,忍不住递上块布:“少东家,歇会儿吧,这模具晒三天才能干。”
“歇什么!” 公孙康抹了把脸,纸浆混着汗水流进眼睛,辣得他直眯眼,“我要做套‘辽东城墙全套模具’,从地基到箭楼,一个都不能少!等晒干了,咱就烧水泥,年底就能开工!”
家仆们被他鼓动得也来了劲,白天踩纸浆,晚上借着月光刷模具,作坊里的灯比太守府的还亮。猪圈里的猪大概是被吵烦了,整夜哼哼唧唧,活像在给他们伴奏。
七天后,作坊前的空地上摆满了纸浆模具,大大小小足有上百个,风吹过的时候发出 “哗啦哗啦” 的声响,像一片待收割的纸做的庄稼。
公孙康绕着模具转了三圈,满意地拍了拍手:“完美!等晒干了,就让王教头派士兵来搬 —— 这些模具,将来都是要进辽东博物馆的!”
模具晒干的那天,公孙康特意请了公孙度来看 “成果展示”。他穿着新做的锦缎袍子,指挥家仆把最精致的几个模具搬到院子中央 —— 有城墙砖、有立柱帽,还有个巴掌大的小拱门,上面还刻着 “康哥智造” 四个字。
“爹您看!” 他拿起那块城墙砖模具,模具白生生的,边缘光滑,看着确实像那么回事,“这就是水泥模具的原型,轻便结实,还能重复使用!”
公孙度掂了掂,模具不算重,手感却挺硬。他点点头:“看着还行,就是不知道经不经用。”
“绝对经用!” 公孙康为了显示模具的坚固,突然把砖模具往石桌上一拍 —— 他本想拍得响亮些,展示硬度,没承想 “咔嚓” 一声,模具竟像饼干似的裂成了三瓣。
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
公孙康保持着拍砖的姿势,脸上的笑容僵住了。阳光照在碎裂的纸浆上,能看清里面没搅碎的纸渣。
“这……” 公孙度刚想说什么,就见儿子拿起一块碎片,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太好了!” 公孙康举着碎片对家仆们喊,“这易碎性正是我们需要的数据!说明纸浆里的纤维分布不均匀,石灰比例也不对 —— 下次调整配方,肯定能成!”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把碎片捡起来,用布包好:“这些都是宝贵的实验标本,要好好保存!标记上‘失败样本一’,将来写进《辽东水泥发展史》里!”
家仆们看着公子捧着碎纸浆当宝贝,有的偷偷撇嘴,有的却被这份执着打动 —— 至少,他从来没因为失败放弃过。
韩忠赶紧打圆场:“太守爷,少东家这是摸着石头过河,哪有一次就成的?上次纸盾牌不也……”
“行了行了”,公孙度摆摆手,看着儿子蹲在地上写 “实验记录”,突然觉得这小子虽然荒唐,却比那些只会空谈的腐儒强多了。他转身对韩忠说:“再给他准备些纸,让他折腾去吧 —— 别让他往猪圈跑了,味儿太大。”
纸浆模具碎裂的第二天,公孙康就写好了《纸浆模具失败分析报告》,贴在作坊门口的木板上,供 “科研人员”(其实就是家仆们)学习。
报告上列了三条 “重大发现”:
1. 纯纸浆模具抗压强度不足,需添加竹纤维增强(其实是没踩碎的纸渣太多)
2. 石灰比例超过 5% 会导致脆性增加(他往模具里加了半袋石灰,不碎才怪)
3. 晒干时间需延长至五天,避免内部潮湿(其实是阴天没晒透)
最离谱的是 “改进方案”:要用麻布当骨架,往纸浆里掺土豆淀粉增加粘性,还要在模具表面涂桐油 —— 说是 “既防水又防蛀,还能让水泥更容易脱模”。
家仆们看着方案直摇头,李四小声跟王五说:“这哪是做模具,分明是在做点心 —— 又是淀粉又是桐油的。”
王五叹口气:“照做吧,上次他让往纸盔甲里加铅块,咱不也加了?至少这次不用扛着跑。”
公孙康却干劲十足,每天天不亮就去作坊,盯着家仆们往纸浆里掺淀粉。他还搞了个 “模具硬度测试”,用手指关节敲模具,听声音判断硬度 —— 敲碎了就记 “不合格”,没敲碎就拍着胸脯说 “有进步”。
有天他正敲得起劲,突然听见身后有人咳嗽。回头一看,公孙度正站在作坊门口,手里拿着那块碎裂的模具标本。
“爹!您怎么来了?” 公孙康吓得手一抖,差点把刚做好的模具敲碎。
“我来看看你的‘失败标本’。” 公孙度举着碎片,嘴角带着笑意,“听说你要往纸浆里加土豆淀粉?”
“是!增加粘性!” 公孙康赶紧解释,“实验证明……”
“行了,” 公孙度打断他,把碎片放在桌上,“库房里还有些没用的藤条,你拿去试试 —— 别整天琢磨淀粉了,那是做饭用的。”
公孙康愣了片刻,突然蹦起来:“对啊!藤条韧性好,比麻布还结实!爹,您真是我的灵感缪斯!”
看着儿子风风火火地去翻藤条,公孙度无奈地摇摇头。他转身离开时,看见作坊角落里堆着十几个碎掉的模具,每个上面都贴着标签:“失败样本二”“失败样本三”…… 一直到 “失败样本十七”。
新模具做好那天,天空飘着细雨。公孙康特意选了个最厚实的城墙砖模具,举起来让雨淋了半个时辰,然后往石桌上一磕 —— 模具虽然晃了晃,竟没碎!
“成了!” 他抱着模具在雨里转圈,纸浆混着雨水流下来,把他淋成了落汤鸡,“我就说能成!藤条骨架加淀粉,天下无敌!”
家仆们也跟着欢呼,倒不是因为模具多成功,是觉得终于不用再泡纸浆了。
韩忠看着那面被雨水泡得发软的模具,突然想起公子常说的一句话:“失败乃成功之母。” 或许,这些碎掉的纸浆模具,真的能铺就一条通往水泥城墙的路?
公孙康可不管这些,他已经开始规划下一步:“明天就烧水泥!用新模具做块水泥砖,给爹当镇纸!”
他没注意到,那面 “成功的模具” 在雨里泡了太久,底部已经开始发软,轻轻一捏就凹陷下去 —— 就像他那些看似坚固,实则一碰就碎的发明梦。
雨停后,夕阳把作坊前的模具染成了金色。公孙康蹲在地上,给新模具刷桐油,嘴里哼着自编的《水泥歌》:“纸浆糊,藤条缠,石灰淀粉加里面,晒干敲不碎,水泥模具万万年……”
远处的猪圈里,猪又开始哼哼唧唧,像是在嘲笑,又像是在加油。或许连它们都知道,这位爱折腾的公子,就算把所有纸都泡成浆,也未必能做出真正的水泥模具。但至少,他还在乐此不疲地尝试 —— 这大概就是公孙康最 “神奇” 的发明:永远不会被失败打碎的热情。
小说《穿越者公孙康的折腾日常》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