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回到明朝大搞工业革命这本小说怎么样?免费在线阅读试试

精品小说《回到明朝大搞工业革命》,类属于历史古代类型的经典之作,书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李毅,小说作者为烤肉加啤酒,小说无错无删减,放心冲就完事了。回到明朝大搞工业革命小说最新章节第14章,已更新了106140字,目前连载。主要讲述了:第一卷:工业星火第2章:蜂窝煤的生机泼皮们凶狠的脚步声和咒骂声终于消失在巷口,破屋里重归死寂,只剩下李毅自己粗重而压抑的喘息声。背靠着冰冷粗糙的土墙,他感觉自己浑身的骨头都像是散了架。方才与泼皮对峙时…

回到明朝大搞工业革命这本小说怎么样?免费在线阅读试试

《回到明朝大搞工业革命》精彩章节试读

第一卷:工业星火

第2章:蜂窝煤的生机

泼皮们凶狠的脚步声和咒骂声终于消失在巷口,破屋里重归死寂,只剩下李毅自己粗重而压抑的喘息声。

背靠着冰冷粗糙的土墙,他感觉自己浑身的骨头都像是散了架。方才与泼皮对峙时强行提起的那口气一散,剧烈的头痛、腹中的饥饿、身体的极度虚弱便如同潮水般再次涌了上来,几乎要将他淹没。

冷汗浸透了单薄的粗布内衫,紧贴在皮肤上,带来一阵阵寒意。

“十五两银子……三天……”

李毅喃喃自语,声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这不是游戏,没有重来的机会。王五那最后凶狠的眼神明确地告诉他,三天之后若是拿不出钱,等待他的绝对是比死更凄惨的下场。

求生的本能如同最强劲的引擎,驱动着他几乎要崩溃的身体和意志。他不能倒下,绝对不能!

挣扎着站起身,他先是小心翼翼地将那扇被踹坏了门闩的破门勉强掩上,用那根断裂的木条和屋里仅有的破凳子勉强抵住,给自己争取一点可怜的安全感和准备时间。

然后,他立刻开始行动。

首要任务是补充能量。原主的记忆告诉他,米缸早已见底。他几乎是屏着呼吸,在墙角一个破瓦罐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了最后小半块黑褐色的、粗糙得硌手的杂粮饼子。这是原主最后的存粮,不知道放了多久,硬得像块石头,还带着一股淡淡的霉味。

顾不了那么多了。李毅找到那个豁口的陶碗,从水缸里舀了半碗冰冷的、带着些微沉淀物的水,将饼子一点点掰碎了泡进去,等待它稍微软化,然后便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

粗糙的食物划过喉咙,落入空荡荡的胃袋,虽然远远谈不上美味,甚至有些刮嗓子,但至少带来了一丝实实在在的热量和力气,让他冰冷的四肢稍稍回暖,思维也变得更加清晰。

下一个目标:制作蜂窝煤的模具和寻找更多原料!

模具是成败的关键。没有模具,单靠手捏,效率低下且形状不一,根本无法大规模制作和销售。

他的目光如同精准的扫描仪,再次飞速地扫过屋内每一个角落,大脑高速运转,进行着工程学上的评估。

破桌?不行,木头太糟朽,且是唯一的“家具”。 瘸凳?那条好腿或许有点用。 水缸?太大太笨重。 床板?更不行……

最终,他的目光锁定在墙角几块废弃的、边缘还算平整的厚实木板,以及一些不知从何而来的零碎铁条、铁皮上。这大概是原主父亲生前不知从哪捡回来,打算做点修补用的,如今却成了李毅唯一的希望。

“需要一根实心的铁芯,用来打出那十二个孔……还需要一个圆形的外套筒,用来定型……还需要一个压杆……”

李毅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快速在脑海中构建着最简单的手工蜂窝煤模具的三维模型。这对于一个高级工程师来说,并不复杂,难的是如何用眼前这堆破烂将其实现。

他拿起那根最粗最直的铁条,又找到一块厚实的铁皮。没有工具,一切都只能因陋就简。

他尝试着将铁皮在一块大石头上用力弯折,试图卷成一个圆筒。粗糙的铁皮边缘划破了他的手掌,渗出血珠,但他恍若未觉,全部心神都集中在手中的材料上。汗水再次从额头渗出,混合着掌心的血迹和之前的煤灰,让他显得格外狼狈,但那双眼睛却越来越亮。

反复尝试,调整,利用墙角、石头作为简单的“夹具”和“砧板”……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窗外日头渐渐升高。

就在他几乎要耗尽力气,怀疑自己是否能在今天内做出成品时,屋外传来一阵轻微却规律的敲击声,似乎是从隔壁传来。

“叮…叮…铛…”

声音不大,带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是金属敲击的声音。

李毅猛地一愣,随即,一段原主的记忆浮现出来:隔壁住着一个姓王的铁匠,似乎是军匠出身,手艺极好,但性格孤僻古怪,因为得罪了上官而被革退,如今靠着给附近街坊修补锅盆瓢勺勉强维生,人称“王铁锤”。原主父亲在世时,似乎还和对方有过几句交谈。

工匠!专业的铁匠!

希望之火再次燃起!李毅立刻放下手中不成形的铁皮,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衫,尽管效果甚微,还是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像逃难的,然后小心地挪开抵门的凳子,走了出去。

隔壁的院子同样破败,但收拾得相对整齐些。一个身材敦实、皮肤黝黑、约莫三十岁上下的汉子,正坐在一个小马扎上,对着一个小火炉和铁砧,专注地敲打着一把断裂的锄头。他手臂肌肉虬结,每一次落锤都精准而有力,眼神专注得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手中的铁件和锤子。

这就是王铁锤。

李毅没有立刻打扰,而是静静站在院门口看了一会儿。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王铁锤的手法、对火候的掌控,绝对是一流匠人的水准,沦落至此,真是埋没了。

王铁锤似乎察觉到了有人,停下手里的活计,抬起头,目光有些浑浊和冷漠地看向李毅,带着一丝询问,但更多的是疏离。他认得这个隔壁 recently 丧父的可怜小子,但并无深交。

“王叔。”李毅依据记忆里的称呼,客气地拱了拱手,尽管这个动作让他虚弱的身体晃了一下。

王铁锤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算是回应,眼神里的戒备并未减少。

李毅知道时间紧迫,容不得寒暄兜圈子,他直接拿出那个已经有些干硬的蜂窝煤胚子,开门见山:“王叔,晚辈想请您帮个忙,打造一个小物件,就是这个东西的模具。”

他将蜂窝煤胚子递过去,同时用树枝在地上快速画出了简易模具的草图,“一根实心铁芯,一根空心的外套管,再加一个压杆。尺寸大概如此……”

王铁锤的目光先是被那奇形怪状的煤饼吸引,露出些许疑惑,但当李毅快速清晰地讲解完模具的构造和用途后,他浑浊的眼睛里猛地闪过一道精光!

他是顶尖的匠人,只看草图和李毅的简单描述,立刻就明白了这模具的巧妙之处以及那煤饼可能带来的改变!

“这……这是用来做石炭的?”王铁锤的声音有些沙哑低沉,带着长期少言寡语的生涩感,但他拿起那个蜂窝煤胚子,仔细打量孔洞和结构的样子,却无比专注和专业。

“正是。”李毅点头,“此物若能制成,燃烧效能远超散煤,省煤,烟少, safer……更安全。晚辈急需此模具,赶制一批出来售卖,以解燃眉之急。”他隐去了债务之事,只强调“燃眉之急”。

王铁锤沉默了片刻,那双常年与火铁打交道、布满老茧和烫伤疤痕的手,轻轻摩挲着蜂窝煤胚子,眼神在李毅急切而真诚的脸上和地上的草图间来回移动。

他看得出这年轻人的窘迫,也看得出这设计的巧思。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匠人,一种对“造物”、对“改进”的本能渴望,在他沉寂已久的心底萌动了一下。

“……不难。”半晌,他吐出两个字,言简意赅。他指了指墙角一堆废弃的铁料,“用这些就行,费不了什么事。”

李毅大喜过望:“多谢王叔!工钱……”

王铁锤摆摆手,打断了他:“管顿饭就行。”他看得出来,李毅比他还穷,工钱是绝对拿不出的。而他对自己看不顺眼的人,给再多钱也不做;看得顺眼或者感兴趣的事,管顿饭就干。

李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郑重道:“一定!多谢王叔!”

王铁锤不再多言,重新点燃炉火,拉起风箱,挑选合适的铁料,立刻投入了工作。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再次响起,却比之前似乎多了几分生气。

李毅没有离开,他就站在一旁,一边学习着这个时代最质朴的工匠技艺,一边随时根据王铁锤的询问进行细节上的沟通和解说。

不到一个时辰,一套虽然简陋但完全符合要求、甚至因为王铁锤的手艺而显得格外结实好用的手工蜂窝煤模具,便摆在了李毅面前。那根实心铁芯和外套管被打磨得相当光滑,压杆也做了防滑处理。

“太好了!王叔,您这手艺真是绝了!”李毅由衷地赞叹,爱不释手地抚摸着这套救命的工具。

王铁锤黝黑的脸上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笑意,随即又恢复了沉默寡言的状态,只是指了指模具,又指了指李毅的屋子。

李会意,再次郑重道谢后,抱起这套沉甸甸的模具,快步返回自己的破屋。

有了趁手的工具,接下来就是大规模制备原料。

他再次冲向墙角那堆煤灰,又找出一个破旧的藤筐,毫不犹豫地开始收集。煤灰弥漫,呛得他连连咳嗽,脸上、身上很快变得一片漆黑,但他动作不停。

黄泥也好办,院墙脚下就能挖到。

按照记忆中的大致比例,将煤粉、黄泥混合,加水搅拌。这是一个极其耗费体力的过程,没有搅拌机,全靠一根木棍和双手。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滑落,冲出一道道泥痕,手臂酸胀得几乎抬不起来,但他咬紧牙关,拼命坚持着。

终于,一大盆混合均匀的煤泥准备好了。

关键时刻到了。

李毅将模具的外套管放在一块平整的石头上,用破碗舀起混合好的煤泥,填入套管内,用力压实抹平,然后将那根实心铁芯对准,用压杆狠狠压下!

再小心翼翼地将铁芯抽出,提起外套管……

一个略显粗糙、但孔洞清晰、形状规整的蜂窝煤胚子,成功地脱模而出!

成功了!

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瞬间冲散了身体的疲惫和疼痛!李毅看着地上那个黑色的、带着十二个圆孔的圆柱体,仿佛看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

他不敢停歇,立刻开始重复这个过程。舀料、填充、压实、压孔、脱模……动作从生疏到逐渐熟练,一个个蜂窝煤胚子在他身边被制作出来,整齐地排列在地上,等待着晾干。

体力在飞速消耗,饥饿感再次袭来,但他完全沉浸在这种“生产”的快感中。这是工程师最熟悉的节奏,是将知识转化为实物的美妙过程。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破窗,洒在满身煤黑、汗水淋漓的李毅身上,也洒在那一排排整齐的、寄托着全部希望的蜂窝煤胚子上。

他足足做出了近百个胚子!几乎耗尽了所有能找到的煤灰和合适的黄泥。

看着这些劳动成果,李毅长长地、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瘫坐在地上,脸上露出了穿越以来的第一丝真正意义上的笑容。

然而,笑容很快收敛。

胚子做好了,但还需要至少一天一夜的时间晾干。而且,怎么卖?卖给谁?

他只剩下两天多的时间了。

目光再次落在那些胚子上,李毅的眼神变得锐利而冷静。

下一步,销售计划。

小说《回到明朝大搞工业革命》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