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断奇案》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历史古代小说,作者“一凡红尘笑”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小说的主角包公公孙等勇敢、善良、聪明,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至第14章,总字数170158字,喜欢历史古代小说的你快来一读为快吧!主要讲述了:结案血玉案的第三日清晨,开封府衙门前便传来一阵凄厉的哭喊声。包拯正在后堂批阅公文,闻声搁下毛笔,对身旁的公孙策道:”去看看何人鸣冤。”不多时,衙役带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进来。那姑娘荆钗布裙,双眼红肿,…
《包公断奇案》精彩章节试读
结案血玉案的第三日清晨,开封府衙门前便传来一阵凄厉的哭喊声。包拯正在后堂批阅公文,闻声搁下毛笔,对身旁的公孙策道:”去看看何人鸣冤。”
不多时,衙役带着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进来。那姑娘荆钗布裙,双眼红肿,一进门就扑通跪下:”青天大老爷,救救我爹啊!”
包拯温声道:”姑娘莫急,有何冤情慢慢道来。”
“民女林小翠,家住城西豆腐坊。今早官府来人,说我爹杀了人,不由分说就把他锁走了!可我爹老实本分,连杀鸡都不敢,怎会杀人啊!”说着又哭了起来。
包拯眉头一皱:”何人指认你爹杀人?”
“听说是西城巡检张大人在我家豆腐坊后院发现了一具无头尸体,就认定是我爹所为。”
“无头尸体?”包拯神色一凛,立即起身,”备轿,去城西豆腐坊!”
豆腐坊外已围满了看热闹的百姓。包拯的轿子一到,人群自动分开一条路。西城巡检张彪赶忙迎上来行礼:”卑职参见包大人。”
包拯微微颔首:”尸体在何处?”
“在后院磨坊里,已经收押了坊主林老实。”张彪压低声音,”证据确凿,定是他谋财害命。”
包拯不置可否,径直走向后院。磨坊角落铺着一领草席,上面躺着一具无头男尸,身着墨绿色锦袍,腰间束着玉带,看衣着像是富贵人家。
“死者身份可查明?”包拯蹲下身检查尸体。
张彪摇头:”没有头颅,难以辨认。但从衣着看,非富即贵。林老实一个卖豆腐的,突然有了贵客上门,又离奇死亡,不是他杀的还能是谁?”
包拯仔细查看尸体脖颈处的切口:”凶器应是锋利的大刀,一刀断首,凶手力气不小。”他又抬起死者的手,”手掌有厚茧,尤其虎口处…这不是养尊处优的手,倒像是常年握刀的手。”
公孙策在一旁记录,闻言凑近观察:”大人明鉴,这茧痕确实像是习武之人。”
包拯继续检查,从死者腰间摸出一块玉佩:”咦?这玉佩…”
玉佩上刻着一个”赵”字,背面有”威远”二字。包拯若有所思,又检查死者衣袋,在暗袋中发现半张被血浸透的纸,隐约可见”粮””千石”等字样。
“这不是普通命案。”包拯站起身,”把林老实带上来。”
林老实是个五十多岁的瘦小老头,被带上时浑身发抖,面如土色。一见包拯就跪下连连磕头:”大人明鉴啊!小人真的没杀人!那尸体…那尸体小人今早才发现,正要去报官,官差就来了…”
包拯盯着他:”你昨夜可听到什么异常声响?”
林老实想了想:”昨夜三更时分,小人起来磨豆子,似乎听到后院有动静,但以为是野猫就没在意。”
“你平日与人可有仇怨?”
“小人卖豆腐为生,从不与人结仇啊!”林老实老泪纵横,”只有…只有前日周记粮行的伙计来收账,小人一时周转不开,求宽限几日…”
包拯眼中精光一闪:”周记粮行?可是城西周富贵开的?”
林老实连连点头:”正是正是。”
包拯命人将林老实暂且收监,又对张彪道:”把尸体运回府衙,请仵作详细检验。另外,查查威远镖局可有姓赵的镖师近日失踪。”
回到府衙,包拯立即召集公孙策和展昭商议。
“大人怀疑死者是威远镖局的人?”公孙策问道。
包拯点头:”玉佩上的’威远’二字,加上死者手上的茧痕,极可能是镖师。展护卫,你可熟悉威远镖局?”
展昭抱拳:”威远镖局总镖头赵威,在江湖上有些名声。属下这就去查。”
不多时,展昭带回消息:”大人所料不差!威远镖局确有一名叫赵铁柱的镖师,两日前押镖出城后失踪。总镖头已派人四处寻找。”
包拯立即命人传唤赵威。这位总镖头四十出头,虎背熊腰,一进门就急切地问:”大人可是找到我徒儿铁柱了?”
包拯叹息一声,带他辨认尸体。赵威一见那熟悉的衣着和玉佩,顿时跪地痛哭:”是铁柱!是谁害了我徒儿啊!”
包拯扶起赵威:”赵镖头节哀。令徒近日押送的是何镖物?”
赵威抹泪道:”是周记粮行的一批粮食,要运往陈州。铁柱前日出发,按理昨日就该回来复命…”
“周记粮行?”包拯与公孙策对视一眼,”可是周富贵的粮行?”
赵威点头:”正是。周老板与我们合作多年,从未出过差错。”
包拯沉吟片刻:”赵镖头,令徒出发前可有什么异常?”
赵威想了想:”倒也没什么…就是前日晚间,铁柱突然回镖局取东西,神色有些慌张。我问他出了什么事,他只说粮行那边有些账目不对,要再核对一下。”
包拯眼中精光一闪:”账目?”他立即取出那半张血书,”可是与此有关?”
赵威仔细辨认:”这…这像是契约文书的一部分。威远镖局的契约都有特殊印记,这半张上没有,应该是对方的…”
包拯立即下令:”展昭,带人去周记粮行,请周富贵来府衙问话;公孙先生,我们去见见那位林老实。”
牢房中,林老实见包拯亲至,又惊又怕。包拯温声问道:”林老实,你与周记粮行有何债务?”
林老实叹气道:”回大人,小人的黄豆都是从周记粮行赊购的。上月周老板突然说要现钱交易,小人一时拿不出,欠了二十两银子…”
“周富贵为何突然改变交易方式?”
“听说是官府要查账,周老板急着收回欠款…”林老实突然想起什么,”对了,前日夜里,小人看见周老板的马车从粮行后门出来,往城外方向去了,车上好像装着大箱子…”
包拯追问:”何时的事?”
“约莫二更天。小人那日睡不好,起来磨豆子时看见的。”
包拯心中已有计较,正欲离开,林小翠突然闯了进来,跪在包拯面前:”大人!民女想起一事!昨日清晨民女在后院打水时,发现井沿上有血迹,还捡到这个…”她掏出一块碎布,上面沾着血迹。
包拯接过碎布,只见布料华贵,与死者衣着相似,一角还绣着一个小小的”周”字。
此时,展昭匆匆赶来:”大人,周富贵不在粮行,其家人说他昨日去了陈州查看粮仓,要五日后才回。”
包拯冷笑:”好个金蝉脱壳!传令,封锁四门,严查出城人员;另派人去周记粮行搜查,特别是账房和仓库!”
当夜,包拯在烛下仔细研究那半张血书和碎布。公孙策推门进来:”大人,威远镖局的账房先生求见,说有要事相告。”
来人是位六旬老者,自称姓李,是威远镖局的老账房。他颤巍巍地从怀中取出一本账册:”大人,这是赵镖师生前托老朽保管的。他说若他三日内不回,就将此账册交给官府。”
包拯翻开账册,发现里面记录的是周记粮行近半年的粮食交易,其中不少标注着”官仓””赈济”等字样,数量与官方记录相差甚远。
“原来如此!”包拯拍案而起,”周富贵勾结仓曹,私吞赈灾粮饷,赵铁柱偶然发现此事,欲举报却被灭口!”
公孙策恍然大悟:”所以那半张契约很可能是他们分赃的凭证!”
包拯立即升堂,连夜提审仓曹刘德。起初刘德矢口否认,但当包拯出示账册和血书时,他顿时瘫软在地,供出了与周富贵勾结的罪行。
“周富贵将赈灾粮食高价倒卖,分我三成利润…赵镖师那日来粮行取镖银,偶然听到我们谈话…周富贵说他会处理…”刘德面如死灰。
包拯怒拍惊堂木:”大胆贪官!为一己私利,致使灾民无粮可食,更害人性命!来人,将刘德革职收监;发海捕文书,通缉周富贵!”
三日后,扮作商旅企图混出城的周富贵在城南门被展昭擒获。公堂之上,面对铁证如山,周富贵终于认罪。
“小人…小人一时糊涂啊!”周富贵涕泪横流,”去年水灾后,朝廷拨下大批赈灾粮,小人见有机可乘,就买通仓曹刘德,将官粮混入私粮倒卖…赵铁柱那日来取镖银,听到我与刘德谈话,还拿走了半张契约作为证据…我…我只好…”
包拯厉声喝问:”所以你杀人灭口,还将头颅藏匿?”
周富贵颤抖着点头:”头颅…头颅扔在了城外乱葬岗的枯井里…”
包拯立即派人去寻,果然找到了赵铁柱的头颅。经仵作比对,确认为同一人。
“周富贵贪污赈灾粮饷、杀人灭口、栽赃陷害,罪不容诛!判斩立决,家产充公,赔偿受害者家属;仓曹刘德贪赃枉法,判流放三千里;林老实无辜释放,免去所欠债务;威远镖局赵铁柱忠义可嘉,厚葬抚恤!”
宣判完毕,堂下百姓欢呼雷动。林小翠扶着父亲连连叩首:”多谢青天大老爷!”
退堂后,公孙策感叹:”大人明察秋毫,不仅破了命案,还揪出了贪污赈灾粮饷的大案。”
包拯神色凝重:”赈灾粮乃救民之物,贪此粮者等同杀人。本官既为开封府尹,定要肃清此等蠹虫,还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展昭抱拳道:”属下愿追随大人,扫清天下不平之事!”
包拯望向衙门外渐渐暗下的天色,沉声道:”开封城水深浪急,此案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小说《包公断奇案》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