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我的黄埔1924小说,我的黄埔1924最新章节

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我的黄埔1924》,是一本十分耐读的抗战谍战作品,围绕着主角程廷云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雨湖台之影。《我的黄埔1924》小说连载,最新章节第14章,作者目前已经写了155192字。主要讲述了:龙潭血战的胜利,彻底击溃了孙传芳、张宗昌联军在长江下游的主力。北伐军挟大胜之威,以雷霆之势沿沪宁线东进,兵锋直指中国最大的都市、远东的明珠——上海。1927年2月的江南,春寒料峭,却阻挡不住革命洪流奔…

我的黄埔1924小说,我的黄埔1924最新章节

《我的黄埔1924》精彩章节试读

龙潭血战的胜利,彻底击溃了孙传芳、张宗昌联军在长江下游的主力。北伐军挟大胜之威,以雷霆之势沿沪宁线东进,兵锋直指中国最大的都市、远东的明珠——上海。1927年2月的江南,春寒料峭,却阻挡不住革命洪流奔涌向前的脚步。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作为先锋,率先逼近上海外围。已经晋升上校团长的程廷云,率领第三团(虽经补充,但元气未复,新兵比例高),随大部队开拔。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在军事上攻克这座由奉鲁联军残部(毕庶澄部)和列强势力盘踞的复杂都市,更要在这政治漩涡的中心,小心翼翼地驾驭着第三团这艘随时可能倾覆的航船。

上海,不仅仅是军事目标,更是政治和经济的心脏。列强在此拥有租界和庞大利益,江浙财阀云集,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在共产党领导下,已发动三次武装起义)。谁能控制上海,谁就掌握了巨大的财源和政治筹码。中正对上海志在必得,严令各部加速进军。

部队行进在泥泞的江南道路上。程廷云骑在马上,眉头紧锁。他不断收到来自各方的情报:

上海城内,由周翔宇、赵世炎等共产党人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已经爆发!工人纠察队正在与盘踞各处的奉鲁联军和警察激战,试图夺取城市控制权。

列强(尤其是英美日)态度强硬,在租界集结兵力,军舰在黄浦江游弋,声称“保护侨民”,实则对北伐军充满警惕和敌意。北伐军总司令部已秘密派遣人员潜入上海,与江浙财阀(程瀚章等)及青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频繁接触。

*第一师内部,王柏龄、胡宗南等人异常活跃,与总司令部来人过从甚密,空气中弥漫着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息。

“团长,”杜聿明策马靠近,低声道,“上海情况太复杂了。工人起义,列强环伺,城内还有敌人。我们进城后,如何自处?是帮工人?还是…”他话没说完,但意思很清楚:是站在起义工人一边,还是站在即将镇压工人的“自己人”一边?

程廷云看着远方隐约可见的上海轮廓线,沉声道:“光亭,我们是军人。首要任务是驱逐军阀,收复国土。奉鲁联军毕庶澄部还在负隅顽抗,他们是明面上的敌人。至于工人纠察队…”他顿了顿,想起蒋先云的嘱托和郭沫若那篇文章,字斟句酌地说:“他们是响应北伐的民众力量,只要不妨碍军事行动,不攻击革命军,就不是我们的敌人。进城后,约束部队,严守纪律,不得扰民,更不得主动与工人武装发生冲突!一切行动,听我命令!”

“是!”杜聿明肃然应道,心中稍安。他就怕程廷云年轻气盛,被卷入政治漩涡。

1927年3月12日,在工人起义武装的配合下,外围的奉鲁联军被击溃。国民革命军东路军(白崇禧部)率先进入上海南市。3月13日,第一军第一师等部开进上海市区(华界)。

当程廷云率领第三团官兵,踏着整齐的步伐(尽管疲惫),穿过被战火熏黑的闸北街区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震撼。街道两旁,挤满了欢呼的市民,彩旗飘扬,鞭炮声震耳欲聋。“欢迎北伐军!”“打倒军阀!”“革命万岁!”的口号此起彼伏。许多工人、学生涌上前来,将食物和香烟塞到士兵们手中。这是胜利者的荣耀时刻。

然而,在这喧嚣的表象之下,程廷云敏锐地察觉到了无处不在的暗流:

1. 工人武装的“存在感”:臂缠红布的工人纠察队随处可见,他们控制着一些重要的仓库、工厂和交通节点,维持着部分城区的秩序。他们的装备虽然简陋(多为步枪、手枪,甚至棍棒),但组织严密,士气高昂。他们看向北伐军的眼神,充满了期待,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

2. “自己人”的异动: 胡宗南团进城后,迅速占据了市中心一些要害位置,与一些身着便衣但举止精悍的人(青帮分子)频繁接触。王柏龄的师部更是门庭若市,江浙口音的富商和穿着绸衫的帮会人物进进出出。

3. 列强的“冷眼”:*租界边界,铁丝网和沙袋工事林立,外国士兵荷枪实弹,冷漠地注视着华界的喧嚣。黄浦江上,英美军舰的炮口在阳光下闪着寒光。

4. 密令的阴影: 程廷云刚刚抵达团部(设在虹口区一所中学内),就收到了总司令部发来的加密急电,措辞比龙潭时更加露骨:“…沪上工潮汹涌,异党借机坐大,纠察队私藏武器,不服管束,实为治安大患!…各部须严密监视其动向,收缴其武器,取缔非法组织!…若遇抵抗,可断然武力解决!…此乃肃清后方,巩固革命之必要举措!蒋总司令手谕。”

程廷云捏着电文,指节发白。这已经不是暗示,而是明确的镇压命令!矛头直指刚刚配合北伐军拿下上海的工人武装!他的心沉到了谷底。他仿佛看到蒋先云愤怒的目光和林育容冰冷的注视。

“报告!”传令兵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师部紧急会议,请团长即刻前往!”

师部会议室气氛压抑。王柏龄端坐主位,胡宗南等高级军官分列两旁,人人脸色凝重。

“诸位!”王柏龄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威严和紧迫感,“上海虽已光复,然局势诡谲,隐患重重!最大之患,便是那赤党操纵之工人武装!彼等占据要地,私藏军械,煽动工潮,不服政令军令,长此以往,必成心腹大患!且列强对此极为不满,已向我方提出严正交涉!为维护上海治安,巩固北伐成果,确保与友邦(指列强)关系,总司令部已决意,立即采取断然措施,组建淞沪警备司令部,解散工人纠察队,收缴其一切武器!”

他环视全场,目光最终落在程廷云身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逼迫:“程团长,你部即日起,调归警备司令部林虎部(驻龙华),你部灵火驻地毗邻工人纠察队控制的商务印书馆俱乐部及东方图书馆等据点。此项重任,就交由你第三团率先执行!*务必于明日(3月24日)拂晓前,完成对上述目标的包围,收缴武器,驱散人员!若遇抵抗,格杀勿论!此乃校长手令!”他扬了扬手中的一份文件。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程廷云身上。胡宗南嘴角甚至勾起一丝阴冷的笑意,等着看这位年轻团长的反应。是痛快领命,表忠心?还是…抗命?

程廷云缓缓站起身,没有去看那份手令。他目光平静地扫过王柏龄和胡宗南,声音清晰而沉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师座,胡副师长,各位同仁。收缴工人武装,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我团官兵,自北伐以来,转战千里,血染征袍,为的是打倒军阀,救民水火!**工人纠察队,响应北伐,配合我军入城,驱逐军阀,功不可没。如今战火方熄,民众惊魂未定,我革命军反戈相向,收缴助我者之武器,师出何名?军心何安?民心何附?”

他顿了顿,迎着王柏龄瞬间变得难看的脸色,继续道:“且上海华洋杂处,列强虎视眈眈。我若内部动武,自相残杀,岂非授人以柄?列强若借口护侨,干涉我内政,甚至武装介入,局面将不可收拾!此非巩固后方,实乃自毁长城!”

“程廷云!你大胆!”胡宗南猛地一拍桌子,“你这是质疑校长决策?为异党张目?!”

程廷云毫不退让,目光如电:“胡副师长!廷云只是据实陈述利害!革命军人,当以大局为重!收缴之事,非不可行,然时机、方式、对象,必须审慎!当务之急,应是肃清城内残敌(毕庶澄散兵游勇),维护治安,安抚民众,与列强交涉,而非急于向曾经的盟友挥刀!若因操切引发全城骚乱,甚至国际争端,这个责任,谁来承担?!”

他这番话,有理有据,掷地有声,更点出了王柏龄、胡宗南急于表功可能引发的灾难性后果,让在座一些并非右派出身的军官也不禁暗暗点头。

王柏龄脸色铁青,他没想到程廷云竟敢当众如此强硬地顶撞,而且句句在理,让他一时难以反驳。他强压怒火:“程团长!军令如山!校长手谕在此,岂容你讨价还价?!”

“军令自当服从!”程廷云挺直腰板,“然具体执行,战场指挥官有权根据实际情况临机决断!我第三团明日将按计划执行清剿城内残敌、巡逻警戒任务,确保防区安全!对于工人纠察队,职部将严令部队不得主动挑衅,保持接触,晓以大义,力求和平解决。若其确有违法之举,再行处置不迟!此乃职部职责所在,亦是避免局势失控之唯一良策!请师座明鉴!” 他这是以“临机决断”为名,行“拖延”和“软化执行”之实!

王柏龄气得浑身发抖,指着程廷云:“你…你…好!好一个程团长!我定当如实禀报校长!” 他心知肚明,此刻强行撤换刚立大功的程廷云,只会引发第三团乃至全师更大的动荡,于己不利。这场摊牌,程廷云以其过人的胆识和立足于“大局”的理由,暂时顶住了压力。

会议不欢而散。

回到团部,程廷云立刻召集杜聿明、王耀武、方先觉、张灵甫等绝对心腹,秘密布置。

“诸位,暴风雨将至。”程廷云开门见山,神色严峻,“上面铁了心要对工人纠察队动手,我们团首当其冲。王柏龄、胡宗南不会善罢甘休。我今日虽顶了回去,但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团长,我们听你的!你说怎么办!”王耀武第一个表态。

程廷云摊开上海市区地图:“第一,杜聿明,你营负责防区日常巡逻警戒,重点防范毕庶澄残兵、地痞流氓趁火打劫!对工人纠察队控制区,只在外围警戒,严禁进入!严禁挑衅!若遇小股冲突,以隔离、劝解为主,非到万不得已,不得开枪!”

“明白!”杜聿明重重点头。

“第二,王耀武,挑选一批最可靠的老兵,组成机动分队,由你亲自掌握,随时待命!任务不是对付工人,而是保护我们团部安全,提防可能来自‘友军’的不测!” 程廷云特意加重了“友军”二字,众人心头一凛。

“第三,方先觉,你和林育容,把军械给我看紧了!没有我的亲笔手令,任何人无权调动一枪一弹!尤其是不能用于对付工人!”

“是!团长放心!炮口只对外敌!”方先觉斩钉截铁。

“第四,张灵甫,你的侦察连,给我把眼睛睁大,耳朵竖起来!严密监视师部还有租界边上那些鬼鬼祟祟的青帮分子的动向!有任何大规模异动,立刻直接向我报告!”

“是!”

“最后,”程廷云目光扫过众人,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我知道,你们中有人可能同情工人,也有人对上面不满。但此刻,第三团必须团结!我们的枪,绝不能对准曾经一起流过血的同胞!更不能成为某些人清除异己、向列强献媚的工具!若真有无法抗拒的命令下来…我程廷云,会挡在最前面!但你们要记住,保护好自己,保护好弟兄们,保护好这支队伍!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革命的路,还很长!”

“团长!”众人动容。杜聿明沉声道:“我等誓与团长共进退!”

“誓与团长共进退!”王耀武、方先觉、张灵甫齐声低吼。

部署完毕,众人散去。程廷云独自留在作战室,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窗外,是大上海不夜的灯火和隐隐传来的喧嚣。这座繁华与混乱交织的都市,此刻就像一个巨大的火药桶。蒋介石、列强、工人武装、青帮、财阀、还有他们这些手握枪杆子的军人…各方势力在这里角力。

他走到窗边,望着黄埔江的方向,那里停泊着列强的军舰。他想起蒋先云在贺胜桥的誓言,想起林育容在南昌档案室那冰冷的目光,想起郭沫若文章中泣血的控诉。他知道,自己今日的拖延和布局,只能延缓风暴,却无法阻止它的到来。当那道最终的血色命令无可回避地落下时,他这位十九岁的上校团长,将如何带着他的第三团,在这浦江的滔天暗涌中,寻得一线生机?

他握紧了胸间周主任赠予的怀表,冰冷的金属触感让他稍稍镇定。无论如何,他必须守住底线:枪口,绝不对准自己人。他必须为第三团,在这历史的惊涛骇浪中,搏一个未来。

1927年3月15日的上海,在一种虚假的平静中度过。第三团防区内,没有发生预想中的冲突。程廷云的拖延策略暂时奏效。

然而,风暴正在加速酝酿。总司令部里,蒋介石与心腹的密谋已至深夜;租界的洋房里,列强代表与江浙财阀推杯换盏;青帮头目的宅院内,一场针对工人领袖和左派人士的秘密抓捕名单正在拟定;工人纠察队总部,周翔宇等人也在紧张地分析着越来越危险的局势…

程廷云站在团部的楼顶,眺望着这座沉睡而又躁动的城市。东方的天际,已泛起一丝鱼肚白。浦江的黎明即将到来,但这黎明,注定将被鲜血染红。他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知道真正的考验,就在眼前。他和他年轻的第三团,已被推到了时代巨变的风口浪尖。

小说《我的黄埔1924》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