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备受书迷们喜爱的历史古代小说,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由才华横溢的作者“桐二木”倾情打造。本书以沈砚为主角,讲述了一个充满奇幻与冒险的故事。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129092字,喜欢这类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
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贞观六年,暮春。
长安城东南的曲江池畔,新柳垂丝,桃花漫舞,暖风里裹着淡淡的草木清香。可沈砚此刻却无暇欣赏这盛唐春景,他正蜷缩在一处破败的土地庙角落,浑身发冷,脑子里像被塞进了一团乱麻。
“咳……咳咳……”剧烈的咳嗽让他胸腔发疼,他挣扎着睁开眼,映入眼帘的不是熟悉的考古实验室,而是漏着光的茅草屋顶,身下是冰冷潮湿的泥地,身上盖着一件满是补丁的粗麻短褐——这衣服的针脚粗糙,布料僵硬,绝不是他穿越前穿的白大褂。
沈砚抬手按了按发胀的太阳穴,零碎的记忆片段突然涌入脑海:他是现代考古系教授,前一刻还在博物馆的修复室里,专注地清理长乐公主墓出土的那件鎏金铜盒。铜盒表面刻着繁复的云纹,盒底有一行模糊的篆书,他正用软毛刷擦拭时,指尖突然传来一阵刺痛,紧接着一道强光闪过,再睁眼,便到了这个陌生的地方。
“穿越?”沈砚喃喃自语,心脏猛地一缩。作为研究唐代历史的学者,他对“贞观六年”这个时间点再熟悉不过——这一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刚满六年,朝堂清明,百姓渐富,“贞观之治”已初见成效,但边境仍受突厥袭扰,门阀势力依旧根深蒂固。可再辉煌的时代,对一个身无分文、连身份都没有的“流民”来说,生存都是难题。
他低头打量自己的身体:这具身体的原主也叫“沈砚”,是个来自江南的寒门书生,父母双亡,本想赴长安参加科举,却在途经秦岭时遭遇山匪,盘缠被抢,还被打了一顿,侥幸逃到长安郊外后,因风寒高烧不退,最终没撑过去,便宜了来自千年后的自己。
“既来之,则安之。”沈砚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摸了摸身上的口袋,除了一块磨得光滑的木牌——上面刻着“沈砚”二字,再无他物。土地庙外传来几声犬吠,夹杂着远处市集的叫卖声,那声音清脆鲜活,带着浓浓的盛唐烟火气,让他真切地意识到:自己真的来到了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朝。
他挣扎着站起身,腿脚发软,一阵头晕目眩袭来。原主的身体太过虚弱,必须尽快找到吃的,否则不等他想出立足之策,就要先饿死在这土地庙里。沈砚扶着墙壁,慢慢走出土地庙,目光扫过不远处的村落——那是长安郊外的章敬村,炊烟袅袅,看起来还算安宁。
“或许能在村里找点活计,换口吃的。”沈砚打定主意,拖着沉重的脚步朝村落走去。刚走没几步,就听到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女子的惊呼与兵刃碰撞的脆响。
“不好!是山匪!”村里有人大喊,原本在村口晾晒衣物的妇人慌忙抱着孩子往家里跑,几个手持锄头的村民也脸色发白地往后退。
沈砚心中一紧,循着声音望去,只见村口的大槐树下,三匹快马正围着一辆青色的马车,马上的汉子蒙着脸,手持钢刀,正对着马车里的人喊话:“识相的就把财物交出来,否则别怪我们不客气!”
马车的帘子被一只纤细的手掀开,露出一张清秀的面容。那女子约莫十四五岁,身着淡粉色襦裙,发髻上插着一支珍珠钗,虽面带惊色,却没有丝毫慌乱,反而对着匪徒冷声道:“光天化日之下,竟敢拦路抢劫,就不怕官府拿你?”
“官府?”为首的匪徒嗤笑一声,“这荒郊野外的,官府来了也晚了!赶紧把值钱的东西交出来,不然……”他说着,举起钢刀就要往马车上砍。
沈砚瞳孔骤缩——这女子的衣着打扮,绝非普通百姓,看那珍珠钗的工艺,倒像是宫廷之物。更重要的是,他从女子的眉眼间,看到了几分与长乐公主墓出土的画像相似的轮廓!长乐公主李丽质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的嫡长女,贞观六年时正好十四岁,难道……
来不及细想,沈砚已冲了出去。他虽不懂武功,但常年野外考古,身手也算敏捷。他一眼看到路边有一根手臂粗的断木,弯腰抄起,朝着离马车最近的那个匪徒身后砸去。
“砰!”断木重重砸在匪徒的背上,那匪徒吃痛,惨叫一声从马上摔了下来。另外两个匪徒一愣,转头看向沈砚,眼中满是凶狠:“哪里来的臭小子,敢多管闲事?”
沈砚将断木横在身前,挡在马车前,对着那女子急声道:“姑娘快回车里!”说完,他不等匪徒反应,朝着另一个匪徒的马腿砸去。马受惊嘶鸣,猛地扬起前蹄,将背上的匪徒甩了出去。
为首的匪徒见状,知道遇上了硬茬,又怕拖延下去引来官府,狠狠瞪了沈砚一眼:“小子,你给我等着!”说完,他翻身上马,带着另外两个受伤的匪徒仓皇逃走。
危机解除,沈砚松了口气,只觉得浑身力气都被抽干,踉跄着差点摔倒。那女子连忙从马车上下来,扶住他的胳膊,声音带着几分关切:“公子,你没事吧?多谢你方才出手相救。”
沈砚抬头看向她,阳光落在女子的脸上,肌肤莹白,眉眼温婉,那双眼睛清澈如溪,带着皇家贵女特有的从容气度。他心中已有八成把握,这就是长乐公主李丽质。
“姑娘不必多礼,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本是分内之事。”沈砚定了定神,尽量模仿着古人的语气,“只是姑娘身份尊贵,为何会独自来到这郊外?”
女子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我并非独自前来,只是护卫们去前面探路了,没想到会遇上匪徒。我叫李丽,是长安城内一户人家的小姐,今日出来踏青,多谢公子相救。不知公子高姓大名?”
她没说自己的真实身份,沈砚也不点破,只拱手道:“在下沈砚,江南书生,途经此地,恰巧遇上此事。”
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十几个身着黑色劲装的护卫策马赶来,看到李丽质安然无恙,都松了口气,纷纷翻身下马行礼:“小姐!您没事吧?属下等护驾来迟,请小姐责罚!”
李丽质摆了摆手:“无妨,多亏这位沈公子出手相救。你们先扶沈公子上车,带他回府疗伤。”
护卫们应声上前,沈砚连忙推辞:“姑娘不必如此,在下只是受了点轻伤,不必麻烦姑娘。”
“公子此言差矣,你因我受伤,我岂能置之不理?”李丽质语气坚定,“况且公子初到长安,想必还未找到住处,不如先随我回府,待伤好后,再做打算。”
沈砚心中一动——能进入“李府”,或许能借此机会接触到长安的上层圈子,为自己的立足打下基础。他不再推辞,躬身道:“多谢姑娘收留。”
李丽质笑着点了点头,扶着他上了马车。马车内部宽敞舒适,铺着柔软的锦缎,角落里放着一个小几,上面摆着茶水和点心。沈砚坐在马车里,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田野,心中感慨万千——他与长乐公主的相遇,竟以这样惊险的方式开始,而他的盛唐人生,也从这一刻,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