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今天要推的小说名字叫做《包公断奇案》,是一本十分耐读的历史古代作品,围绕着主角包公公孙等之间的故事所展开的,作者是一凡红尘笑。《包公断奇案》小说完结,作者目前已经写了170158字。
包公断奇案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真案改编
元祐二年寒食节,大内突传丧钟。包拯奉急诏入宫,见宣仁太皇太后(高滔滔)颤指瑶华宫:“孟氏行巫蛊…谋害官家!”
殿中桐木人偶狰狞可怖——七窍钉满幽蓝银针,剖腹取出黄帛血书:
**“赵煦庚午年四月亥时”**
——正是当今天子生辰!
“银针淬‘鹤顶霜’。”太医令捧毒匣的手在抖,“此毒唯太医院能配…”
孟皇后跪地泣血:“妾蒙冤!这桐偶昨夜突现枕下!”
包拯拾起针尾丝线:“此乃蜀锦分金线,去年仅赏过三宫。”
太皇太后冷笑:“哀家与太后、皇后各得一匹,包卿疑谁?”
御药院蒸腾着苦味。包拯突掀药渣桶:“鹤顶霜需金蟾衣为引,此桶却混着银蟾衣!”
药童瘫跪:“昨…昨夜春桃姐姐取走金蟾衣…”
“春桃?”展昭色变,“太皇太后贴身侍女!”
冷宫枯井旁,春桃的尸身已僵。怀中金针匣刻契丹文:
“七针锁魂 永绝宋嗣”
匣底翡翠耳坠刺眼——正是太皇太后去年所赐!
“好个死无对证!”包拯捻起井壁抓痕,“指缝有金粉…查废弃佛殿!”
废殿椒墙斑驳。展昭刮去浮灰,三层壁画惊现:
表层观音宝相庄严
中层党项骑兵屠城
底层西夏血咒缠绕御容!
“剥画手法出自《营造法式》。”包拯抚过墙灰,“定是宫内匠作!”
突然梁上坠下具尸体——老画师喉插金针,手中血书:
“高台倾玉”
公孙策灵光乍现:“‘高台’指宣仁高太后,‘玉’喻官家——这是弑君预告!”
秘道阴风穿骨。包拯循金粉踪迹,竟从冷宫直通太皇太后佛堂!
佛龛暗格开启时,辽国狼符与西夏金咒印并置,压着泛黄盟书:
**“辽夏共立高氏听政 俟赵煦亡 割河套为酬”**
——落款“重熙二十二年”,正是三十年前!
“原来如此…”包拯攥紧盟书,“太皇太后是辽国‘雪鸢’!”
佛堂门轰然洞开。高太后凤冠肃立:“包卿可知窥宫闱者,当凌迟?”
包拯捧出金盆:“请陛下驾临,臣当殿验冤!”
紫宸殿金盆映日。包拯取毒针扎入生羊:
“若真刺入桐偶,针毒当入木三分。”
银针入水竟浮出油膜!
“此针事先浸过蜂蜡。”包拯剖开桐偶,“真毒针在此——”
木心暗格赫然藏着七支干净银针!
满殿哗然。包拯剑指春桃耳坠:“翡翠中空藏蜡丸,侍女每夜融蜡覆针,造成‘毒针噬心’假象!”
高太后踉跄扶柱:“尔等…竟敢…”
“臣不敢。”包拯突掀佛龛底板,“请陛下观此!”
暗格曝光的刹那,高太后仰药自尽。辽国狼符在御前闪着寒光,似在嘲笑三十年的阴谋。
三日后,孟后复位。年轻皇帝赵煦亲捧尚方剑:“包公护朕如亲子…”
包拯跪辞:“陛下当亲政,老臣请镇边关。”
离京那夜,废殿椒墙忽起大火。有人见包拯孤影立于火光前,将盟书投入烈焰。
灰烬中唯余半枚狼符,被永远铸进镇国铡底座——
此铡不铡忠良骨 只斩窃国雪鸢魂
[本案完]
本案历史原型:
改编自元祐二年(1087)孟皇后巫蛊冤案(《宋史·后妃传》),融合辽国渗透宋朝的“关南谍案”(《续资治通鉴长编》)。高太后原型为实际执政的宣仁太后,历史上孟后确因巫蛊被废,六年后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