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完整版的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小说在哪里可以免费读到?

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由桐二木所撰写,这是一个不一样的故事,也是一部良心历史古代著作,内容不拖泥带水,全篇都是看点,很多人被里面的主角沈砚所吸引,目前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这本书最新章节第14章,写了129092字,连载。主要讲述了:朝会风波过后第三日,关中地区便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干旱。往日里潺潺流淌的渭水支流水位骤降,沿岸的农田裂开了指宽的缝隙,嫩绿的禾苗蔫蔫地垂着叶片,农户们背着水桶在田埂上来回奔波,脸上满是焦灼。沈砚是在前…

完整版的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小说在哪里可以免费读到?

《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精彩章节试读

朝会风波过后第三日,关中地区便迎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干旱。往日里潺潺流淌的渭水支流水位骤降,沿岸的农田裂开了指宽的缝隙,嫩绿的禾苗蔫蔫地垂着叶片,农户们背着水桶在田埂上来回奔波,脸上满是焦灼。

沈砚是在前往华州督查水车安装的路上得知消息的。彼时他正坐在马车上,手里翻看着各县上报的水车组装进度,车夫突然勒住缰绳,低声道:“大人,前面好像聚集了不少农户,堵着路了。”

沈砚掀开车帘,只见前方土路上围了数十个穿着粗布短衫的农人,他们手中握着干裂的泥土,见到官车过来,纷纷涌了上来,为首的老农跪倒在地,声音嘶哑:“大人!求您救救我们的庄稼吧!这老天半个月没下雨,河里的水快干了,再这么下去,今年的收成就要全毁了啊!”

其余农户也跟着跪倒一片,此起彼伏的哀求声让沈砚心头一紧。他连忙跳下车,扶起老农,目光扫过不远处的农田——干裂的土地像一张张饥渴的嘴,禾苗的叶子已经开始发黄,若再无水源灌溉,不出十日,这片麦田便会彻底枯死。

“老丈莫急,”沈砚稳住心神,沉声道,“朝廷推广的龙骨水车,便是为了应对旱情所用。华州城郊的示范田已经安装好了五架水车,现在就带你们过去看看,能不能解燃眉之急。”

老农愣了愣,随即眼中燃起希望:“大人说的是那个能自己转着浇水的机器?我们听说过,就是不知道真有这么神吗?”

“是不是真的,去了便知。”沈砚翻身上马,“你们随我来。”

一行人快马加鞭赶到华州示范田时,工部派来的工匠正在调试最后一架水车。只见木质的龙骨顺着水槽延伸到河中,几个工匠转动轮轴,水车的叶片便缓缓沉入水中,随着轮轴转动,清澈的河水顺着龙骨被提上岸,顺着沟渠流入麦田,蔫蔫的禾苗瞬间被水珠滋润,仿佛重新有了生机。

围在田边的农户们看得目瞪口呆,先前的老农快步走到水槽边,伸手接住流下来的水,激动得声音发颤:“是真的!真的能把水引上来!有了这东西,咱们的庄稼有救了!”

沈砚看着农户们欣喜的模样,心中稍定,转头对身旁的华州县令道:“王县令,眼下旱情紧急,原定的推广计划必须加快。你立刻组织人手,一方面协助工匠赶装水车,优先供应缺水最严重的村落;另一方面派人告知各村,凡安装水车的农田,朝廷将补贴三成木料钱,务必让更多农户用上水车。”

王县令连连点头:“下官明白!这就去安排,绝不让大人失望!”

可事情并未如预想中顺利。当日傍晚,沈砚接到消息,渭水下游的泾阳县有几个村落的农户,不仅拒绝安装水车,还将前来送木料的工匠围了起来,声称“这木疙瘩转起来会得罪河神,招来更大的旱灾”。

沈砚连夜赶往泾阳县,抵达时已是深夜。村外的打谷场上,数十个农户举着火把,与工匠对峙,为首的老族长拄着拐杖,面色固执:“我们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河水是河神的恩赐,哪能靠这怪东西强行引水?要是惹恼了河神,咱们全村人都要遭殃!”

“老族长,”沈砚走上前,声音温和却有力,“这水车不是怪东西,是用来引水灌溉的工具。您看,华州的农户用了水车,已经把水引到田里,救了快要枯死的庄稼。若是河神真的庇佑百姓,怎会看着咱们的庄稼旱死?”

老族长却不为所动:“你这是巧言令色!去年邻村挖井,结果井水干涸,还死了人,就是因为得罪了地神!这水车比挖井动静还大,肯定会惹祸!”

沈砚知道,农户们的固执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强行劝说无用。他思索片刻,对老族长道:“这样吧,明日一早,我们在村边的河边装一架水车,若是水车能引来水,又没出任何事,你们便同意安装;若是真如您所说,出了意外,我立刻下令拆了水车,还赔偿你们所有损失,如何?”

老族长见沈砚态度诚恳,又有赔偿的承诺,沉吟片刻后点头:“好!就依你说的办,若是明日出了差错,你可别想赖账!”

次日天刚亮,沈砚便带着工匠在河边安装水车。农户们围在一旁,眼神中满是怀疑,老族长更是焚香祷告,祈求河神宽恕。随着工匠转动轮轴,水车缓缓启动,河水顺着水槽流入旁边的旱田,干裂的土地被滋润得冒出水汽,原本发黄的禾苗渐渐挺直了腰杆。

农户们看着这一幕,脸上的怀疑渐渐变成了惊讶。一个年轻的农户忍不住走上前,伸手摸了摸流过的河水,又看了看田里的禾苗,激动地喊道:“真的有用!这水车真的能引水,还没惹恼河神!”

老族长看着眼前的景象,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最终走上前,对着沈砚躬身行礼:“大人,是老朽糊涂,错怪了这利民的好东西。您放心,我们村现在就组织人手,跟着工匠学习安装水车,绝不再拖后腿!”

沈砚连忙扶起老族长:“老族长不必多礼,只要能帮农户们保住庄稼,比什么都强。”

接下来的几日,关中各地的水车安装进度大大加快。沈砚白天奔波于各县督查,晚上则在灯下整理推广数据,常常忙到深夜。这日他刚回到驿馆,便见侍女端着一个食盒走进来,笑着道:“沈大人,公主殿下听说您连日奔波,特意让奴婢给您送了些滋补的汤品过来。”

沈砚打开食盒,里面是一碗热气腾腾的乌鸡汤,汤面上漂浮着几颗红枣和枸杞,香气四溢。他心中一暖,问道:“殿下可有其他吩咐?”

“殿下说,近日旱情虽有所缓解,但您也要注意身体,莫要累垮了。”侍女顿了顿,又道,“还有,殿下让奴婢转告您,长孙大人近日在朝中提及,想让他的侄子负责河东地区的水车推广,让您多留意些。”

沈砚端着汤碗的手微微一顿,心中了然。长孙无忌这是想借着水车推广,将势力延伸到地方。他轻轻点头:“我知道了,替我多谢殿下。”

待侍女走后,沈砚看着碗中的鸡汤,眼神变得凝重起来。关中的旱情尚未完全解除,朝堂上的暗流却已延伸到地方,接下来的推广之路,恐怕会更加艰难。但他知道,无论遇到多少阻碍,他都要坚持下去——为了关中的百姓,为了不负太宗的信任,也为了那个始终在背后支持他的女子。

小说《贞观锦年,风起长安遇长乐》试读结束!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