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文学
最新热门小说推荐
九零:职场小白?不,我是预判大佬小说最新更新在哪里?免费在线看

九零:职场小白?不,我是预判大佬

作者:寂灭流

字数:500820字

2025-09-28 08:51:50 连载

简介

九零:职场小白?不,我是预判大佬》是一本引人入胜的都市日常小说,作者“寂灭流”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为读者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世界。本书的主角陈潜深受读者们的喜爱。目前这本小说已经更新总字数500820字,热爱阅读的你,快来加入这场精彩的阅读盛宴吧!

九零:职场小白?不,我是预判大佬小说章节免费试读

时间,在笔尖与稿纸的摩擦声中,一分一秒地流逝。

县委办公楼陷入了深沉的寂静,只有陈潜所在的这间办公室,灯火通明。

他完全沉浸在了自己的世界里。那颗四十二岁的灵魂,积攒了二十年的政策理解、经济认知和宦海经验,在这一刻,与二十二岁的年轻身体旺盛的精力,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这具身体不知疲倦,但灵魂深处却传来阵阵熟悉的、因精神高度集中而产生的刺痛感。他不得不偶尔停下来,用凉水冲一把脸,强迫自己保持清醒。

他写的这份报告,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机关文体。

开篇,他没有长篇大论地去谈水泥厂的历史贡献和当前困境,而是用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将问题的严重性,直接摆在了台面上——

“截至1999年10月,红星水泥厂总负债高达八千七百万元,资产负债率百分之二百一十七,拖欠职工工资及社保费用一千三百万元,库存积压普通硅酸盐水泥三十万吨,已连续三年处于全面停产状态。全厂在册职工一千二百五十八人,下岗待业九百七十三人……”

每一个数字,都像一把重锤,敲击着阅读者的神经。

紧接着,他并没有像张浩那样,将问题简单地归咎于市场冲击和设备老化,而是从宏观政策、产业结构、内部管理三个层面,对水泥厂的衰败,进行了庖丁解牛般的深刻剖析。

他指出,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市场,而在于产品。在国家大力推广高标号特种水泥的今天,红星厂依然在抱着傻大黑粗的普通水泥不放,这是“战略性懒惰”。

他指出,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工人,而在于干部。厂领导班子思想僵化,管理混乱,裙带关系严重,常年“等、靠、要”,这是“体制性坏死”。

这些观点,尖锐、深刻,一针见血,若是被厂里的领导看到,恐怕会暴跳如雷。

然而,这仅仅是报告的“破题”部分。

真正核心的,是报告的第三部分——“破局之路:技术转型与资产盘活”。

这部分内容,才是陈潜真正的“杀手锏”,也是他这场深夜豪赌的全部筹码。

他将白天从故纸堆里翻出的大量资料,进行重新整合与提炼,提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解决方案。

方案的核心,不是向政府“要钱”,而是向自身“要潜力”。

他写道:“……经过对厂技术档案的梳理,我们发现,红星水泥厂在八十年代末,曾与省建材研究院合作,成功研发过一项名为‘高强度硫铝酸盐水泥’的技术,并取得了相关专利。该技术因成本问题及市场认知不足,被长期搁置,束之高阁。然而,这项技术,在今天看来,却是一座被遗忘的金矿!”

接下来,他用了整整五页的篇幅,详细阐述了这项技术的价值。他利用前世的记忆,精准地指出了这项技术在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的“海洋工程”(如港口、跨海大橋建设)和“快速路网建设”中,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快凝、高强、抗腐蚀。

他甚至大胆预测,未来十年,国内高标号特种水泥的市场缺口,将达到数千万吨,而掌握核心技术的红星厂,完全有可能凭借这项“独门绝技”,起死回生,甚至成为行业的领军者!

为了支撑自己的观点,他将档案中那些尘封的技术参数、实验数据,一一罗列,并与当前市场上最先进的同类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其专业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县委办公室科员的认知范畴,更像是一位资深的行业分析师。

在解决了“技术”这个核心问题后,他又提出了解决“资金”和“人员”问题的具体路径。

对于资金,他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以专利技术为核心,向省里的科技创新基金申请专项扶持。第二,向银行申请技术改造专项贷款,并由政府提供担保。第三,也是最大胆的一步,他建议,可以出让一部分工厂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

对于人员,他则提出“分类安置、技能培训、内部创业”的组合拳。对于临近退休的老工人,进行内部退养;对于中年技术骨干,进行新技术培训,让他们成为转型的主力;对于年轻职工,则鼓励他们围绕水泥厂的下游产业链(如预制件、特种砂浆等),进行内部创业,厂里提供技术和场地支持。

整个方案,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既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构想,又有切实可行的战术步骤。它已经不是一份简单的报告,而是一份足以让红星水泥厂浴火重生的“路线图”!

当陈潜写下最后一个句号时,窗外的天空,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全身的力气仿佛都被抽空了。但他的精神,却异常的亢奋。

他看着眼前这十几页写得密密麻麻的稿纸,知道自己赌赢了。

这份报告,无论落到谁的手里——秦卫国、李建国,还是苏晚萤——都足以引起一场真正的“地震”。

但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如何将这份报告,用一种最安全、最有效的方式,递出去?

直接交给秦卫国?

这是一个选择。以秦卫国的政治智慧,他肯定能看出这份报告的价值。但是,秦卫国为人沉稳,凡事讲究程序。他可能会将报告压下来,先在内部讨论,一来二去,时效性就没了。更重要的是,陈潜不想让秦卫国觉得自己“野心太大”,一个刚来的科员,就对全县的重大决策指手画脚,这是官场大忌。

那么,直接交给县委书记李建国?

这更不可能。他连见李建国的资格都没有。

思来想去,最佳的递送目标,只剩下一个人——苏晚萤。

她是记者,身份超然,不受县里官场规则的束缚。她追求真相,渴望有价值的新闻。这份报告,对她而言,就是一座新闻的“富矿”。由她将报告的内容捅出去,形成“倒逼”之势,效果远比在县内流转要好得多。

而且,陈潜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考量。他要通过这件事,与苏晚萤这位未来的妻子,建立起第一次的“神交”。他要让她知道,在这座沉闷的小县城里,还有一个能够与她在思想高度上产生共鸣的人。

但问题依旧存在。

他只是一个无名小卒,如何才能将这份报告,神不知鬼不觉地送到苏晚萤手上,而又不暴露自己?

匿名投递到她住的招待所?

风险太大。招待所人多眼杂,万一被人看到,或者报告被别人截胡,后果不堪设想。

陈潜靠在椅子上,大脑飞速运转,推演着每一种可能性。

最终,一个大胆而又稳妥的计划,在他心中成型。

他将报告仔仔细细地誊抄了一遍,字迹工整,没有任何涂改。然后,他找了一个最普通的牛皮纸信封,将报告装了进去,没有封口,也没有署名。

做完这一切,他看了看手表,早上七点半。

这个时间,秦卫国通常会提前半个小时到办公室。

陈潜拿着信封,走出了自己的办公室,来到了秦卫国办公室的门口。

他没有敲门,而是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

他将那个装着惊天报告的信封,从门下面的缝隙里,悄悄地塞了进去。

然后,他没有片刻停留,转身便回到了自己的工位,仿佛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这是一场更高明的赌局。

他赌的,是秦卫国的政治智慧。

他相信,秦卫国看到这份报告后,绝对不会将其据为己有,也绝对不会简单地压下来。因为这份报告的分量太重,已经超出了他一个办公室主任能够处理的范畴。同时,报告的“匿名”属性,也给了秦卫国巨大的操作空间。

他可以将这份报告,以一种“偶然发现的群众来信”或者“某个基层干部的匿名建议”的形式,顺理成章地,呈送到最该看到它的人手里。

比如,正在为水泥厂事件焦头烂额的县委书记李建国。

再比如,正在四处碰壁、苦寻真相的省报记者苏晚萤。

而他自己,则可以像一个幽灵一样,藏身幕后,静观风云变幻。

这,才是官场之上,明哲保身与建功立业的最高境界。

做完这一切,陈潜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疲惫袭来,他趴在桌子上,沉沉地睡了过去。

他知道,棋子,已经落下。

接下来,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微信阅读

评论 抢沙发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