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第2章

“谋士榜第十二位,程昱。

战略才能:★★★

临阵机变:★★

综合能力:★★★

历史影响:★★

共计十星。”

见此评价,天下哗然。

“程昱竟以 ** 充作军粮?”

“此乃食人妖魔也!”

“不知所用是死者还是活人?”

“乱世之中易子而食者众,程公为筹军粮行此下策,情有可原。”

各地议论纷纷,有人声讨,也有人为其辩解。

刚从家中逃出的程昱见此情景,黯然长叹。

他心知若处绝境,确会行此极端之事。

如今事迹败露,声名尽毁,恐难再得诸侯青睐。

唯不知曹操会否不计前嫌?

曹操此刻亦眉头紧锁。

若收留程昱,必遭非议。

尤其兖州士族定会借机攻讦,令其名声扫地。

“彼时为解我军粮之困,方出此下策。

今我困局未解,岂能弃之?”

思虑再三,曹操决意招纳程昱。

东武阳城中,陈宫拍案大笑:”好个食人魔程昱!曹孟德若敢收留,定叫你身败名裂!”当即联络兖州士族,罗织罪名,誓要将程昱彻底抹黑。

榜单仅仅陈列事迹,或许民众转眼便会遗忘。

陈宫的目标,却是要让天下人——至少兖州百姓——对程昱深恶痛绝,使其无法在此立足。

“速速召回死士,不可取程昱性命。”

他低声吩咐身旁仆从。

此刻,活着的程昱比 ** 更有价值。

楚风的嗓音再度回荡天际:

“谋士榜十一名,扶风法正。”

话音未落,天幕中已映出一道身影——纶巾束发,面容平凡。

这正是年仅十五的法正。

右扶风郡内,少年仰望着空中自己的影像,既惊且喜。

他未曾料到,如此年纪竟能跻身顶级谋士之列。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人。”

楚风娓娓道来,“熹平五年生,名士法真之孙,少时便显露非凡才学。

建安初年,因世道动荡,他与挚友孟达共赴益州投奔刘璋,结识张松。

然刘璋不识英才,法正久居微职,仅得县令之位,常向张松倾诉怀才不遇之苦。”

“建安十三年,张松使曹遭冷遇,归蜀后力劝刘璋绝曹联刘。

赤壁战败后,刘璋需遣使结好刘备,张松举荐法正。

初时法正推辞,最终在刘璋强令与张松劝说下启程赴荆。”

“荆州会面时,刘备礼遇甚厚。

经深谈,法正认定其胸怀大志,堪称明主。

返蜀后,便与张松密谋归附之事。”

观者无不感慨刘备的“聚才之运”——陈登、徐庶、庞统、法正相继来投,唯有庞统非主动投效。

这般纳贤之能,几与曹 ** 肩。

“蹊跷得很,榜上谋士竟尽出曹、刘、袁三家门下?”

有人察觉异样,暗自思忖:莫非在天下智士眼中,唯此三人可称雄主?

刘焉凝视着儿子刘璋,沉声道:”这般良才竟被你弃之不用,反倒让刘备得了便宜,我怎会有你这般愚钝的儿子。”

刘璋垂下头,默不作声。

见他这般懦弱模样,刘焉心中暗自叹息,眉间愁云密布。

虽不知数年后益州为何落入刘璋之手,亦不知自己届时是生是死,但从先前景象中,他已窥见益州终局。

此地终将成为刘备起势的根基,而他刘焉的子嗣,恐怕难逃厄运。

他渴望扭转乾坤,却苦于无计可施。

唯一欣慰的是,张松与法正尚未效力益州。

目睹此情此景,想必二人也不敢前来投奔。

少了这两个内应,刘备夺取益州便难上加难。

安喜县内,张飞望着画面中的法正,朗声笑道:”大哥果真是天命所归,贤才纷纷来投,何愁大业不成。”

关羽抚须颔首,赤红的面庞泛起笑意。

刘备展颜一笑,随即又轻叹:”熹平五年生人,如今才十五岁,尚不能为我所用。”

关羽忽道:”大哥,从诸多景象来看,天下大势已可窥见端倪。

如今榜单揭露诸多谋士,敌人是否会派人刺杀本该投效大哥的贤才?”

刘备闻言色变:”此言极是。

若谋士遇害,未来局势必然大变。

可我们势单力薄,如何护得周全?”

张飞思忖道:”江湖多有亡命游侠,只需重金悬赏,便可差遣。

不如雇些游侠暗中保护。”

“游侠?可靠否?”刘备仍有疑虑。

“这些亡命之徒以此为生,若失信于人,便再难立足。

故而接了差事,必会以死相护。”张飞道。

关羽附和:”昔日我逃亡时,亦与游侠打过交道,确如三弟所言。”

“好!那就雇游侠暗中保护。”刘备终于下定决心。

此刻,楚风的声音再度响起:

“建安十六年,曹操遣司隶校尉钟繇出兵讨伐汉中张鲁。

刘璋恐曹操得汉中后图谋益州。”

法正等人向刘璋进言,建议邀请刘备入益州讨伐张鲁。

刘璋本就优柔寡断,未加思索便应允,并派遣法正为使,再度前往刘备处。

法正受命后,与好友孟达各率两千兵马前往荆州面见刘备,迎接其入蜀。

当夜商议完毕,法正独自秘密拜见刘备,拱手道:”明公胸怀天下,却缺立足之地;刘璋坐拥益州沃土,却无雄主之才。

我与张松愿为内应,助明公夺取益州。

此地物产丰饶,地势险要,得之则霸业可成。”

起初刘备犹豫不决,经庞统等人劝说方采纳法正之策。

建安十七年,张松暗中联络刘备之事被其兄张肃告发,刘璋盛怒之下处死张松,双方正式反目。

刘备挥军直指成都,益州从事郑度献策坚壁清野以困敌军。

得知此计,刘备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法正从容进言:”刘璋虽庸碌,却心系百姓。

此计伤民过甚,他必不采纳。”果然刘璋不仅拒绝郑度之计,更将其革职。

建安十九年,刘备兵临成都。

蜀郡太守许靖欲降事发被捕,刘璋念其名望未加惩处。

待刘璋投降后,刘备因鄙薄许靖为人不愿任用。

法正劝谏道:”许靖虚名无实,然天下英才正观望明公如何待士。

昔日燕昭王重用郭隗而贤士云集,今明公欲成大业,当效此法。”

刘备恍然道:”若非孝直言明,几误大事。”遂重用许靖以招揽人才。

夺取益州之后,刘备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稳固政权根基。

为获得本土豪强的支持,麾下谋士提议迎娶刘璋旧部吴懿的胞妹。

刘备初闻此议,当即推辞:”吴氏乃刘瑁遗孀,刘瑁与吾同属汉室宗亲。

娶同族之妻,有悖礼制,断不可行。”

法正闻言进言:”敢问主公与吴氏之亲,可比晋文公与子圉乎?”见刘备语塞,法正继而剖析:”昔日晋文公 ** 秦国,纳侄媳怀嬴为妻,未遭非议。

主公与刘瑁既无血缘之亲,何惧礼法拘束?”

经此劝解,刘备终允婚事。

此举果然赢得益州士族拥戴,法正亦因功擢升蜀郡太守兼扬武将军。

其后更与诸葛亮共撰《蜀科》,整饬蜀地军政。

另厢,刘焉正密嘱刘璋:”务必寻机除掉许靖,然需名正言顺。”言罢暗叹,欲为柔弱的子嗣铺路。

与此同时,刘瑁目睹妻子改适刘备,怒不可遏。

——建安二十二年,曹操克汉中留夏侯渊、张郃驻守。

法正敏锐判断曹营生变,力谏刘备:”此乃夺取汉中良机。

得汉中既可北伐兴汉,又能经略凉州、司隶。”刘备虽忧益州未稳,终被说动。

刘备采纳了法正的建议,决定坚守益州要地,与敌军展开持久战。

“孝直此计甚妙。”

刘备深以为然,随即率军出征汉中。

两军交锋之际,刘备因准备不足,战况不利。

“主公,不如暂退。”

黄忠等人劝道。

“既已至此,岂能退却?”

刘备执意不退,众将不敢再劝。

曹军箭如雨下,攻势凶猛,箭矢甚至落在刘备马前,局势危急。

法正见状,挺身而出,挡在刘备前方。

箭矢擦身而过,他却神色自若。

“孝直避箭!”刘备急呼。

法正回首道:”主公尚不畏箭雨,我又何惧?”

刘备叹息:”罢了,孝直与我同退。”

二人遂率军撤退。

众人皆惊叹于法正之胆略。

面对箭雨,他能泰然处之,实非寻常。

“法孝直果然非凡,甚合我意。”

刘备在安喜县观战时,欣然赞叹。

陈留城中,曹操自语道:”法正虽善谋,却未必能敌夏侯渊与张郃。”

此时,旁白声再起: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刘备再攻汉中。

大军渡沔水,驻于定军山与兴势山之间。

进军汉中,需破两处要地——东线广石由张郃驻守,南线走马谷由夏侯渊镇守。

法正献计声东击西。”

画面中,法正献策:”主公可遣十支精兵,每队千人,夜袭广石,轮番进攻,疲敌之师。

待张郃力竭求援,夏侯渊必分兵支援。

此时猛攻走马谷,可一战破敌。”

“依军师之计。”

刘备采纳建议,令十支千人队轮番袭扰广石。

张郃率亲兵死守,虽暂保据点,但刘备军昼夜不息,久战难支。

不得已,张郃向夏侯渊求援。

夏侯渊听闻军情,立即调遣半数兵力驰援广石。

潜伏在暗处的蜀军探马迅速将敌情禀报刘备大营,军师法正抓住战机,指挥精兵突袭走马谷。

烈焰冲天而起,曹军营寨前的鹿角防御设施尽数焚毁。

眼见营前火光冲霄,夏侯渊顾不得多想,亲率主力出营救火,急令士卒抢修工事。

“明公,战机稍纵即逝!”法正眼中精光乍现,拱手进言:”当倾全军之力,毕其功于一役。”

刘备当即拍案:”汉升将军,率精锐绕后突袭!”

“末将得令!”老将黄忠领命出击,曹军大败溃散,夏侯渊亦在混战中阵亡。

及至曹操亲率大军赶至汉中,法正又献良策:”曹军势大,宜凭险固守。

待其粮尽,不战自退。”刘备从善如流,坚壁清野。

果然数月之后,曹操粮草不济,黯然退兵。

此战后,刘备坐镇汉中,进位汉中王。

擢升法正为尚书令兼护军将军,委以重任。

建安廿五年,年仅四十五岁的法正溘然长逝。

刘备抚棺痛哭,连辍朝数日,追封其为翼侯。

后来关羽遇害,刘备执意东征伐吴。

章武二年夷陵惨败,蜀军退守白帝城。

诸葛亮望着残破的旌旗,黯然神伤:”若孝直尚在,必能谏止主公。

纵不能阻,随军出征亦不致有此大败……”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