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第2章

第一节:下一代的光芒

击退了“阴影”小组的侵袭,并将安全等级提升至国家层面后,恒崭科技获得了一段难得的、相对平静的发展期。但李维和他的团队并未有丝毫松懈,他们深知,暂时的平静源于更强的威慑,而技术的王座,需要用持续不断的创新来巩固。

“穹顶”研发中心的最深处,一个安保等级远超从前的独立实验室已然启用。这里,是“启明3.0”的摇篮。

与“启明2.0”的颠覆性不同,“启明3.0”项目从立项之初,目标就更为宏大和艰深——它不仅要实现算力和能效的再一次跨越式提升,更旨在从根本上探索和定义下一代AI计算范式的可能性。

李维站在实验室中央的全息投影前,上面复杂无比的光路图并非传统的芯片布局,而是一种更为激进的设计。

“摩尔定律正在逼近物理极限,单纯依靠制程微缩和架构优化,迟早会遇到天花板。”“启明3.0”的核心团队都是跟随李维已久的老将,王工、刘工、张工等人悉数在列,神情专注地听着李维的阐述。

“所以,‘启明3.0’的方向,是异构集成与近存计算(Near-Memory Computing)的深度融合,甚至……尝试初步的光计算互连探索。”李维的话语,让在场所有顶尖工程师都感到心跳加速。

他详细解释了构想:通过先进的晶圆级3D堆叠技术,将超大规模的计算核心(仍采用优化后的硅基工艺)、高带宽内存(HBM)、甚至专门用于特定AI算法的模拟计算单元或初步的光学计算模块,集成在同一封装内。这将极大减少数据在计算单元和内存之间搬运的延迟和功耗,是突破“内存墙”瓶颈的关键。

“这不仅仅是设计芯片,这是在设计一个微型的、高度协同的计算宇宙。”张工喃喃自语,眼中充满了技术人特有的狂热。

“难度极大。”王工保持着冷静,“3D堆叠的散热、不同工艺节点异质集成的可靠性、信号完整性……每一个都是世界级难题。而且,光学计算模块目前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所以才是‘启明3.0’。”李维的目光扫过众人,充满挑战也充满信任,“如果容易,别人早就做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解决这些难题。研究院那边已经同步启动了新材料、新工艺的预研。我们需要在架构设计上,就为这些未来的可能性留下接口和空间。”

会议结束后,团队立刻投入了疯狂的工作中。大量的理论计算、仿真模拟、小型验证芯片(Test Chip)的流片被提上日程。实验室里彻夜通明,争论声、键盘敲击声、仪器运行声交织成一曲技术攀登的交响乐。

李维作为总架构师,几乎泡在了实验室。他同时处理着多个技术难题,大脑如同一个并行处理器,往往能在其他人陷入僵局时,提出一个意想不到的解决思路,点亮前进的方向。

就在“启明3.0”的基础架构逐渐清晰时,一个意外的惊喜从生态层面反馈回来。

一个参与“灯塔计划”的欧洲大学团队,在利用“启明2.0”进行复杂流体力学模拟时,发现其某种特殊的计算模式,在处理一类特定数学变换时,效率高得异乎寻常。他们深入研究后,提出了一种可能优化现有加密算法的全新思路。

这份报告被层层提交,最终到了李维手中。他敏锐地意识到,这并非偶然。这正是他最初设计“启明”架构时,埋下的一个关于动态可重构计算单元的伏笔,没想到被外部团队以这种方式触发了。

他立刻组织核心团队,沿着这个思路进行深挖。结果令人振奋:他们发现了一种潜在的、可以大幅提升同态加密(一种能在加密数据上直接进行计算的技术,被视为数据安全的圣杯)效率的硬件实现方式!

虽然距离实用化还很遥远,但这无疑为“启明3.0”甚至更远未来的芯片,指明了一个极具价值的新方向:高安全隐私计算的硬件原生支持。

下一代的光芒,已不仅在眼前,更在脚下延伸的道路上,被不断点亮。

第二节:合纵连横

就在李维带领团队向技术无人区进军的同时,陈昊主导的商业与生态扩张,也进入了新的阶段。“启明生态联盟”的号召力与日俱增,但恒崭的目标远不止于此。他们需要更强大的盟友,更需要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不可动摇的行业标准。

一场精心筹备的“启梦生态峰会”在深圳召开。与会的不仅是硬件厂商和软件开发者,更包括了全球主要的云服务商(AWS, Azure, Google Cloud, 阿里云,腾讯云等)、顶尖的OEM厂商(戴尔、惠普、联想等)、以及多个重要行业的巨头代表(汽车、医疗、金融等)。

峰会上,陈昊和李维联袂登场,发布了多项震撼性的合作计划。

首先,恒崭科技宣布,与全球前三的云服务巨头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启明2.0”芯片将正式纳入其全球数据中心的可选算力架构,为其客户提供全新的、性能极致的人工智能云服务。这意味着,“启明”生态真正意义上接入了全球计算的基础设施,获得了巨大的落地出口。

其次,恒崭联合多家头部OEM厂商,发布了基于“启明2.0”的AI服务器参考设计标准(ODM)。该标准对硬件接口、散热设计、固件层进行了统一优化,旨在降低合作伙伴的开发门槛和成本,加速“启明”服务器在全球数据中心的部署速度。

最引人瞩目的,是李维亲自宣布的“启明开放架构倡议”(OpenK Architecture Initiative, OKAI)。他承诺,将逐步开放更多“启明”架构的低层级接口和技术文档,并邀请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参与下一代互联标准、安全标准、以及特定领域加速器接口的定义。

“我们相信,未来的计算世界,必然是开放、融合、多元化的。”李维的声音通过同传系统响彻会场,“恒崭科技无意打造一个封闭的帝国。我们希望通过OKAI,与在座的各位,以及全球的开发者一起,构建一个真正以创新和效率为导向的开放计算生态。”

这一倡议,赢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许多苦于现有生态封闭性的企业看到了新的希望,纷纷表态支持或愿意深入探讨加入。

峰会的成功,标志着恒崭科技从一家顶尖的芯片设计公司,开始向行业平台和规则制定者之一的角色演进。合纵连横之下,其产业地位和影响力得到了质的飞跃。

然而,旧的王者绝不会坐视新王的崛起。

泰坦公司(Titan)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做出了强硬回应。他们联合了另外几家芯片巨头和与之绑定的软件公司,宣布成立“下一代AI计算联盟”(Next-Gen AI Computing Alliance, NAICA),旨在推动其自家的闭源架构和软件栈成为“行业事实标准”,并抛出了一系列针对云服务和企业级市场的激进优惠和捆绑策略。

一场关于未来AI计算生态主导权的标准之战,正式打响。恒崭科技的开放战略,直面泰坦公司积累了数十年的封闭生态优势。这注定是一场持久而艰难的战役。

第三节:暗潮的漩涡

商业上的合纵连横与技术上的高歌猛进,并未能让李维放松对潜在危险的警惕。他深知,顾千帆绝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罢手,反而可能因其歇斯底里而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老猫的安保团队和国家工作组始终保持最高戒备,监控着一切异常动向。然而,顾千帆这一次的行动,更加隐秘和迂回,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战场,试图从宏观层面制造麻烦。

一波针对恒崭科技及其生态合作伙伴的“合规性”调查风暴,突然在多个海外市场悄然兴起。

先是北美某州的消费者保护机构,突然对采用“启明”芯片的某品牌数据中心产品发起“潜在隐私泄露风险”调查,要求提供大量核心技术文档和数据处理流程证明,过程繁琐且耗时漫长。

紧接着,欧洲某个国家的数据监管机构,也对恒崭科技在当地的数据合规性提出质疑,援引的是极其严苛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条款,暗示其芯片的某些硬件特性“可能”不符合“设计隐私(Privacy by Design)”原则。

几乎同时,与恒崭合作密切的几家国内供应链企业,突然遭到来自海外某些非政府组织(NGO)的“劳工权益”和“环保问题”发难,虽然查无实据,但却在舆论上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这一系列事件看似孤立,且都由不同的机构或组织发起,但老猫和国家工作组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了其中的关联性:这些行动背后,都有星穹资本通过复杂的基金会和游说网络进行资金支持和舆论煽动的痕迹。

顾千帆的策略变了。他不再直接攻击恒崭的技术或人,而是试图利用西方市场复杂的监管和法律环境,以及某些特定的政治正确议题,来构筑非关税壁垒,拖延甚至阻止“启明”生态的全球化扩张步伐。他试图将恒崭拖入无数场耗时而昂贵的法律和合规泥潭,消耗其精力,损害其声誉。

“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FUD’,披着合规和道德的外衣。”陈昊在高层会议上面色凝重,“应对起来非常麻烦,解释成本极高,而且容易陷入自证清白的循环。”

李维沉默片刻,开口道:“既然他选择在这个战场上开火,那我们就奉陪到底。但我们的应对,不能是被动接招。”

他做出了部署:“第一,立刻组建一支最顶尖的国际法律与合规团队,聘请当地最好的律所和游说专家,主动应对每一项调查,态度要合作,但立场要强硬,必须捍卫我们的合法权益。第二,主动邀请国际上最权威的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我们的数据安全、隐私保护、供应链责任进行全面审计并公开报告,用最高标准来回应一切质疑。第三……”

李维目光锐利起来:“……收集所有证据,厘清星穹资本在这些事件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然后,通过合适的渠道,将这些东西‘喂’给他们的竞争对手和敏感的媒体。既然他喜欢玩火,那就让他也尝尝被舆论和监管反噬的滋味。”

这是一场在规则边缘的博弈,是阴影里的刀光剑影。李维一方面坚守原则,用最高的合规标准来武装自己;另一方面,也开始运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策略,在全球化的暗潮中,为恒崭巨轮劈波斩浪,稳住航向。

王座的基石,不仅需要耀眼的技术和开放的生态,更需要应对明枪暗箭的智慧和力量。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